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收獲的30多萬斤胡蘿卜一點沒賣,眼瞅著地窖的霜就要化了,到時候胡蘿卜都得爛,我們拿啥錢租今年的地?。?/p>
這幾天,沈北新區(qū)尹家鄉(xiāng)新農(nóng)村村民常艷榮跟全村大多數(shù)村民一樣愁悶。村里佟書記說,全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胡蘿卜,只遭遇過2次大規(guī)模滯銷,而今年是最嚴重的,全村共滯銷2000多萬斤胡蘿卜。
滯銷 下一年耕地沒錢租
如果您是沈陽晚報、沈陽網(wǎng)的忠實讀者,或許您會記得沈北新區(qū)尹家鄉(xiāng)新農(nóng)村這個被稱為沈陽“胡蘿卜第一村”的村子。2012年初,該村胡蘿卜滯銷時,正是本報的報道幫助村民打開了市場,沈陽本地和外地的多個超市和熱心市民紛紛伸出援手購買“愛心胡蘿卜”。
今年,新農(nóng)村的胡蘿卜再次滯銷了。3月2日,接到村民常艷榮的電話后,記者趕到該村,在常艷榮家100平方米左右的狹長地窖內(nèi),看到了成袋胡蘿卜堆滿地窖。
48歲的常艷榮非常愁悶,“這個冬天不怎么冷,地窖的溫度本來就不夠低,這幾天下面的霜都要化了,再過一個月,這些胡蘿卜就得爛掉了。”常艷榮和丈夫正準備著租下一年的耕地,可是胡蘿卜賣不動,“我們今年可怎么辦啊?”
反差 去年滿身泥都有人買
常艷榮家在此地種了20多年的胡蘿卜,2012年曾遭遇過大規(guī)模滯銷,但像今年這樣的情況還是頭一次遇見。通常,胡蘿卜從6月末開始播種,10月霜降以后收獲。“去年天旱,胡蘿卜長得不好,有的人家種三次才長出胡蘿卜。平時一畝地能收六七千斤,去年只收四五千斤。”往年拔出的胡蘿卜都帶著厚重的泥土,去年地干,胡蘿卜不帶泥,可是反而賣不動了。
往年秋天,常艷榮只要坐在家里等著收購的大車開來,等著收購的人裝車,“賣到山東、山西,收購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往年3月份胡蘿卜就差不多賣完了。”可是今年,常艷榮家一根胡蘿卜也沒賣出去,“咱家的胡蘿卜長得算好的,可是收購的人不來,我們也不知道為啥?”
天氣干旱,有的人種的胡蘿卜長得小,干脆直接拔下來,以每斤一角二三分錢的價格賣了喂羊了。
探因 農(nóng)民種地全得靠猜
常艷榮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租金500元,再加胡蘿卜種子、糞肥、人工費等費用,成本得1800元左右,而隨著胡蘿卜減產(chǎn),每斤胡蘿卜成本價就要0.4元。但即使是隨成本上漲后的價格,相對本地市場上價格,也仍然具有優(yōu)勢。3月2日晚,記者走訪大西菜行,發(fā)現(xiàn)胡蘿卜的價格大多在每斤1元以上。但常艷榮說,“沈陽市場上的都是來自福建等地的新胡蘿卜。”
其實,前年的胡蘿卜銷路很好,帶著厚泥的胡蘿卜每斤賣到0.6元、0.7元,于是,去年常艷榮加大了投入,“前年租了30畝地,去年租了50畝地。”但常艷榮沒想到,今年會是這樣的情形。
新農(nóng)村的佟書記介紹,全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胡蘿卜,只遭遇過2次大規(guī)模滯銷,可上次至少賣出三分之一,今年是最嚴重的,全村共滯銷2000多萬斤胡蘿卜。佟書記說,去年干旱,胡蘿卜質(zhì)量稍差以及外地產(chǎn)量多是今年滯銷的主要原因。
沈陽蔬菜流通協(xié)會會長何立興介紹,一種蔬菜的種植和銷售,不能只看一個地方的情況,而是要看全國的整體情況。“現(xiàn)在暖房菜、反季菜都不缺,但是很多農(nóng)民缺少市場的信息,種什么、種多少都是靠賭。”現(xiàn)有的粗放式農(nóng)業(yè),只有轉(zhuǎn)型成生產(chǎn)、加工、儲藏、銷售產(chǎn)業(yè)鏈,才可能有效地規(guī)避市場風(fēng)險。”
如果熱心的您想幫助新農(nóng)村的村民們,請撥打96009-1。 沈陽晚報、沈陽網(wǎng)記者 劉瑩
攝影記者 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