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從安徽省植保總站了解到,近期預計全省玉米螟、棉鈴蟲、蚜蟲和三代黏蟲發(fā)生面積分別為1200萬畝次、800萬畝次、200萬畝和100萬畝。玉米葉部病害(以南方銹病、彎孢葉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為主)總體偏重發(fā)生,預計全省發(fā)生面積2300萬畝次。
近年來,安徽省玉米主產(chǎn)區(qū)秸稈還田比例大,田間菌源量充足,高密度、高肥水等栽培措施廣泛應用,玉米主栽品種(如隆平206、鄭單958、登海605等)抗病性不強,均有利于玉米病害發(fā)生。
專家建議,當前農戶應以玉米螟、棉鈴蟲等鉆蛀性害蟲,玉米銹病、彎孢葉斑病、小斑病等葉部病害為重點,兼顧桃蛀螟、蚜蟲、黏蟲、褐斑病等病蟲。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農戶要以二代玉米螟、三代棉鈴蟲、葉部病害為主開展一次總體防治,起到治蟲防病、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8月下旬主治玉米銹病、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鈴蟲,兼治黏蟲等。
防治玉米螟、棉鈴蟲可選用Bt、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防治黏蟲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防治玉米銹病可選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環(huán)唑等;防治玉米褐斑病、彎孢葉斑病、小斑病可選用代森錳鋅、烯唑醇、丙環(huán)·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當玉米螟卵寄生率達到60%以以下時,可不施藥而利用天敵控制;當益害比失調,可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在夏玉米田二代玉米螟產(chǎn)卵盛期,畝用16000IU/毫克的Bt200克,或8000IU/毫克的Bt350克,按藥、水、干細沙0.4∶1∶10的比例配成顆粒劑丟入心葉內,或畝噴施10億PIB/毫升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80~120毫升。 喻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