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后宫|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搜索|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è)商務網(wǎng) | | 手機版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fā)布信息
發(fā)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推薦閱讀 » 正文

中國小麥育種百年!這些你必須知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3-12-12  來源:種業(yè)知識局  瀏覽次數(shù):1157
 
       以下文章來源于種業(yè)知識局 ,作者種業(yè)知識局

      小麥,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養(yǎng)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提供了人類所需熱能和蛋白質的20%。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小麥生產與消費國。在2022年的全球小麥版圖中,中國以1.38億噸的產量穩(wěn)居第一,全球約17%的小麥產量來自中國。我國小麥種植面積常年在3.5億畝左右,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22%~30%和糧食作物總面積的22%~27%。

      作為中國三大主糧之一,小麥與玉米、水稻一同,奠定了我國糧食生產格局的基本面。

      《目錄》

      一、全國小麥產量前十大省份排名

      二、百年育種脈絡

      三、近七年推廣面積前10大品種

      四、產業(yè)基本面與趨勢

      五、大型種企加速布局

      一、全國小麥產量前十大省份排名

      根據(jù)各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條件,我國形成5個小麥優(yōu)勢區(qū),即黃淮海、長江中下游、西南、西北和東北優(yōu)勢區(qū)。

      黃淮海小麥優(yōu)勢區(qū),包括河北、山東、北京、天津,河南中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及陜西關中地區(qū)等,是我國最大的冬小麥生產區(qū),主要種植優(yōu)質強筋、中強筋和中筋小麥。

      長江中下游小麥優(yōu)勢區(qū),包括江蘇、安徽兩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區(qū),主要種植優(yōu)質弱筋和中筋小麥。

      西南小麥優(yōu)勢區(qū),包括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等地,主要種植優(yōu)質中筋小麥。

      西北小麥優(yōu)勢區(qū),包括甘肅、寧夏、青海、新疆,陜西北部及內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區(qū),主要種植優(yōu)質強筋、中筋小麥。

      東北小麥優(yōu)勢區(qū),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等,主要種植強筋、中筋小麥。

      分省份來看,河南省小麥產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達到3812.71萬噸。其次,山東、安徽、河北、江蘇、新疆、陜西、湖北、甘肅、四川等省區(qū)也是中國小麥主產區(qū)。2022年,這十個省份小麥總產量約1.3億噸,約占全國小麥總產的94%。

      河南省:3812.71萬噸,用我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4的小麥

      河南省是全國產糧大省,糧棉油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被譽為“中原糧倉”。2022年,河南生產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的9.89%,利用我國1/16的耕地生產了中國1/4的小麥和1/10的糧食,成為當之無愧的“小麥之鄉(xiāng)”。據(jù)河南省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近年來,河南小麥年播種面積持續(xù)穩(wěn)定在8500萬畝以上,產量至2022年達到3812.71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河南小麥產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小麥年產量超過3000萬噸的省份。周口、南陽、商丘、駐馬店、信陽、新鄉(xiāng)等地撐起了河南小麥產量的基本盤,小麥產量均超過400萬噸。河南省育成的“豫麥13”“鄭麥9023”“矮抗58”“鄭麥366”“鄭麥7698”“周麥22”“百農207”“鄭麥379”等多個品種年應用面積均在1000萬畝以上,大面積應用的品種數(shù)目居全國首位。

      山東省:2641.2萬噸,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qū)

      山東省是全國糧食主產省份,也是我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qū)。山東省糧食作物種植分夏、秋兩季,夏糧主要是冬小麥,秋糧主要是玉米、地瓜、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小雜糧。其中小麥是山東第一大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常年種植面積6000萬畝左右,小麥產量超過2000萬噸。據(jù)山東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自2010年至2022年,山東省小麥產量呈現(xiàn)逐年上漲趨勢,由2010年的2108.79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2641.2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山東小麥主產區(qū)主要分布在菏澤市、德州市、聊城市、濟寧市、濰坊市、臨沂市等,菏澤市小麥年產量突破400萬噸,是山東小麥產量第一大市,德州市超過300萬噸。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先后育成濟麥22、魯單9088、齊黃34等一批重大作物新品種,其中,濟麥22種植面積11年全國第一。

