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杰)“畝產6400多斤!比去年4000斤高出很多。”5月15日,河北省薯類產業(yè)技術體系專家對正定縣許香村菜農韋永剛的設施馬鈴薯進行了實地測產,韋永剛樂哈哈地說:“現(xiàn)在地頭價每斤兩塊錢,這一茬能掙1萬元(每畝)。”
河北省薯類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家口市農業(yè)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所長馬恢介紹,收獲地塊為6畝塑料大棚(三膜覆蓋)馬鈴薯示范田。這一地塊是1月18日播種,2月25日出苗,生長期為80天,田間平均行距60厘米,株距27厘米,畝株數(shù)4144株,產量測定方法為隨機取點。在3個樣點測定中,商品薯率達93.1%,平均畝產3242.8公斤,創(chuàng)冀中冀北棚室馬鈴薯最高單產。
“主要是應用了‘小分子生物制劑’新技術。”韋永剛在談體會時說,經(jīng)過試種后,他采用“小分子生物制劑”拌種,隨后在現(xiàn)蕾開花期、膨大期進行了葉面噴施等技術措施,不僅提高了產量,還提高了商品薯率,突出表現(xiàn)為馬鈴薯苗葉片大、長勢好,收獲期果大果形好、鮮亮,好貯藏,受市場歡迎。
長期“包點”薯類技術服務的正定縣農林畜牧局副局長王保利說,近年來,該縣以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進農業(yè)綠色生產和提質增效,普及減藥、減肥,綠色、優(yōu)質、高產、高效農產品生產集成技術,努力在提高農產品質量產量的同時,確保農戶持續(xù)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