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后宫|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搜索|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è)商務網 | 收藏本頁 | 手機版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fā)布信息
發(fā)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龍粳31:“超級水稻種子”折服稻農全國奪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4-03  來源:黑龍江日報  瀏覽次數(shù):615
 

原標題:“龍粳31”黑土地長成的“當家花旦”

    黑龍江省科研單位經十余年艱苦攻關,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培育出超級粳稻種子,一躍成為近15年來我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徹底改變了外來品種長期主導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的局面——

    今年正月以來,在省農科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的院子里,前來購買水稻種子的農民絡繹不絕,佳木斯市樺川縣創(chuàng)業(yè)鄉(xiāng)拉拉街村農民徐景德從這里拉走了600多公斤“龍粳31”水稻種子。“我臘月來交全款定的種子。”徐景德告訴記者。

    貨沒到手,就提前那么多天交錢,這可不像農民干的事兒。

    “這不穩(wěn)妥嘛!”徐景德說。

    “為什么這么在意這種子?”

    “高產呀!”徐景德脫口而出。徐景德并不迷信誰,他說:“我每年都種四五個品種對比,哪個產量高,來年就主種哪個。這四五年‘龍粳31’的產量和賣價都是最高的。”

    徐景德口中嘖嘖稱贊的“龍粳31”,是省農科院水稻所在國家“863”、科技支撐、省科技攻關等項目的扶持下,自主培育的水稻新品種。

    目前,“龍粳31”累計種植面積達2461.2萬畝,增收稻谷168.15萬噸,新增社會效益47.1億元,為農民增產增收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2013年該品種種植面積達1692.3萬畝,成為近15年來全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

    稻產不穩(wěn) 呼喚“種子革命”

    徐景德告訴記者:“我以前和周圍人一樣,都種‘空育131’。” “這是一個從日本引進的品種,曾經主導黑龍江省水稻生產十余年,在稻農中無人不曉。”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潘國君告訴記者。

    “那年,天冷、雨水多,種‘空育131’的都得了稻瘟病,很多地塊都絕產了,簡直是滅頂之災。”徐景德心有余悸地說:“我注意用藥,也減產了30%,而且剩下的稻米品質不好也賣不上價,一年到頭算是白忙活了。”

    其實,“空育131”的不定期“發(fā)作”,早已成為黑龍江省水稻生產中不能承受之災。

    不種它不就行了?

    “沒有‘龍粳31’那會兒,要是沒有稻瘟病,其他品種的收成都趕不上‘空育131’。”徐景德無奈地說。20世紀末以來,“空育131”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在黑龍江省連續(xù)12年位居榜首。然而,這個時期黑龍江省由于氣候反常、低溫冷害頻發(fā)、稻瘟病發(fā)生嚴重,水稻產量波動劇烈,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國家的“口糧”安全。

    “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黑龍江省育種專家們暗下決心,一定要選育出替代品種。

    黑龍江省屬高緯度寒溫帶氣候區(qū),是我國乃至世界最北部寒冷稻作區(qū),特殊的稻作生態(tài)環(huán)境,需要具有特殊生態(tài)型的水稻品種。“必須走自主創(chuàng)新的道路,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選育出適合黑龍江省氣候條件的豐產性好、出米率高、耐冷性強、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種,以確保增產增收,才能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糧。同時選育和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可以防止國外種業(yè)進駐我國水稻市場形成的壟斷和威脅,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潘國君分析說。

    創(chuàng)新+韌勁 最終育出精品

    科研、創(chuàng)新,在韌勁與信念的支撐下前行。

    在不間斷的科研育種中,省農科院水稻所也育成幾個較好的品種,但單品種植面積都沒能超過“空育131”。“‘空育131’已被稻農普遍接受,新育成品種如果沒有大的突破很難被認可。”潘國君告訴記者。

    針對黑龍江省水稻生產中存在的低溫冷害頻發(fā)、稻瘟病危害嚴重、全省平均單產較低、缺少自主創(chuàng)新多優(yōu)集成新品種的現(xiàn)狀,省農科院水稻所科研團隊確定了“理想株型與秈粳交雜種優(yōu)勢利用、生物技術相結合創(chuàng)造新類型品種”的總體思路,以及集早熟、優(yōu)質、抗病、耐冷、抗倒、適應性廣等優(yōu)點于一體的超級稻育種目標。