      安徽省:1722.5萬噸,小麥產量位居全國第三

      安徽是國家重要糧食主產區(qū),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3億畝,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稻谷等。安徽省小麥種植面積常年在4000萬畝以上,年產量超過1600萬噸。據(jù)安徽省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2022年安徽省小麥播種面積4274.1萬畝,小麥產量344.5億斤,折合1722.5萬噸,比上年增長1.3%,位居全國第三。安徽小麥主要分布在淮北麥區(qū)、沿淮麥區(qū)和江淮麥區(qū)等三大麥區(qū),阜陽、亳州、宿州、滁州、蚌埠、淮南、淮北、合肥、六安等是小麥主產市,其中,阜陽、亳州小麥年產量突破300萬噸。

      河北省:1474.6萬噸,占全國小麥總產量10%以上

      河北省是中國重要糧棉產區(qū),是全國三大小麥集中產區(qū)之一,大部分地區(qū)適宜小麥生長。河北省小麥種植面積常年在3300萬畝以上,據(jù)河北省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河北省小麥產量由2010年的1246.6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1474.6萬噸,占到全國小麥總產量的10%以上,也就是說我國每收獲10斤小麥,就有1斤來自燕趙大地。河北小麥主產區(qū)分布在邯鄲市、保定市、石家莊、邢臺市、衡水市等,年產量均超過200萬噸。冀麥、衡麥系列小麥品種河北覆蓋率超30%,冀麥325連續(xù)3年入選河北節(jié)水推薦品種,成為華北麥區(qū)的主導品種。

      江蘇省:1365.75萬噸,稻茬小麥種植面積占70%以上

      江蘇是中國十大產糧大省、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也是全國優(yōu)質弱筋小麥生產優(yōu)勢區(qū)。水稻和小麥是江蘇兩大糧食作物,小麥主要分布在徐州、連云港北部、宿遷市等地。江蘇省小麥種植面積常年穩(wěn)定在3500萬畝,小麥產量超過1200萬噸。2022年,江蘇小麥播種面積3565.9萬畝,位居全國第四,稻茬小麥種植面積占70%以上;2022年,產量1365.75萬噸,比上年增長1.8%,位居全國第五。鎮(zhèn)江農科院選育的鎮(zhèn)麥12號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500萬畝,是國家農作物推廣目錄品種。

      新疆:653.49萬噸,面粉消費剛性需求增長

      新疆屬于干旱半干旱荒漠綠洲灌溉農業(yè)生態(tài)區(qū),適合種植從強筋到中弱筋各類優(yōu)質小麥,是世界上少有的優(yōu)質小麥產區(qū)。馕、拌面等特色食品受疆內外群眾喜愛,新疆面粉消費剛性需求增長。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自2010年以來,新疆小麥年產量超過550萬噸,種植面積超過1300萬畝。2022年,新疆小麥產量653.49萬噸,比上年增加13.74萬噸,增長2.1%,位居全國第六。根據(jù)各地生態(tài)特征和種植結構,全疆可劃分為南疆冬小麥區(qū)、北疆冬小麥區(qū)、伊犁河谷冬小麥區(qū)和春小麥區(qū)等四個小麥種植區(qū)域。主要產地有烏魯木齊、吐魯番、庫車、阿克蘇、烏什、洛浦、莎車墨玉、和田等地。

      陜西省:429.8萬噸,全省第二大糧食作物品種

      陜西省南北狹長,地貌多樣,縱跨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個氣候帶,分為黃土高原區(qū)、關中平原區(qū)、秦巴山區(qū)三大自然區(qū)。玉米是陜西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占比達四成左右;小麥是陜西第二大糧食作物品種,占比達三成左右。關中是全省糧食生產和設施農業(yè)的集中區(qū),小麥主產區(qū)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陽、寶雞、西安等地。據(jù)陜西省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近年來陜西小麥播種面積穩(wěn)定在1400萬畝左右,小麥產量穩(wěn)定在380萬噸以上。2022年,陜西小麥播種面積1437萬畝,較上年增加0.31%,單產299.1公斤,較上年增加0.91%,總產429.8萬噸,較上年增加1.22%,小麥產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西農511”小麥品種推廣種植面積進入全國前十。

