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后宫|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搜索|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è)商務網 | | 手機版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fā)布信息
發(fā)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農技站站長陳淼洋:引領棉農創(chuàng)下畝產千斤籽棉的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0-01-12  作者:中國種業(yè)商務網  瀏覽次數:352
 

  在江西省湖口縣武山鎮(zhèn)的五里街,坐落著一幢并不起眼的兩層樓房,里面沒有鶯歌燕舞,卻成了方圓幾十公里農民最愛光顧的地方,這里就是武山鎮(zhèn)農技站。這里給了群山一抹暖色,也給了村民無限的希望。

  山還是那片山,水還是那汪水。37載的春秋,地里的莊稼種了一茬又一茬,也收了一茬又一茬,卻依然迸發(fā)出勃勃生機,只是當年那個年輕的種子員陳淼洋已經成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站長。

  陳淼洋說,讓棉花多長兩個桃,讓稻穗多結兩粒谷,讓梨樹多開兩朵花,他的人生價值也就實現了……

  這些,他做到了!

  1972年中學畢業(yè)后,剛滿18歲的陳淼洋成為武山農技站種子員,從此開始他一生的農技推廣事業(yè)。37年來,陳淼洋用自己的青春和技術,成功創(chuàng)建了早雜旱育拋秧技術,創(chuàng)辦了全縣第一個藥材種植基地,健全了一整套棉花、油菜種植管理技術,并在2009年武山鎮(zhèn)棉花示范基地的百畝千斤高產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他先后榮獲“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中華農業(yè)科技基金會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全省植保先進工作者”、“全省農技推廣先進個人”等20多項殊榮。

  1初冬的武山,一場早降的小雪將這個山間小鎮(zhèn)裝扮得分外妖嬈。沿著蜿蜒的小路一直向南,筆者來到了武山鎮(zhèn)曹禹新村?!安稍L陳淼洋吧,你們跟著我走!”剛進村,村民曹春根就硬拉著我們到了一片已經收割過的稻田邊,手指著那片土地,給筆者揭開了一段關于陳淼洋的往事……

  讓筆者將歷史的時鐘撥回12年前。1997年3月,上級農業(yè)部門開始大力推廣水田拋秧技術,緊接著一塊塊育秧盤也運到了曹禹新村,看著一塊塊凹凸不平的硬塑料片,沒有一個農民敢去嘗試。經過陳淼洋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全村終于有60%的人勉強參與進來。

  為搞好拋秧育苗工作,陳淼洋還自己掏錢把村里的一個小池塘抽干了,然后帶領幾戶農民把塘底的淤泥一擔擔地鋪到苗床上。3月的武山,乍暖還寒,當這一切忙完,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陳淼洋也已經凍得渾身發(fā)抖。當他一身泥水地回到家中時,老伴一邊拿出換洗的衣服,一邊心疼得直掉眼淚。她說:“淼洋啊,你一把年紀了,還這么拼命是為了什么呀?”陳淼洋邊脫下身上的濕衣服邊說:“今年一定要把拋秧技術搞上去,我就不信這么好的技術推廣不了?!?/FONT>

  “當年搞拋秧的時候,老陳真是豁出去了!”說起當年拋秧育苗的事情,村民曹春根的眼睛有些濕潤了。那年的天氣也真是反常,播種的當天夜里竟然下了一場大雪,作為示范戶的曹春根擔心得一夜未睡。第二天天還沒有亮,他便趕緊往育苗的地方趕。到育苗田一看,卻發(fā)現家住在五六公里外的陳淼洋已經在田里忙活好一陣子了。曹春根心頭一熱,說道:“老陳,你怎么這么早就來了!”陳淼洋卻把手一揮說,別廢話了,趕緊過來幫忙,苗床的薄膜已經給雪壓垮了好幾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陳淼洋的辛苦沒有白費,在實行拋秧技術的當年,所有實施拋秧技術的稻田全部獲得了豐收,產量比普通田塊提高了近一倍。示范的力量是無窮的,第二年,全鎮(zhèn)8500畝早稻全部實行了拋秧技術,全鎮(zhèn)水稻增產達600萬公斤,農民增收1000萬元。緊接著,在陳淼洋的帶領下,武山鎮(zhèn)又在全縣率先推廣了免耕直播、免耕拋秧、無盤拋秧等技術,產量也連年提升。

