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民日報 作者: 龍新
本報訊 6月中旬以來,我國南方連降暴雨,部分稻田發(fā)生洪澇和內澇,對早稻生產和晚稻育秧帶來不利影響。農業(yè)部水稻專家組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加強早稻后期管理和雙季晚稻育秧管理的技術措施。
一、搶排積水,洗苗扶理受澇的早稻田,陰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遇烈日高溫天氣保留適當水層,防止失水性青枯。在排水過程中,用竹竿來回振蕩稻株,洗去莖葉上的泥沙,扶正稻株。待稻株恢復生機后,應堅持干干濕濕的灌溉方法,收獲前5天左右斷水,切忌斷水過早。受澇的晚稻秧田,在秧苗剛剛露尖時用齒耙隨水流方向及時梳洗,減輕退水后稻葉互相搭棚程度,降低秧苗倒伏率。烈日高溫天氣時,為防止受淹秧苗排水后萎蔫倒伏甚至死亡,不宜一次性將水排干,須保持10厘米左右水層,在下午4時后再排水露田,次日早晨再重新灌淺水。
二、葉面追肥,保苗保穗早稻大田在排水后2~3天,畝用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尿素300~500克兌水50公斤噴施1~2次葉面肥,防止葉片早衰,促進保花、保穗,實現增粒重、保產量的目標。晚稻秧田在待秧苗恢復生機后進行露田,促使新根發(fā)生。露田淺灌水后,濕潤育秧每畝可施尿素和氯化鉀各4~5公斤,塑盤育秧每畝秧田可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尿素300~500克對水50公斤噴施,噴施后再用清水噴施一次,使秧苗盡早恢復生機,促進白根發(fā)生,提高成秧率。
三、病蟲防治,減少損失早稻大田可畝用75%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20~3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穗頸瘟;畝用20%井岡霉素懸浮劑25~4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紋枯病。晚稻秧田應重點防治稻薊馬、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每畝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等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稻薊馬;每畝用200克/升康寬懸浮劑1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要及早防治秧田及周邊雜草上的稻飛虱,阻斷南方黑條矮縮病病毒傳毒途徑,減輕大田發(fā)病機率。
四、及時翻耕,補種搶播目前早稻正值抽穗揚花期,對澇害十分敏感。如稻株受淹沒頂1~2天,退水后尚能開花,部分可結實;受淹沒頂3天以上,則花粉、花藥被破壞,雖能開花但不能授粉,稻穗會干枯死亡導致絕收,退水后應及時翻耕,為提早晚稻移栽騰田。對于被沖毀的秧田或受淹死亡的秧田,要及時補種搶播。在品種選擇上,要選用早熟品種或早中熟品種,確保晚稻能安全齊穗。采用旱育秧技術,適當擴大秧田面積,稀播壯秧,并施用旱育保姆、壯秧劑等培育壯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