      湖北省:405.57萬噸,襄陽市貢獻了50%的小麥產量

      湖北地處長江中下游,素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qū)之一。湖北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約1.2億畝,糧食產量常年保持在500億斤以上。小麥是湖北省三大主糧作物之一,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約1600萬畝。2022年,小麥總產405.57萬噸,比上年增產1.6%。湖北小麥主要分布在襄陽麥區(qū)、江漢麥區(qū)、荊州麥區(qū)等,襄陽市是湖北省優(yōu)勢小麥產區(qū),2022年冬小麥種植面積有535.04萬畝,面積占到全省1/3,并貢獻了50%的小麥產量。自主選育的“襄麥32”“鄂麥006”“扶麥368”“華麥1168”等多個品種畝產潛力突破600公斤,與周邊省的高產差距逐步縮小。

      甘肅省:296.9萬噸,是北方冬春麥混種區(qū)

      甘肅地處黃河上游,小麥是甘肅省群眾普遍喜愛的主要口糧,在全省糧食生產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甘肅是我國北方冬春麥混種區(qū),隴東、隴南為冬小麥主產區(qū),沿黃、河西為春小麥主產區(qū),隴中為冬春麥混種區(qū)。自2010年來,甘肅小麥年產量均超過250萬噸,2022年達296.9萬噸,比上年增長6.1%,創(chuàng)歷史新高。2022年,全省小麥機械化率首次突破90%。2023年,甘肅省種植小麥1106萬畝,計劃組織1.4萬臺小麥聯(lián)合收割機投入“三夏”機收作業(yè),預計完成小麥機收面積在960萬畝以上。

      四川省:247.6萬噸,小麥在全省糧食生產中的比重縮減

      四川地處中國西南內陸,農作物種類繁多,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十大產糧大省。四川小麥屬全國西南冬麥區(qū),主要在四川盆地的盆中丘陵和盆西平原種植,其中,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市是小麥主產市。近年來,秋糧在四川糧食生產格局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小麥產量持續(xù)下滑。2006年,全省小麥產量430萬噸,約占當年全省糧食產量的15%;2022年,全省小麥產量只有247.6萬噸,占比縮減至7%。油菜逐漸取代了小麥在小春的主導地位。

      二、百年育種脈絡與大品種

      小麥產業(yè)不斷發(fā)展,種業(yè)是基石。

      公元前9600年,小麥起源于西亞新月沃地區(qū)。漫長歲月里,它只是作為一棵野草存在。直到5000年前,才被人類馴化為栽培作物,傳入歐洲和非洲,并逐漸引種到世界各地。

      在國外,小麥育種大致經歷了抗病育種、植株矮化和品質改良三個典型階段:

      第一階段以抗病育種為主,始于19世紀80年代,主要目標是解決品種的條銹、葉銹等抗病性問題。第二階段以矮化育種為主,上世紀50年代之前,生產上的小麥普遍植株高大,倒伏問題日益嚴重,1935年開始日本、美國等先后育成矮稈品種。第三階段以品質改良為主,為滿足不同食品工業(yè)化的加工需求,英、美、加、澳等國從谷物化學、品質檢測、加工特性等方面助推品質育種發(fā)展。

      在中國,大約4000年前,小麥經草原通道和綠洲通道兩個途徑傳入中國,落戶黃土高原和黃河中下游。

      我國小麥育種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至今也走過了百年。得益于一代代小麥育種工作者共同努力,我國已經育成并推廣了一系列優(yōu)質、高產、兼抗多抗、抗旱節(jié)水等小麥優(yōu)良新品種,在品種推廣、單產提升以及總產量增加等方面世界領先。目前,我國小麥口糧自給率達100%,種子的自主率同樣達到100%,實現(xiàn)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我國小麥育種呈現(xiàn)什么樣的歷史脈絡?

