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飛
2月1日,農歷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爆竹聲中,河南省溫縣的長途汽車站開始熱鬧起來,節(jié)后返程的游子,心里裝著親人的溫暖祝福,手里往往少不了鐵棍山藥。“我今年捎了6盒回去,除了自己吃,也送給在武漢的朋友們嘗嘗。”在武漢工作了十多年的張勇,每年春節(jié)返程都要帶些山藥。
溫縣是鐵棍山藥的原產地,這里出產的山藥品質高、口感好、營養(yǎng)豐富,“欲賦玉延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就是古人對山藥的贊譽。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飲食需求也從“吃飽”向“吃好”“吃得健康”轉變,對高品質特色優(yōu)質農產品的需求正在持續(xù)增加。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既能豐富人們的餐桌,也可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如今在溫縣,放棄玉米改種鐵棍山藥的農戶已經越來越多。雖然市場供給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山藥價格,但并沒有減弱農民的種植信心。“今年鐵棍山藥價格不高,五六塊錢一斤,去年賣到8塊多,價格雖然低了,但比種玉米強多了。”在做了8年山藥批發(fā)生意的周長革看來,山藥價格已經觸底,他們村里人等收完小麥還會繼續(xù)種山藥。種一畝山藥能掙多少錢?山藥種植戶喬中朝算了一筆賬:“租一畝好的土地一年1300塊,施肥澆水700塊,人工費2000塊,成本總共4000塊錢。一畝地一般能出2800斤山藥,按今年的5塊錢一斤算,種一畝能掙1萬塊錢。”
隨著互聯(lián)網在農村普及,一些農戶也開始嘗試網上銷售。“我大專畢業(yè)回家租地種山藥,也開了網店,能賣出去一些,但快遞寄鐵棍山藥容易斷,這個問題暫時還沒解決好。”“80后”農民范慶華笑著說:“在城市的大超市里,咱溫縣的鐵棍山藥能賣到一二十塊錢一斤。你們媒體給呼吁呼吁,要是有人牽頭用大車拉出去賣,那掙得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