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何紅衛(wèi)樂明凱)今年暑期,華中農業(yè)大學舉辦了2017年教師科學傳播研修班,專題研修如何提升與媒體打交道能力和科普作品創(chuàng)作能力,討論如何用簡單語言去與公眾溝通交流科學問題。
在科普作品展示上,華中農大食科院冷筱瑤博士通過加熱前后雞蛋清的變化類比,講解了人體眼睛衰老和突變背后的蛋白質變性過程,“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富含葉黃素的玉米、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藍莓等食物可有助于預防白內障。”
“要讓可開發(fā)食用的昆蟲多為人類健康服務。”華中農大植科院副教授周興苗分享說,“不少昆蟲具有蛋白質含量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等營養(yǎng)價值,可成為人類有益的營養(yǎng)來源。”
華中農大黨委宣傳部長程華東介紹,已先后開辦兩期的教師科學傳播研修班是學校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等會議精神的一項特色舉措,是啟動“科學智慧成長計劃”的重要項目之一,旨在提升教師科學傳播能力和社會影響力。
由于公眾比較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經常有媒體來學校找專家詢問諸如“食品添加劑是否安全”等問題。兩次參加科學傳播研修班的食科院副教授王魯峰說,參加了科學傳播研修班后他認識到,科學家必須做好科學傳播,這不僅是消除公眾對科學誤解及社會謠言的良好途徑,更是對科研工作的有益反哺。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chuàng)新處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華中農大副校長高翅表示,近年來,一批院士專家、教授學者結合科研大力開展面向公眾的科學傳播,形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下一步,圍繞如何通過科學傳播有效擴大學校和老師們的社會影響力、如何加強科學傳播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華中農大還將繼續(xù)發(f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