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十多年來,棉農的情緒隨著棉花價格的高低而起落,像坐過山車一樣。本報記者 江文耀/攝
三農問題 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整個中國的小康。但自從第一輪改革浪潮過后,農業(yè)、農村和農民卻成了一個“問題”。農業(yè)集約化經營盡管已經在很多地區(qū)試水,但依然是個敏感的話題。我們認為,解決三農問題,首先最需要的或許還是思想解放。
以集體化破解農民增收困局
目前農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組織農民,成立合作化組織,節(jié)制資本對農業(yè)領域的滲透
上世紀80年代,農民養(yǎng)20頭豬,種10畝地,可以成為萬元戶,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十幾萬。如今,農民養(yǎng)同樣的豬,種同樣的地,有時才只有幾千塊的收入。
“農業(yè)的收益到哪兒去了呢?”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經常以此為例發(fā)問。大漲大跌、時賺時賠,中國的農產品多年來已跳不出這樣一個怪圈。與農產品綁在一起的農民生活也隨之大起大落。
農業(yè)增收困局20年未變
如果把江西棉農的收入放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程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棉花價格隨市場徘徊的軌跡。
德安,這個江西北部小縣城,在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后的很長時間里,都是以種水稻為主。80年代后期,棉花種植的引進給了農民很高的積極性。那時,棉花的價格在2元左右,肥料等生產資料價格由國家控制,生產資料并沒有成為農民的負擔。
“很多新房子如雨后春筍般建起來,大大小小的村莊祠堂也開始建起來?!碑?shù)剞r民金起根回憶說。
但是近幾年,農藥、肥料、種子統(tǒng)統(tǒng)在漲。以復合肥為例,前幾年價格每包在120元左右,而去年價格一下升到240元,并維持高位運行。農民在生產資料方面的支出在不斷增長,但棉花價格不但漲幅有限,有時還降得厲害。市場一旦不好,農民往往白辛苦一場。
國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似乎也印證了德安農民的坎坷經歷。改革開放初期,來自農村的好消息不斷,那段時間是農民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1978~1984年,農民收入年均增長達到16.5%;1985~1988年,速度明顯放緩,年均增長4.9%;而到1989~1991年,年均增長只有1.9%;1992~1996年,年均增長5.6%;1997~2000年,收入增幅連續(xù)4年下降,年均增3.7%;近幾年,農民收入又有所增加,保持了年均6%以上的速度,但這是在各項支農補貼持續(xù)增加、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并不是農村又煥發(fā)出活力的表現(xiàn)。
“如果除掉補貼和漲價的因素,農村經濟境況并不樂觀。”李昌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中國農民增收困局20年未變,“我們現(xiàn)在說農民收入增長實際是個偽命題,農民收益并沒增長,而是我們把農民工的收益統(tǒng)計了進去?!?/FONT>
資本在瓜分農民利益
李昌平介紹,80年代的整個農業(yè)產業(yè)收入歸農民,國家管制肥料不能隨便漲價。但隨著的市場的放開,資本集團越來越多地分享了農業(yè)收益。種子、農藥、化肥、運輸、技術服務,還有流通加工領域及市場領域都被資本控制了,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瓜分農民的利益。
“農民在農業(yè)領域獲得的收益越來越低,只有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農民可以賺點錢,還沒有定價權。”李昌平說。
河北農民王連軍很清晰地看到了這點:“如果農村能形成產業(yè)一條龍,糧食、豬等直接轉化成產品賣出去,中間商的利潤就留在農村,農民才能賺錢。”
而目前,農民只能賺取整個產業(yè)鏈條上很少的一部分?!坝酗L險我們扛,大頭別人拿?!蓖踹B軍說。
不過,王連軍對于十年之后農民能靠種地和養(yǎng)殖致富并沒有太多期望,因為個人力量太單薄,需要靠強有力的村委會組織農民做這些事。
但誰來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在聯(lián)產承包制后基本處于潰散狀態(tài)。
農村實現(xiàn)小康挑戰(zhàn)重重
2010年到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兩步走的第二個十年。對于農村能否實現(xiàn)小康,學界有各種爭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告訴記者,農村實現(xiàn)小康的水平取決于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城市安置越來越多的農民,農村的土地增加,農民可以種更多的地。同時,國家提供的補貼也相應增加,農民收入通過這種轉移支付也能相應增加。
“十年后中國能否達到小康目標,我還是比較樂觀。”不過,黨國英也承認目前城市化存在的戶籍、醫(yī)療等各種問題,“需要有配套的改革措施,使農民能夠在城市住下來”。
而李昌平對于十年之后農村能否實現(xiàn)小康并不樂觀,“如果按照現(xiàn)有政策,農村十年之后基本不會有多大的變化,農民收入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FONT>
從實現(xiàn)溫飽到增加農民收入,這個階段中國走了二十多年。中國農業(yè)在解決溫飽之后已經走到一個瓶頸階段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瓶頸就是農業(yè)產業(yè)化與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的矛盾。
“在農村往往是你砍梨樹種李樹,我砍李樹種杏樹,他砍杏樹種梨樹,中國農村結構調整了幾十年都沒有調整過來?!崩畈秸J為目前農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組織農民,成立合作化組織,節(jié)制資本對農業(yè)領域的滲透。
不過,農村集體化目前仍是個敏感話題,有人把它歸為開歷史倒車。實際上,鄧小平曾多次談到農村的“兩次飛躍”問題,1992年7月23、24日,他在審閱十四大報告時說:“我講過,農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會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就是發(fā)展集體經濟。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主體,農業(yè)也一樣,最終要以公有制為主體?!?《鄧小平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鄧小平清楚地指明,依靠一家一戶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是不可能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它不是農村改革的方向,只有集體化集約化才是農村改革的未來之路。
對話:農村小康的核心問題是組織
李昌平 三農問題專家
《國際先驅導報》:今年很多農產品價格上漲,農民得到了收益。他們很希望今后也能這樣。
李昌平: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農民在農業(yè)中其實得不到好處,哪怕大蒜價格漲了幾十倍,農民又得到多少錢?