    “飯碗”問題事關重大??萍疾?、農業(yè)部、省科技廳、省農委、省種子管理局等多個部門紛紛對新品種的選育給予立項支持。“從2000年‘龍粳31’配制雜交組合,到2011年審定推廣,我們得到了省科技廳攻關項目的滾動支持,每年都設立了較高的目標任務和考核指標,切脈把關。省農業(yè)良種化工程、省農業(yè)推廣專項資金等項目對‘龍粳31’的成功選育和推廣也至關重要。”潘國君回憶說。

    選種尤如大海撈針,育出一個好品種,機會只有萬分之一,成千上萬份材料,要經過無數(shù)次細致入微地反復篩選。而水稻生長一年為一個周期,對各種性狀的選擇和鑒定一年只有一次,科研人員們都分外珍惜。他們天天蹲在田間地頭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頭上太陽曬,腳下水汽蒸”,仔細觀察水稻每一個生長時期的形態(tài)、特點,同時也練就了一雙能準確選種的慧眼。憑借這雙慧眼,他們透過整地、施肥、灌水、除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連續(xù)選擇中,最終育出了精品。

    在“龍粳31”株型的選擇上,科研人員突破束縛,注重苗期株型的調查及前后期株型的研究,把分蘗適當降低、穗子適當增大、粒重適當提高,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莖稈粗壯堅韌,更適宜合理密植,增加抗倒伏性。尤其是在2012年經歷了兩次臺風后,仍取得了較高的產量。

    “超級種子” 折服稻農全國奪冠

    讓農民認可一個新品種可不是件容易事兒。

    那年,“空育131”大范圍害病,“龍粳31”卻在省水稻所的試驗田中飄香。一些敢于嘗試的農民,第一次買回了“龍粳31”種子。

    “分蘗怎么這么少?都到成熟了稻穗和葉片怎么還不封壟?”插秧沒多久,很多農民見“龍粳31”和自己以前種的水稻不一樣,都急了,紛紛跑到省農科院水稻所咨詢。

    “其實,這是‘龍粳31’在株型育種方面的一個突破。”潘國君說,“無論在生育前期還是后期,‘龍粳31’的株型緊湊,莖葉夾角小,且葉片微卷,看上去是一小綹,數(shù)一數(shù)莖數(shù)也不少。這樣的株型適合密植,早生快發(fā),上糧也快,出米率高。”

    經科研人員耐心解釋和細心指導,秋天時節(jié),產量好得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它每畝比其他品種多打50多公斤糧,我這150畝地增收了兩三萬元。”徐景德滿意地說,“我種這幾年,它沒得過病,出米率不僅高還穩(wěn)定。我們這收糧的一聽是這個品種,不用化驗,就比其他品種多給1毛錢(每公斤)。”

    該品種2011年審定推廣后,2011年和2012年通過農業(yè)部超級稻專家組驗收,產量分別達到11377.5公斤/公頃和11196公斤/公頃。為進一步擴大推廣面積,提高種植效果,省農科院水稻所結合“院縣共建”將“樣板田”種在家門口,讓農民眼見為實,引導、示范、輻射和帶動周邊;建專家大院,進村入戶,開展科技培訓,傳授品種配套技術,良種良法一起推;深入田間地頭,解答生產技術難題,使“龍粳31”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13年,該品種被農業(yè)部確認為超級稻品種,同年創(chuàng)造了全國粳稻品種年種植面積的歷史紀錄,并成為近15年來全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品種,徹底改變了外來品種長期主導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的局面。

    有關專家表示,“龍粳31”的選育攻克了黑龍江省生產上應用品種高產不優(yōu)質、優(yōu)質不抗病、高產不抗倒等技術難點,其綜合性狀突出、推廣速度快、種植面積大,都前所未有,是黑龍江省自主創(chuàng)新成果的成功典范。(記者 彭溢)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聯(lián)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