      1、1920~1949年,以引進、篩選、改良品種為主

      小麥在我國大面積種植后,經過長期人工和自然選擇,在各地形成了1萬多個地方品種。上世紀20年代中期,我國引進國外品種300余份,從收集、引進、篩選、鑒定品種發(fā)展到雜交育種,30年代起擴大到在蘇、皖、浙、川、陜等地重點推廣金大2905等改良品種。

      1932年組織購進英國小麥專家潘希維爾收集的一套世界小麥共1700多份品種,從中鑒定篩選出“南大2419”“碧玉麥”“中農28”等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并作為雜交育種親本。其中,著名小麥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洪璋利用“碧玉麥”與農家品種“螞蚱麥”于1948年雜交育成“碧螞1號”,1959年在黃淮麥區(qū)種植超過9000萬畝,是我國年推廣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

      著名小麥育種家金善寶指導下,蔡旭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至上世紀50年代,先后育成和推廣了中大系列、南大2419、農大系列、東方紅系列等品種,1946年,蔡旭自發(fā)引進國外冬春小麥約3000份,對我國小麥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南大2419”于1932年引自意大利,經系選后1942年推廣,年最大推廣面積7000萬畝,覆蓋了長江流域。

      引進品種“甘肅96”于1944年引自美國,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1952年推廣,年最大推廣面積1000萬畝,覆蓋了中西部部分春麥區(qū)。

      2、1950~1969年,以提高抗病穩(wěn)產為主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小麥品種改良是從評選地方品種起步的,各地都評選出一批優(yōu)良地方品種作為過渡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同時積極引入國外品種試驗試種,并擇優(yōu)與本地品種雜交,進行品種改良。

      1950年春我國小麥條銹病發(fā)生空前大流行,據(jù)估計,當年小麥大約減產60億公斤。上世紀50年代改良品種數(shù)量尚且較少,大面積推廣的第一批改良品種主要是“碧螞1號”、“南大2419”、“甘肅96”等。

      至上世紀60年代,各地育成了一批新的抗病良種,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的有“濟南2號”、“北京8號”(莊巧生)、“內鄉(xiāng)5號”、“石家莊54”等和引自阿爾巴尼亞(實為意大利品種)的阿勃、阿夫等。

      這些品種的推廣基本控制了條銹病新小種的流行危害,使我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100公斤以上,提高了一倍。

      3、1970~1989年,以矮化與高產為主

      灌溉面積擴大和化肥的廣泛使用,使抗倒、抗病、豐產成為首要育種目標,國際上綠色革命興起,在抗條銹病基礎上,我國也相應育成了一批半矮稈或矮稈、抗倒、豐產的優(yōu)良品種,在生產上迅速推廣引用。

      根據(jù)李振聲院士論文梳理,我國20世紀70年代育成和推廣的小麥良種中,“泰山1號”“豐產3號”“博農7023”“濟南9號”“徐州14”“繁6”“鄭引1號”等一批品種年最大推廣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泰山1號”最大推廣面積達4000萬畝以上。

      20世紀80年代后,在抗條銹病基礎上,兼抗白粉病成為重要特性之一。這一時期,“百農3217”“濟南13”“魯麥14”“山農輻63”“冀麥30”“陜農7859”“小偃6號”“豫麥13”“豫麥7號”“徐州12”“西安8號”“冀麥26”“魯麥1號”“豫麥2號”“豫麥17”“揚麥5號”“鄂恩1號”“綿陽11”“綿陽15”“綿陽20”“川麥22”“克旱9號”等大批品種年最大推廣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這其中一大部分品種的抗病、抗逆、高產基因源自從羅馬尼亞引入具有黑麥血緣的1B/1R易位系“洛麥品種”。

      李振聲院士于1979年在陜西楊凌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育成小麥和長穗偃麥草遠緣雜交新品種“小偃6號”,是我國科學家通過小麥遠緣雜交,選育的第一代代表性小麥品種,成為我國小麥育種的重要骨干親本,其衍生品種50多個,累計推廣3億多畝,增產小麥超過150億斤。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程順和院士主持培育的“揚麥5號”于1986年通過審定,累計種植達1.5億畝。

      這一階段,通過一系列優(yōu)良品種的推廣,我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200公斤以上,又提高了一倍。

