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3月24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衛(wèi)星頻道《山東新聞聯(lián)播》報道,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一個大豆的話題引起與會代表委員們的熱議。目前,中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80%,國產大豆被國外轉基因大豆擠壓得毫無立足之地。國產大豆為何會到如今這種地步?大豆種植和消費主要省份、黃淮海地區(qū)大豆良種生產、供應第一大省的山東,大豆產業(yè)怎樣有所作為?記者展開了調查。
濟寧的嘉祥縣是山東大豆種植的主要地區(qū),這里的農民曾經世代種植大豆,然而近幾年種大豆的農民越來越少,大豆產量迅速萎縮。濟寧嘉祥崔橋村村民 馮建梅說,“種豆子不劃算?,F(xiàn)在普遍的種玉米,種豆子的很少。”
馮建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有三畝地,種玉米畝產在1200斤左右,除去成本,可收入4200元左右。而同樣忙活了幾個月,種大豆畝產卻只有300斤左右,比種玉米少收入一半多。種大豆畝產低,收益低,又沒有補貼政策,大伙兒自然不愿意種。九十年代末山東大豆種植面積1200萬畝,如今只有200多萬畝。國產大豆產量減少的同時,“洋大豆”卻來勢洶洶。2011年我國進口大豆5280萬噸,相當于本土大豆產量的3倍。而洋大豆叩開中國大門的法寶就是轉基因大豆的價格低,出油高。
南京農業(yè)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博士趙晉銘說,“國外的轉基因種子都是抗除草劑的,他減少成本,減少用工量。國外種植大豆有補貼,他們價格低就影響了我們的價格。”
大豆榨油的主要原料,為了壟斷市場,跨國糧商從產業(yè)鏈下游控制中國榨油企業(yè),有數(shù)據顯示,目前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yè)中,跨國糧商參股控股了64家。外資在大豆農業(yè)領域得手之后,反過來開始操控食用油定價權。
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說,“國際的壟斷資本它要求它的發(fā)展,所以他要擠垮我們。他要把價格壓得很低,中國大豆賣不出好價錢,然后,中國農民就不種啦,不種之后,到最后他壟斷啦。”
目前,全國有5萬多小麥或者水稻的科技工作者,而從事大豆研究的全國加起來1200人,建國以后,水稻、小麥、玉米產量單產都翻了幾番,而大豆只翻了一番。本土的大豆無法與國外的轉基因大豆抗衡,而目前國內還不允許農民種植轉基因大豆,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洋大豆的突然涌入,國產大豆全面失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蓋鈞鎰說,“要使得大豆產業(yè)重新振興,首先要抓種子。國際的種業(yè)公司怎么發(fā)展的?靠什么?靠科技,以“孟山都 ”為例,他自己組織研發(fā)隊伍,先搞種業(yè),然后再去發(fā)展生物技術,最突出的成績,就做成了,推廣了他的轉基因。”
目前蓋院士帶領他的團隊正與山東圣豐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濟寧嘉祥縣成立了國內唯一 一家大豆院士工作站。圣豐種業(yè)每年投入700萬進行大豆種子科技研發(fā)。他們希望能盡快培育出可以抗衡洋大豆的中國大豆種子。 也有不少專家提出:優(yōu)良種子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下迫在眉睫的是要把市場奪回來, 我國天然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提取率高,而且綠色、安全,國家應出臺政策,把高油大豆扶持資金轉向高蛋白大豆,扶持中國 大豆 蛋白質加工行業(yè),搞好大豆的深加工和產業(yè)開發(fā),提高其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國家和企業(yè)增加科研投入,培育大豆優(yōu)良品種。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中國農民的大豆真正賣上好價錢,從而跳出和 “轉基因”大豆惡性競爭的圈子。(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