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玉米生產(chǎn)規(guī)模化的發(fā)展,高密度、適宜機械化收獲已成為育種的主要目標,玉米的抗倒性則更應成為遺傳育種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
賈志森等(1992)通過測定莖稈拉彎強度,認為拉力值的大小能夠真實反映出植株在田間生長狀態(tài)下的抗倒伏能力,綜合體現(xiàn)出莖稈強度。
本研究選用代表4種不同種質(zhì)類群的常見自交系HD586、PH4CV、08LF、昌7-2、鄭58、PH6WC、K17作為父本,從多年的育種材料中選擇8個穩(wěn)定的自交系作為母本,按照NCⅡ交配設(shè)計,組配成56個雜交組合。
選用豐產(chǎn)性好、推廣面積大、收獲時籽粒含水量高不適宜籽粒機收的鄭單958和同樣豐產(chǎn)性好、推廣面積大,但相對適宜籽粒機收的先玉335作為對照,對56個組合的莖稈強度進行分析。
由表1可見,鄭單958的莖稈強度為80.99N,先玉335的莖稈強度為77.86N。56個組合的莖稈強度變異范圍為28.06N-110.89N,與鄭單958相比,有21個組合表現(xiàn)為增強,其中組合2、組合4、組合28增強表現(xiàn)為顯著,組合1、組合3、組合32、組合44增強表現(xiàn)為極顯著。
在產(chǎn)量性狀上,組配的56個組合變異范圍是1.59kg-3.27kg,對照鄭單958的產(chǎn)量平均值為2.97kg,先玉335的產(chǎn)量平均值為3.07kg。
56個組合產(chǎn)量總體平均值為2.86kg,低于鄭單958和先玉335。與鄭單958相比,31個組合表現(xiàn)為增產(chǎn),其中組合4、組合18、組合29、組合35、組合41增產(chǎn)達到顯著水平,組合28、組合50增產(chǎn)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與先玉335先比,有18個組合表現(xiàn)為增產(chǎn),只有組合28達到極顯著水平,其余的差異都不顯著。
表1 56個雜交組合莖稈強度及產(chǎn)量平均值及變異范圍



注:CK1是鄭單958、CK2是先玉335此外,對莖稈強度進行配合力方差分析(表2),從中可知,母本莖稈強度的一般配合力方差達到了極顯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也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說明莖稈強度都受加性效應和非加性效應的影響。
一般配合力方差與特殊配合力方差的比值均在2以上,進一步說明該性狀的遺傳主要受控于基因的加性作用;莖稈強度父本一般配合力的方差與母本一般配合力的方差比值小于1,說明莖稈強度主要受母本的加性效應作用大。
對56個組合的莖稈強度進行配合力分析,將結(jié)果列于表3。由表3可知,母本中ZX1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大,達到12.91,表現(xiàn)為極顯著水平;其次是ZX7,其一般配合力效應值分別為5.6,表現(xiàn)為顯著水平;父本中08LF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大,為5.5,其次是昌7-2,其一般配合力效應值為5.03,它們均達到了正的顯著的水平。母本中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低的是ZX8,為-7.54,達到了負的極顯著的水平,其次是ZX6、ZX3,它們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分別為-6.46、-5.69,其一般配合力效應值均達到了負的極顯著水平;父本中PH4CV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低,為-12.07,其一般配合力效應值達到了負的極顯著水平。
由此可知,自交系ZX1、ZX7、08LF和昌7-2更容易配出莖稈強度強的組合。由56個組合特殊配合力效應值可以看出,組合ZX2×PH4CV的特殊配合力效應值最高,為33.18,其次是ZX7×PH4CV、ZX3×HD586、ZX4×K17和ZX8×08LF,其特殊配合力效應值分別為30.57、21.23、20.85和19.13,并且均達到了正的極顯著水平。
ZX1的一般配合力效應值最大,但是組合ZX1×PH6WC的特殊力效應值卻達到了負的極顯著水平,說明在莖稈強度方面,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沒有必然的相關(guān)性,說明了基因互作的復雜性。
即兩個一般配合力效應都高的親本所組配的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應不一定就高,兩個親本的一股配合力較低或一高一低組配的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應值也有可能很高,說明基因間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配組雜交組合時,即便該性狀上是優(yōu)良的基因,也需要一定范圍的測交才能夠選出該性狀優(yōu)良的組合,只有在了解親本的自身特點的基礎(chǔ)上廣泛測交,才有望獲得強優(yōu)勢的雜交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