      4、1990~2009年,高產和優(yōu)質育種并進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進入WTO的挑戰(zhàn),國外的強筋、弱筋小麥進入我國市場,小麥品質改良育種提上議程,形成了與高產育種并進的態(tài)勢。“國家973計劃”小麥品質課題研究啟動。特別是2004年開始,我國在不斷提高小麥單產以維持總產的同時,大力推新創(chuàng)優(yōu),小麥優(yōu)質強筋、弱筋品種不斷問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年最大推廣面積在1000萬畝以上的新品種有“鄭麥9023”(中強筋)、“百農AK58”、“濟南16”、“濟南17”(強筋)、“魯麥21”、“濟麥19”(強筋)、“濟麥20”(強筋)、“濟麥22”、“煙農19”(強筋)、“西農979”(強筋)、“豫麥18”、“矮抗58”、“石4185”、“邯6172”、“揚麥158”、“綿陽26”等。

      1993年,程順和主持培育的“揚麥158”通過審定,初步解決了既大面積豐產又抗赤霉病的難題,成為我國20世紀末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2001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許為鋼院士帶領科研團隊推出強筋小麥品種“鄭麥9023”。“鄭麥9023”曾連續(xù)6年種植面積居我國小麥品種第一位,累計種植面積達2.8億畝,為改善我國小麥商品糧品質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育成小麥新品種“百農AK58”,被譽為“黃淮第一麥”。2006年,山東省農科院趙振東院士主持育成的超高產廣適小麥“濟麥22”通過審定,濟麥系列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超過4億畝,增產小麥200多億公斤。

      這些代表性品種與其他良種的推廣應用使我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300公斤以上,保證了我國小麥的供需平衡,同時進一步滿足了人們對優(yōu)質小麥的需求。

      5、2010年至今,多元化發(fā)展

      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等,現(xiàn)代生產需要品質穩(wěn)定性好、多抗、耐逆的優(yōu)質綠色小麥品種。育種逐漸向多元化發(fā)展。

      我國于2010年以后審定,并且推廣面積居全國前列的小麥品種分別有“鄭麥379”“濟麥44”“鄭麥7698”“鄭麥1860”“西農511”“魯原502”“百農4199”“山農20”“山農28”“山農29”“周麥27號”“周麥36號”“中麥895”“中麥578”“新麥26”“百農207”等。

      2011年,許為鋼帶領科研團隊育成的“鄭麥7698”問世,引領我國優(yōu)質中強筋小麥品種產量邁上畝產700公斤的臺階,2019年領銜育成的中強筋小麥新品種“鄭麥1860”審定通過,于2022年進入全國小麥推廣面積前四品種。2012年,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雷振生帶領團隊育成的“鄭麥379”通過審定,該品種為高產優(yōu)質面包面條兼用型強筋小麥品種,年應用面積超1000萬畝,2021年~2022年推廣面積均位列全國第二。2017年,茹振鋼帶領團隊育成的全國首個高光效小麥品種“百農4199”通過審定,2019~2022年均是全國前十大推廣品種。2018年,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曹新有帶領團隊育成的超強筋小麥品種“濟麥44”通過審定,于2021年~2022年推廣面積均位列全國第三。201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吉萬全領銜育成的優(yōu)質強筋、多抗廣適品種“西農511”通過國審,于2022年進入全國推廣面積前五。原河南省周口市農科院殷貴鴻帶領育成的“周麥27號”“周麥36號”分別于2011、2018年通過國審,并得到大面積推廣,“周麥36”作為優(yōu)質強筋品種,是2022年全國小麥推廣面積前十大品種之一。

      近年來,我國在小麥基礎研究和育種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研發(fā)的小麥SNP育種芯片、基因特異性標記的KASP高通量檢測以及分子模塊育種技術,隨著小麥基因組信息的發(fā)布,已在常規(guī)育種中得到廣泛應用,分子育種技術逐漸成為培育重大品種的常規(guī)手段。山東農業(yè)大學教授孔令讓團隊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成功克隆出了抗赤霉病基因,被多家單位用于小麥抗病育種;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李立會研究員領銜的團隊,打破遠緣雜交壁壘,用小麥和冰草雜交,育成普冰143,普冰9946等多個優(yōu)秀品種。在基因編輯育種方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敲除小麥白粉病的感病基因MLO,獲得了廣譜高抗白粉病的遺傳材料。