  2知識就是力量,技術就是財富。有人說,憑著陳淼洋這身過硬的農業(yè)技術,他的身價至少在1000萬元以上,但在采訪時,筆者卻發(fā)現他們夫婦二人至今仍然住在農技站邊上的一間小房子里,里面除了一臺電視,一張床,剩下的就是他們結婚時的那幾個破木柜子。陳淼洋的老伴有些心酸地說:“如果不是老陳經常犯‘傻’,我們也不用至今還住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鐘煒是一名退伍軍人,2003年,他看到本村有100多畝荒山坡,便萌發(fā)了想搞果園的想法,但苦于沒有資金、技術。后來,鐘煒就找到了陳淼洋,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向他承諾,果園掛果后,給他一定的分紅。聽完鐘煒的話,陳淼洋卻說:“老弟啊,防蟲治病是我們工作范圍內的事,我一分錢不要,你放手去干吧!”在得知鐘煒資金不足后,他當場拿出幾千元資金,交到了鐘煒的手中。從不流淚的鐘煒,此刻淚水奪眶而出。打這以后,只要一有空兒,陳淼洋就往鐘煒的果園里面跑。

  種植果園是個長效項目,開始幾年幾乎沒有什么收成,所以鐘煒經營得很辛苦,經常連果樹的肥料都買不起,陳淼洋得知情況后,總是用自己的摩托車把肥料送到果園,有時看到鐘煒忙不過來,還當起了免費的工人,一干就是一整天。一天傍晚,鐘煒給他打來求救電話,果園的橘樹發(fā)病了,情況比較嚴重。接到電話后,陳淼洋騎上摩托車就往果園趕。查病情,配農藥,等一切忙完后,天已經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粗哿艘徽斓年愴笛?,鐘煒一家無論如何要他留下來吃飯,但他死活不肯,硬是騎著摩托車翻山越嶺10多里路趕了回去。

  在陳淼洋的幫助下,經過幾年的努力,鐘煒的果園年收入已近20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2002年,陳淼洋自籌資金1萬多元,兩下江蘇,學習藥材種植技術,帶頭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藥材種植基地。2004年,湖口九普藥業(yè)落戶武山鎮(zhèn),陳淼洋謝絕了創(chuàng)本等農藥公司的高薪聘請,甘愿當起了藥材種植的無薪技術顧問。在他和九普藥業(yè)的引領下,武山鎮(zhèn)藥材種植逐步走向了規(guī)模化。

  3農業(yè)是個室外產業(yè),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太多。多年的農技推廣工作讓陳淼洋深深地感到,僅僅依靠他一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顧及過來,只有用農業(yè)科技武裝農民,才是防病除害保豐收的根本大計。經過幾夜的思考,他自己創(chuàng)了武山鎮(zhèn)的第一份農技刊物---《武山農技》。在通過《武山農技》普及農業(yè)知識的同時,陳淼洋還將一些關于作物種植的順口溜編入《武山農技》中。在水稻曬田時,陳淼洋在《武山農技》上寫到“風吹禾葉響,伸手就刺掌”。為了控制水稻分葉,他又編寫出了“水是‘我’的命,多了又得病”等近百條關于莊稼種植的順口溜。多年來,他共自費編寫《武山農技》100多期,免費下發(fā)村、組、農戶6萬多份,在農技站集中技術講課200多次,下村講課千余次。

