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癥狀主要為害莖、葉、果實。幼苗發(fā)病,莖基部出現(xiàn)梭形褐色凹陷病斑,表面有黑色小粒點,條件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展,幼苗猝倒、立枯。葉片發(fā)病,從下部葉片開始,葉上產生灰白色水浸狀的圓形病斑,漸變褐色,表面輪生許多黑色小點,后期病斑擴大連片,常造成葉片干裂,穿孔,脫落。莖發(fā)病多在莖基部,病斑邊緣深褐色,中央灰白色,表面也生有許多黑色小粒點,最后病部凹陷于腐,皮層脫落,木質部外露。強風易使莖基部發(fā)病的植株折斷。莖基部病斑繞莖一周時,植株枯死。果實受害初現(xiàn)淺褐色橢圓形凹陷斑,后擴展為黑褐色,果實腐爛,病斑有同心輪紋狀排列的小粒點,后期果實腐爛,脫落或掛在茄枝上。
發(fā)病特點病菌隨病體在土壤中或在種子內外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田間病菌靠風、雨水、灌溉水、昆蟲等傳播。病菌發(fā)育最適的溫度為28℃-30℃,在相對濕度高于80%,持續(xù)時間較長或連日陰雨天,病害易流行。病害發(fā)生與栽培管理、品種抗病性有密切關系。一般多年連作,播種過密,幼苗瘦弱,定植田土質黏重,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過多時發(fā)病重。茄子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圓茄、紫皮茄、黑皮茄較感病,長茄、白皮茄、綠皮茄較抗病。病菌一般能存活2年。
防治方法
1.實行3年以上輪作。
2.從無病種株上采種。帶病種子播前用55℃溫水浸泡15分鐘,或50℃溫水浸30分鐘。
3.苗床換用大田土,或苗床土消毒。方法是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克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8克,拌細土20千克,播種時下鋪1/3,播種后將余下的2/3藥土覆在種子上。
4.選用抗(耐)病品種。燈泡茄、牛心茄等較抗病病,可因地采用。北京線茄、羊角茄、天津二抿、燈泡茄、牛心茄等較抗病,黑龍江的106號茄高抗褐紋病,可因地采用。
5.加強栽培管理,培育壯苗。施足基肥,促茄株早長早發(fā),使茄子采收盛期提前到病害流行之前。
6.藥劑防治。幼苗期發(fā)病,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天1次,結果后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1:200倍波爾多液每隔10天噴1次,視病情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