      三、近七年推廣面積前10大品種

      對比歷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1年,我國小麥的播種面積為3.68億畝,到2022年,小麥播種面積為3.53億畝,10年中減少了1500萬畝。與此同時,小麥總產量的變化,則從1.19億噸,增長到1.38億噸,總產量增加了1900萬噸。

      數(shù)值一減一增的背后,優(yōu)良品種是關鍵內因。

      近十年來,“濟麥22”“百農207”“鄭麥379”等品種,推動小麥平均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390.4公斤,成為有力例證。

      通過全國農技中心數(shù)據(jù),分析了近7年全國小麥前10推廣品種。

      “濟麥22”始終霸榜前三。“濟麥22”于2006年通過審定,被譽為劃時代的品種,是我國適應性最廣、年推廣面積最大、用作親本和研究材料最多的小麥品種之一,年最大推廣面積3877萬畝,11年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累計推廣3.5億畝。濟麥22至今仍穩(wěn)居居全國小麥前三大推廣品種,2016、2017、2021、2022年均是最大推廣面積品種。

      2010年至2017年審定的品種中,“百農207”“鄭麥379”“魯原502”“山農20”“山農28”“中麥895”“百農4199”等,在審定后幾年時間里推廣表現(xiàn)強勢,在全國排名居于前列。其中,“鄭麥379”在2021、2022年均位列全國第二。

      2018年及之后通過審定的品種中,“濟麥44”“鄭麥1860”“西農511”“周麥36”“中麥578”等均位列全國前十,且近年來推廣面積呈上升趨勢,具備發(fā)展后勁。

      今年2月,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了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yōu)良品種推廣目錄,分類引導品種推廣應用。

      其中,小麥骨干型品種10個。包括濟麥22、百農207、西農979、鄭麥379、山農28號、魯原502、川麥104、鎮(zhèn)麥12號、中麥175、中麥1062。

      成長型品種8個。包括濟麥44、百農4199、西農511、周麥36、川麥605、寧麥26、洛旱22、中麥36。

      苗頭型品種9個。包括中麥578、艾麥180、冀麥765、輪選49、川輻14、川麥93、揚麥33、華麥11號、渭麥9號。

      特專型品種2個。包括京麥188(耐鹽堿小麥)、小偃60(耐鹽堿小麥)。

      四、基本面與產業(yè)趨勢

      小麥在我國是第二大口糧作物,在保障國家口糧絕對安全中占據(jù)重要戰(zhàn)略地位。我國的水稻、小麥品種擁有100%的自主權,在品種推廣、單產提升以及總產量增加等方面都是世界領先。并且,小麥是主要農作物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7%以上。

      1、多項世界領先

      我國小麥總產居世界第一。從全球范圍看,小麥總產量最多的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烏克蘭等。2022年,中國以1.38億噸的產量穩(wěn)居第一,其后是印度1.03億噸,俄羅斯9100萬噸,美國4490萬噸。四國總產量約占全球一半。

      單產居世界先進水平。全世界小麥年種植面積在30~33億畝之間,總產達到7.0~7.8億噸。我國作為小麥生產和消費大國,常年種植面積3.5億畝,2022年總產達到1.38億噸。2022年平均單產水平達到390.4公斤/畝,10年間增加了22.3%。我國小麥平均單產水平低于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單季種植的國家,但比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小麥出口大國高70%;比同屬一年兩熟制的印度高60%。

      雜交小麥世界領先。在雜交小麥領域,我國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在國際上率先創(chuàng)立了“中國二系雜交小麥技術體系”,攻克了國際雜交小麥不育系難以繁殖、育性恢復不徹底、制種穩(wěn)定性差、種子成本高、環(huán)境污染重等科學難題,創(chuàng)制出一批在高產、節(jié)水、耐鹽堿等方面綜合優(yōu)勢明顯、增產20%以上的強優(yōu)勢雜交小麥新品種。在烏茲別克斯坦,我國培育的雜交小麥品種JM6-3在他們國家率先實現(xiàn)審定,這是中國在國外審定的第一個雜交小麥品種。

