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育苗期間根據(jù)苗情適時追肥,肥料用經(jīng)有機認證的或經(jīng)有機認證機構(gòu)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NPK養(yǎng)分總含量≥6%,有機質(zhì)含量≥40%),育苗期追肥總量每667平方米一般為250kg。第1次“紅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當苗高10~13cm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潑澆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燒苗現(xiàn)象。培土可分2~3次進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進行第1次培土,隔7d進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細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勻撒入苗床中。培土可與施液態(tài)肥料結(jié)合進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結(jié)合,以利早發(fā)、多發(fā)新根。
下種后每隔15d噴施1次Bt等有機生產(chǎn)許可的生物菌劑和300倍茶麩水,撒1次草木灰;并在苗床周圍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誘捕器。
苗床管理還要抓好保溫、保濕、通風等措施,以溫度為主。出苗前,晚上要蓋草簾,保持床溫25~35℃。出苗后溫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溫灼苗,如膜內(nèi)溫度超過30℃,要及時通風散熱,防止燒苗。寒潮來臨時要做好保溫工作。種薯出苗前一般不澆水,以利高溫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過干,可用噴霧器在苗床上噴清水。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濕度,當苗床發(fā)白時要及時澆水,濕潤床土和澆灑稀肥水,以促進薯苗生長;苗床過濕時,及時揭膜通風[5]。[4]整地起壟
選擇前茬為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的地塊,前茬收獲后人工除去田間雜草,枯枝落葉。用機器或畜力對土壤進行深翻土層曬土,同時每667平方米施入經(jīng)有機認證或經(jīng)有機認證機構(gòu)許可使用的生物有機肥500kg、草木灰300kg或礦物鉀鎂肥50kg、磷礦粉25kg[5]?;噬钍?0cm左右,基肥距種苗應(yīng)在16cm以上。起壟規(guī)格:春、秋植壟寬100cm包溝,壟高30cm;冬植壟寬120cm包溝,壟高25~30cm。要求壟型肥胖、壟溝窄深[6]選取定植
選取粗壯薯苗,按每株薯苗剪2~3段作種苗,每段種苗長4~6節(jié)的規(guī)格進行裁苗[7];種苗剪好后用Bt等生物菌浸泡1h后,再進行移栽。栽插株距33~43cm,每667平方米栽2200~3000株。采取順壟單行三角形定植方式,采用平植露頭法或平植埋莖節(jié)藏頭法栽植。定植后根據(jù)土壤含水情況,酌情澆好定苗水。
春植和早冬植注意避開寒流,秋植注意防秋旱。栽插后5~7d要進行查苗補全。[4肥水管理
紅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時期不同而異。氮肥以莖葉生長時期吸收較多,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少;磷肥在莖葉生長中期吸收較少,塊根膨大時期吸收較多;而鉀肥的吸收從栽插到收獲都比氮、磷多,以塊根膨大時期更為顯著,因此,紅薯施肥應(yīng)圍繞這一特點進行,N∶P∶K=5:6:20[7]。最好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shù)。
紅薯有機種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學肥料,以基肥施用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60%~80%,基肥結(jié)合整地起壟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后,結(jié)合補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糞水,作為提苗肥。第2次在紅薯結(jié)薯期,即春、秋植種后60d左右,冬植種后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鉀肥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制有機肥(或有機認證有機肥)500kg、草木灰250kg或礦物鉀鎂肥25kg。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開壟兩邊,或用小鋤在壟腰部開小溝,然后把肥料與益生菌拌勻進行條施,施后應(yīng)進行1次澆水,以促其盡快發(fā)揮其肥效。同時施肥后可結(jié)合人工除草進行培土。
紅薯在定植時澆了定苗水后,在栽插后30~40d,開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時若遇干旱,要及時澆水,可采取溝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過壟高1/2。整體來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濕潤為宜。若遇雨天應(yīng)及時排澇,以防積水造成薯苗徒長,出現(xiàn)只長柴根不結(jié)薯的現(xiàn)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