  為了提高自身農技水平,陳淼洋通過自學獲得中專學歷,并被破格評為高級農藝師。多年來,他不僅多次自費前往各地學習,還自費訂閱了《中國農技推廣》、《江西棉花》、《九江日報》等多種農技刊物和報紙,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農業(yè)技術推廣的前沿。

  37年的風霜染白了陳淼洋的雙鬢,37年的雨雪摧老了他的肌膚。在陳淼洋的幫助下,許多農民快速走上了富裕路,而陳淼洋卻依然住在那間擁擠而簡陋的小房子里。有人問陳淼洋,你一天到晚東奔西走的,圖個啥?陳淼洋笑著說:“我服務的是農業(yè),農民增了收,得了實惠,就是我最大的心愿?!?/FONT>

  4“技術送到戶,指導到田間”,這是陳淼洋對全鎮(zhèn)百姓的承諾。為了這個承諾,他的汗水撒遍了武山鎮(zhèn)的每一寸土地。

  2009年3月,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成立,以中國棉花研究所喻樹迅博士為專家,在全國設立了20多個棉花綜合試驗站,鄱陽湖試驗站設立了6個點。陳淼洋作為全省優(yōu)秀農技推廣人才,被直接點名為湖口縣武山鎮(zhèn)試點區(qū)的負責人。

  大年正月初九,陳淼洋召開了第一次棉農動員會議。但是,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棉花生產效益降低,嚴重挫傷了棉農的積極性,動員工作受到了阻力。農民出身的陳淼洋深知棉農們在想什么,經過再三思考,他給了棉農一個承諾:一、試驗區(qū)內的棉田,保證每畝600斤籽棉,不夠的部分由他個人來賠。二、保證每畝棉田純利600元。三、肥料、農藥什么時候需要,他什么時候送到田間地頭。他的一席話終于打消了在場所有人的顧慮。劉金初、劉愛民、劉愛清3戶人家常年在外務工,陳淼洋將他們無法耕種的9畝土地流轉給了劉火慶、王水枝等土地相對較少的植棉能手種植。一個由31戶人家的田地連在一起的111.9畝試驗田終于落實了。

  示范戶劉愛忠說,2009年真不是種棉花的好年頭兒,如果說畝產500斤是全市的一個平均水平,那么畝產千斤的這后面500斤是陳淼洋賭回來的。

  2009年7月24日和29日,試驗區(qū)連續(xù)兩次遭遇大風暴雨襲擊,90%以上的棉花倒伏,嚴重抑制了棉花正常生長。棉農們遭此重創(chuàng),個個垂頭喪氣,認為減產已成定局,不愿意再投本錢施肥。面對大家的質疑,陳淼洋決定再賭一把:“每畝40斤尿素,你們只管施下去,沒有效果,肥料錢算我的!”事實告訴大家,陳淼洋的決定是正確的,在肥料施下去僅個把星期的時間,棉苗迅速返青,主枝再度生長……

  有效的應變措施給棉花豐收帶來了保障。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在惡劣天氣下的棉花終于挺了過來,棉株勻稱、棉桃密實,長勢越來越喜人。

  2009年10月17日,對于陳淼洋來說,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國家棉花產業(yè)技術體系專家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測得平均密度1414株,單株成鈴65.2個,畝成鈴92193個,單鈴重5.5克,平均畝產籽棉1014.12斤,創(chuàng)造了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兩大內陸棉區(qū)百畝連片棉花籽棉單產歷史最高記錄。

  百畝棉田試驗區(qū)畝產千斤籽棉的消息傳出后,一項項榮譽與贊美接踵而來,陳淼洋沒有陶醉。他說:“我只是一位普通的鄉(xiāng)村農技員,只是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情,黨和國家卻給了我這么多的榮譽。與無數個默默無聞的鄉(xiāng)村農技人員相比,只能說我是幸運的?!?(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張才斌;孔凡超;裴平)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聯(lián)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