      2、高端優(yōu)質品種供給不足

      小麥是我國兩大口糧之一,我國小麥完全實現(xiàn)自給自足,但高端優(yōu)質品種供給不足。據(jù)統(tǒng)計,2022年我國小麥產量達1.38億噸,但同時進口優(yōu)質專用小麥超過996萬噸。

      我國優(yōu)質麥進口呈現(xiàn)快速增長態(tài)勢。從1978年開始,我國已經開始對優(yōu)質麥進口作出結構調整。2020年優(yōu)質麥進口量顯著增加,超過800萬噸,2021年進口972萬噸。2022年進口量達到996萬噸,同比增加1.9%。2023年1月至9月份我國進口小麥1017萬噸,同比增加53.6%,創(chuàng)歷史新高。

      為什么還要進口小麥?主要是滿足優(yōu)質品種調劑需求,主要用于制作高檔面點等,配粉用麥連年增加;還有一部分流入飼料領域。小麥飼用需求增加,以及國內外價差倒掛,是今年我國小麥進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國內外小麥價格長期倒掛,進口小麥競爭優(yōu)勢明顯。

      3、優(yōu)質專用小麥持續(xù)發(fā)力

      小麥生產僅僅數(shù)量充足,而品種、質量、安全、營養(yǎng)、方便性不能契合消費者需要,我國優(yōu)質小麥產業(yè)正在發(fā)力。

      早在1981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小麥加工品質實驗室,篩選鑒定出中作8131-1等一批優(yōu)質小麥品種。目前,我國正大力發(fā)展市場緊缺的用于加工面包的優(yōu)質強筋小麥,加工餅干蛋糕的優(yōu)質弱筋小麥,以及帶動用于加工饅頭、面條的中筋或中強筋小麥品質提升。

      與此同時,小麥作為需水大戶,占北方農業(yè)用水的70%,水資源的短缺導致小麥常年受旱面積約1億畝,減產50億公斤以上。小麥品種和生產的節(jié)水化也提上日程。

      2023年6月,國審通過了197個小麥新品種。除高產穩(wěn)產品種106個外,還包括優(yōu)質強筋弱筋、綠色抗逆、耐鹽堿品種共計91個。其中,優(yōu)質強筋、弱筋品種52個,“新麥58”“洛麥47”“龍麥86”等12個品種達到強筋標準,“寧麥39”“瑞華麥519”“周麥42號”等37個品種達到中強筋標準,“川麥1694”“蜀麥114”“蜀麥1671”等3個品種達到弱筋標準。

      優(yōu)質專用品種“新麥26”“西農511”“濟麥44”“中麥578”“豐德存麥21”“揚麥23”等通過審定后推廣面積迅速增加,單個品種每年的推廣面積都超過100萬畝。河南、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省優(yōu)質專用小麥面積和規(guī)?;唵紊a比例逐年增加。

      五、大型種企加速布局

      企業(yè)是產業(yè)發(fā)展的核心主體。在小麥種業(y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各地涌現(xiàn)出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研發(fā)實力增長快的代表性優(yōu)勢種企。

      2022年,農業(yè)農村部遴選了6家小麥強優(yōu)勢國家農作物種業(yè)陣型企業(yè),包括中農發(fā)種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眾人信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大華種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明天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皖墾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魯研農業(yè)良種有限公司等。魯研良種是山東省小麥領域首家國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yè),主打“濟麥22”“濟麥44”等濟麥系列高產優(yōu)質小麥品種,累計推廣5億多畝,占領全國14%的市場份額。

      上市企業(yè)中,農發(fā)種業(yè)、蘇墾農發(fā)(大華種業(yè))、隆平高科、荃銀高科、大北農等均加速投資布局小麥種子業(yè)務。大華種業(yè)、中種集團、農發(fā)種業(yè)位列2022年全國小麥種子銷售總額前三。

      注:排名是基于農作物種業(yè)統(tǒng)計中企業(yè)自主填報的商品種子銷售總額(本企業(yè)+代銷+出口),不包括代制繁和轉商銷售收入。參與排序的種子企業(yè)不包含被母公司合并報表的種子子公司。

