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nóng)博網(wǎng)
保護從第一天開始
兒童接種疫苗是為了保護他們不受小兒麻痹癥、白喉癥和百日咳的感染。類似地,對種子和幼苗進行處理可以保護它們不受真菌、細菌和病蟲的侵害。
幾乎所有作物一開始生長就會受到大量害蟲和病原菌的威脅。大量研究表明:種子處理是保護作物不受侵害的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之一。很多重要的病害不能用其它方法來控制。在防治小麥腥黑穗病、散黑穗病或條銹病等病害時,在植物出苗后再進行噴霧處理可能就太遲了。
土壤中的保護區(qū)
直接施用活性物質(zhì)可使種子表面不受感染。播種后,產(chǎn)品很快在種子周圍形成保護區(qū)。只要幼嫩的根長出,它們將吸收這些有效成分。植物的汁液將其從根部運送到上部葉片。這樣,可保護幼苗不受種傳、土傳和風傳病害的危害。
除能抵擋病原菌和真菌侵害外,如果產(chǎn)品中含有殺蟲成分,害蟲的威脅也一樣可以被解除。生活在土中的害蟲受到保護區(qū)的阻擋,而不能達到它們通常取食的根部。而且,這一系統(tǒng)效應保護植物不受刺吸式害蟲的攻擊,這些刺吸式害蟲除了具有致病效應之外,也傳播危險的病毒病。
在某一產(chǎn)品中同時應用殺菌和殺蟲的有效成分可以產(chǎn)生積極的增效作用。因此,長效的種子處理可保證順利發(fā)芽,使幼嫩植株的生長不受影響。
其他優(yōu)勢
種子處理還有其他優(yōu)勢:它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作物保護方法之一。只需相對少量的有效成分就可高度保護幼苗不受各種真菌病害和害蟲的危害。這種功效使得種子處理從經(jīng)濟角度和從生態(tài)角度看都十分令人樂觀:與噴霧相比,種子處理有效減少了處理區(qū)域的面積。在噴霧處理時,1公頃土地會有10 000平方米的土壤接觸到有效成分,而選用種子處理時接觸到有效成分的土地卻僅為60平方米,不足噴霧處理的1%。
此外,種子處理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小并且不易漂移,因為產(chǎn)品是在受控制的封閉環(huán)境中施用的,不受天氣條件的影響。因此,種子處理是害蟲綜合治理(IPM)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標準操作
今天,種子處理是在多種作物上使用的一項標準操作。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單子葉作物(如水稻、小麥、大麥和玉米)不包衣就種植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例如,玉米中兩種最危險的害蟲是玉米切根蟲和玉米甲蟲。切根蟲在種子發(fā)芽階段取食,能導致作物死亡或嚴重受損。由于玉米甲蟲產(chǎn)生的破壞,它已經(jīng)變得臭名昭著,負有“億元甲蟲”之名,在美國每年由于這一害蟲的幼蟲而引起的玉米的損失就達8億美元,另外每年需要再投入2億美元用于保護措施。這兩種害蟲均可通過種子處理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