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眼下,河南省的農民正在忙著備耕,爭取讓自家的一畝三分地有個好收成。要想有個好收成,除了靠天時地利之外,還得看用什么樣的農資。如果攤上假種子、假化肥或者假農藥,農民一年的辛苦和汗水就會全部化為烏有。
作為常年耕作在田間地頭并和農民朋友打交道的“草根”媒體人,常常聽到部分農民購買農資上當后的抱怨:“年年都上當,花樣各不同。”有心的業(yè)內人士總結,讓農民經常上當?shù)?ldquo;陷阱”有6個方面,希望有關職能部門嚴厲打擊,同時也提醒農民朋友警覺,避免繼續(xù)上當造成損失。
“游商”坑農:一些不法商販打著“最高科技產品”的旗號,三五個人一伙一車,走村串戶“忽悠”。“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出售玉米種、小麥種、菜種和化肥等。如此“游商”,農民朋友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看出其中的“貓膩”。
“低價”騙農:有一些不法商販“掛羊頭賣狗肉”,以“低廉”的價格銷售同一個品種,其中有肥料、種子。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銷售的農資或缺斤短兩,或含量不足,或是假冒偽劣產品。農民朋友購買后,得不償失。
“專家”忽悠:近幾年來,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經常會來一些“專家”講課,打著“某某農科院”、“某某研究所”專家的名義,帶著農資(肥料或種子農藥)現(xiàn)場推廣、銷售。而他們推介的農資產品并不一定能給農民朋友帶來好的收益,也有部分“專家”所講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沒有權威性。農民朋友在這種場合,只能少購試用。
“贈獎”設套:有一些地方的經銷商,把多年積存滯銷的肥料、種子,進行“改頭換面”,利用農民貪便宜的心理,另外購買一些實用品(如鍋、傘等),采取“以贈獎促銷”的辦法,其實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項手段,為自己的“偽劣假冒”產品鳴鑼開道。農民朋友購買使用后就知道是“上當”。
“假廣告”欺騙:農資廣告是得到廣大農資經營者和農民朋友的認可。但是,假劣農資廣告業(yè)充斥媒體,叫人真假難辨。在選購時要看價格、看使用范圍、看操作過程,千萬不要只認“廣告”,不計后果。
“托兒”演雙簧:近幾年來,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組團“騙錢”,發(fā)揮“托兒”的作用現(xiàn)身說事,或現(xiàn)場購買。當有一些農民購買農資后,這個團伙隨時組織逃走分贓。(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