      2023年9月14日,農發(fā)種業(yè)公告稱,擬在河南、安徽等地共同投資設立三家子公司,促進小麥種子等業(yè)務增長。農發(fā)種業(yè)是我國小麥種業(yè)頭部企業(yè)。小麥種子銷售位于全國前列,擁有泛麥、揚麥、洛麥三大品種系列。子公司河南地神以品種為核心延伸產業(yè)鏈,與眾多知名酒廠合作拓展專有品種糧的訂單農業(yè),帶動泛麥8號小麥種子成為黃淮海主銷品種之一;江蘇金土地公司揚麥15、揚麥28推廣面積及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洛陽種業(yè)公司打造拳頭品種洛麥26、洛麥28,銷量同比提升較大。2022年度,農發(fā)種業(yè)新建立“河南省釀酒專用小麥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河南農業(yè)大學共建“國家小麥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

      2023年8月14日,由中國種子集團牽頭組建、17家科研院所及小麥育種單位共同參與的中種集團黃淮麥區(qū)北片小麥試驗聯(lián)合體(以下簡稱“中種北片小麥聯(lián)合體”)在山東淄博正式成立,加速小麥優(yōu)良品種的試驗篩選和成果轉化。近年來,中種集團常規(guī)小麥位居市場第一梯隊前列,輻射小麥種植面積2.9億畝;攜手許為鋼、茹振鋼、殷貴鴻等知名小麥育種科學家開展合作。中種集團參與推廣的濟麥22、濟麥44、鄭麥1860、百農4199、百農207等上榜2022年小麥推廣面積10大品種。

      荃銀高科旗下小麥業(yè)務單元有小麥專業(yè)公司、皖農種業(yè)、荃優(yōu)公司。憑借適宜于釀酒制曲的優(yōu)質軟質小麥荃麥725,打造釀酒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布局酒用專供糧業(yè)務。目前,“荃麥725”成為茅臺酒廠首選原料,并在阜陽、蕪湖建立萬畝釀酒專用小麥、糯稻生產基地。

      2022年6月,大北農集團旗下的北京豐度高科種業(yè)成立安徽麥源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小麥事業(yè)部向專業(yè)化小麥種業(yè)公司的轉變。以小麥等旱作物種子業(yè)務為主,專業(yè)從事高產優(yōu)質小麥種子的繁育、推廣、服務。

      安徽華皖是中信集團入主的隆平高科旗下專業(yè)經營小麥的育繁推一體化的全資子公司,主導品種有“中麥578”“偉隆169”“淮麥46”等,強筋優(yōu)質訂單小麥市場占有率已突破10%,銷售收入從2020年開始保持30%年復合增長率,2022年營收突破2億元。

      九圣禾早在2017年已在新疆牽頭成立“九圣禾小麥研究院”,目前128個自育品種和82個授權經營品種,良種覆蓋全國17個省份,小麥種子銷售收入位居全國前三強。

      我國小麥種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為促進小麥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邁向高質量發(fā)展征程,小麥產業(yè)仍面臨多方面的挑戰(zhàn),例如,缺少優(yōu)質專用品種、缺乏節(jié)水抗旱品種、病蟲害逐年加重、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等。國際種業(yè)競爭核心主要依靠原創(chuàng)科技,必須加大小麥自主產能,做好小麥源頭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小麥種業(yè)企業(yè)。

安徽省亳州市小麥收割。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主要參考資料:

      [1]李振聲.我國小麥育種的發(fā)展歷程[J].中國農村科技,2010,(Z1):26-28.

      [2]劉錄祥.我國小麥種業(yè)科技研發(fā)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農村科技,2023,(07):4-7.

      [3]付雪麗,景琦,陳旭,祁曙明,邱軍.我國小麥種子供需現(xiàn)狀與產業(yè)發(fā)展趨勢[J].中國種業(yè),2023,(02):20-23.DOI:10.19462/j.cnki.1671-895x.2023.02.026

      [4]我國小麥種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水平如何?還有哪些短板?專訪趙振東.《瞭望》新聞周刊

      [5]肖世和,孫果忠.小麥種業(y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國農科院作科所

      [6]全國各省市小麥產量排行.MAIGOO品牌榜知識榜

      來源:種業(yè)知識局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聯(lián)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wǎng)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