意大利是歐洲重要的果蔬貿易國,2023年新鮮水果和蔬菜出口額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到57.8億歐元,同比增長9.1%;進口額52.4億歐元,同比增長15.7%。近年來中意兩國果蔬貿易合作不斷加強,雙邊貿易額顯著增長,為兩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帶來了新機遇。
2023年,中意農產品貿易總額16.7億美元,其中果蔬貿易額為3.2億美元,占兩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19.1%,同比增長10.3%。我國自意大利果蔬進口額8361萬美元,同比增長2.3%,進口產品主要為獼猴桃、蔬菜種子、番茄(加工)、柑橘(汁);對意大利果蔬出口額2.4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出口產品主要為番茄(加工)、蘑菇及其制品、冷凍蔬菜、蔬菜種子,其中番茄(加工)出口額達1.2億美元,占果蔬出口總額的50%。
近幾年來,中意兩國均借助國際展會平臺不斷挖掘農業(yè)經貿合作的潛力和優(yōu)勢。自2020年起,農業(yè)農村部農業(yè)貿易促進中心組織國內涉農企業(yè)以“中國農業(yè)國家展團”形式參加意大利國際果蔬展,該展會在歐洲及地中海地區(qū)規(guī)模大、影響力廣,迄今已舉辦41屆。中國農業(yè)國家展團已成功帶領我國400多家企業(yè)在意開展經貿對接,有力助推我國涉農企業(yè)打開意大利市場。
在中意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框架下,兩國農業(yè)貿易關系得到了顯著加強,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物流和貿易便利化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化,有助于降低果蔬產品的運輸成本,提高貿易效率。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實施,為中意高質量農產品的市場推廣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雙方果蔬貿易的可持續(xù)增長。
盡管中意果蔬貿易額自2020年以來增長了近四成,但2023年中意果蔬貿易額僅占中國果蔬貿易總額的0.7%,占意大利果蔬貿易總額近3%,兩國果蔬貿易規(guī)模仍然較小。此外,貿易壁壘、物流成本、技術限制、市場競爭、氣候變化及國際地緣政治影響等因素也為中意果蔬貿易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
隨著中意兩國消費者對高品質和多樣化果蔬產品需求的增加,雙方果蔬貿易前景廣闊。未來中意果蔬貿易的主要增長點將集中在各自互補性強的“土特產”果蔬產品上。2024年,農業(yè)農村部農業(yè)貿易促進中心委托意大利亞得里亞華商會“代參展”,并以“中國浙江青田”為主題在意大利國際果蔬展上進行青田楊梅專品推介。楊梅此前一直受意大利華人市場歡迎,此次參展后也被當地客商廣泛認知。據悉,浙江已在今年5月啟動“航空助農出海”一站式物流服務,目前首批出海楊梅在全冷鏈運輸條件下實現中國—歐洲24小時運達,單顆規(guī)格25克以上的青田楊梅在歐洲售價每公斤50歐元,每顆售價折合人民幣高達10元左右,預計2024年青田楊梅的海外銷量將比2023年翻一倍,楊梅成為中國出海水果“頂流”。
(作者單位:農業(yè)農村部農業(yè)貿易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