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充分發(fā)揮市場作用,輔以政策鼓勵,促玉米生產恢復發(fā)展
農業(yè)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習銀生 吳天龍
2020年以來,玉米出現(xiàn)大幅上漲,目前已處于歷史高位?,F(xiàn)貨方面,據農業(yè)農村部玉米市場監(jiān)測預警數據,2020年12月份,國內產區(qū)平均批發(fā)價達到每斤1.24元,同比上漲35.6%,年內漲幅達到26.5%。期貨方面,到目前為止國產玉米期貨主力合約日內最高價出現(xiàn)在1月13日,為每噸2930元,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比五年多前,2015年3月11日曾出現(xiàn)的每噸2572元高出358元/噸、13.9%。
2020年玉米價格上漲是多因素影響的偶然現(xiàn)象
從歷史角度來看,2020年玉米價格繼續(xù)上漲具有一定的恢復性質,也符合市場預期,但就目前的漲幅來說,已經出現(xiàn)“超漲”,這是多因素綜合后產生的偶然現(xiàn)象。
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后,市場價格主要由供需決定,但歷史形成的高庫存和因高估值引導產生的高產出等問題在失去臨儲收購后集中表現(xiàn),市場供給壓力突然加大,價格出現(xiàn)下跌。價格的下跌又導致消費量的大幅提高,產消需長,玉米市場逐漸由產大于需轉變成產不足需。2020年5月底開啟拍賣以來,市場參與拍賣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幾乎100%成交,且溢價幅度較大,推動玉米價格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疫情、極端天氣、炒作等導致玉米價格偶然“超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引發(fā)了國際對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一些國家采取了限制出口等措施引發(fā)資本炒作,推動了國際糧價上漲,并傳導至國內。臺風使東北部分地區(qū)玉米倒伏,導致玉米收獲成本明顯增加,推動玉米價格上漲。同時玉米收獲和上市延后,農民惜售,企業(yè)競相提價收購,進一步強化了玉米漲價預期。市場炒作對糧食漲價的助推效應也很明顯。
為什么在2015年還嚴重產大于需的大宗糧食品種出現(xiàn)了逆轉?這充分體現(xiàn)了市場對政策的快速適應性和在自我調整過程中的靈敏性。五年前玉米臨時收儲提高了市場需求,導致玉米價格和產量在一個雙高的水平保持平衡,而過去五年中的臨儲拍賣,增加了市場供給,導致玉米價格和產量在一個雙低的水平保持平衡。如今,臨儲、臨儲拍賣逐漸退出市場,玉米市場正在從低價低量平衡向適中平衡轉變,這一過程價格難免波動,但也必然會伴隨著消費下降和供給增加,在沒有過多政策干預的情況下,市場會自尋一個適中的平衡點。所以這時的政策調節(jié)要逆周期、宜溫和、忌極端,以免擾亂市場節(jié)奏,產生新的不合理平衡。
合理應對玉米價格快速上漲
玉米在我國播種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是第一大糧食品種,其價格的快速上漲對我國糧價的整體變化具有較強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建議從四個方面合理應對。
一是盡快調整政策導向,促進玉米生產恢復發(fā)展。在生豬生產逐步恢復和玉米深加工產能持續(xù)擴大的情況下,隨著玉米去庫存結束,國家宏觀調控的余地將越來越小。建議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對生產的調節(jié)作用,并輔以相應的政策調整,鼓勵玉米生產恢復發(fā)展。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層層壓實責任,扭轉一些地方忽視玉米生產的傾向。縮小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差距,釋放政策信號,激發(fā)農戶生產積極性。研究推動玉米生產者補貼范圍擴大到華北產區(qū),引導華北適度擴大玉米播種面積。
二是開辟新市場解決大豆問題,緩解“爭地”現(xiàn)象。大豆和玉米生產區(qū)域重疊度較高,加大玉米播種面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豆生產。2020年大豆價格上漲同樣明顯,玉米、大豆價格同時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應同步配合尋找大豆生產的新空間。強化科技攻關,提高大豆單位面積產量,擴大大豆適種范圍。通過貿易、農業(yè)走出去等多種形式強化與巴西、俄羅斯等國家的非轉基因大豆進口合作。
三是加強監(jiān)管和調控,清空市場炒作水分。當前玉米價格過快上漲,存在一定的炒作因素。價格上漲導致各方主體普遍看好后市,加工企業(yè)積極備貨,貿易商積極收購,農戶挺價惜售,多方惜售助推價格上漲。建議相關部門加強調度,深入市場摸底,隨時了解市場庫存情況和售糧進度,適時釋放積極信號,引導市場有序售糧,同時加強對秋糧收購和政策性糧食銷售出庫的監(jiān)督檢查,嚴肅查處惡意炒作、哄抬物價等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
四是完善玉米及替代品進口管理。玉米產業(yè)鏈較長,彈性較大,只要給予適度空間和時間,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價格會逐步趨于平穩(wěn),國內生產面積也會較快趨于合理,產需關系出現(xiàn)自愈性緩和。如果放開進口限制,勢必會增加供給,市場會在國內生產和價格雙低的位置尋找平衡,將對糧食安全和農民利益產生長期影響。所以要繼續(xù)堅持玉米進口配額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玉米進口規(guī)模。完善玉米及替代品進口管理,堅持基本自給原則和進口配額管理,綜合運用技術性措施,將高粱、大麥等進口替代國內玉米消費的數量統(tǒng)籌納入玉米自給率的控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