農業(yè)發(fā)展分四個階段,我們大體上還處在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的農業(yè)政策要點是:“組織密集+資本密集+品牌密集”,如果沒有組織化,農民從農產品漲價中得不到多少好處,因為漲價是體現(xiàn)在流通加工環(huán)節(jié)。沒有組織密集就沒有資本密集,沒有資本密集,你生產的東西就只能以初級產品的形式,十分廉價地出售,賺不到錢,甚至增產減收。
我總結一句話,就是要想讓農民過上小康生活,就一定要農民組織化。在權力博弈中,他們也更有力量?,F(xiàn)在農民像一盤散沙。
目前農村基層組織潰散,如何達到組織化?
過去的村民管理制度是建立在集體經濟之上,由村民自治。組織能夠發(fā)展,是因為有收益。組織不起來,是因為沒有收益。政府也是一個組織,企業(yè)也是一個組織,農民組織也一樣,你不能夠讓他產生收益,他怎么能夠組織起來。
既然組織不能帶來收益,農民也不可能拿錢給組織,突破口在哪?
關鍵是調整基本經濟制度。你要扶植合作經濟或集體經濟的發(fā)展,不是扶植龍頭企業(yè)的發(fā)展,不是讓少數(shù)人先富,這就是鄧小平講的第二次飛躍。如果不這樣搞,農民就沒辦法富起來。
在你看來,是不是現(xiàn)有的農業(yè)政策已經不適合新形勢要求了?
第一,現(xiàn)有的政策還停留在過去增產增收的階段,而農業(yè)已經發(fā)展到了另一個階段,需要更合適的政策。第二,農業(yè)蛋糕本來小,但分蛋糕的人多?,F(xiàn)在資本分了一大塊,農民分了小塊。我們不應該扶植資本,現(xiàn)在有些政府把幾億農業(yè)產業(yè)化的錢給企業(yè),這是不合適的。第三,無論是政治層面還是經濟社會層面,農民組織必須要扶植起來,農民組織是農村最重要的社會要素,這么多年,政治層面的農民代表越來越少。第四,資源從中央到地方的配置的方式和路徑有問題,政策很好,錢下發(fā)得也快,但是真正能到農民手里的有多少?第五,基層干部都是從上往下派,下面的人起不來。下去的人不懂農村,農村的人上不來,就沒有積極性了。農村很多事沒人去做,不能引導農村朝健康的方向走。給農村造成不安定因素。
你覺得十年后農村有可能實現(xiàn)小康嗎?
對于目前面臨的情況,我不樂觀,但如果真正把農民組織起來,十年奔小康足夠。這是中國農村發(fā)展的核心問題。(033)#
暢想:農民能靠種地富起來
金起根 52歲 江西棉農
因為種地不賺錢,我曾經四次出門打工。今年,才終于從種地上看到了一點希望。
我今年52歲,是江西德安縣農民,叫金起根。我所在的江西北部農村以種植棉花為主。2008年,棉花豐收,但價格卻暴跌,每斤只有1.6元。我種了10畝棉花,刨去農藥化肥等投入后,只剩下三四千元。還有不少棉農更是所剩無幾,很多老鄉(xiāng)都感嘆“打了一年長工”。
因為棉花沒多少人敢儲藏,所以最后許多像我一樣的農民都是含淚賣棉。
不過,今年棉花價格總算給了我們一點安慰,10月棉花剛開收,價格就從2.8元起不斷增長,最高漲到3.6元,真是風水輪流轉,大家都笑了。
十多年來,我的感受就像是過山車,棉花價格一直在一元到三元來回變,漲時高興,降時發(fā)愁??墒怯捎谶@幾年,農藥、化肥、種子不斷漲價,真正能到手的收入還是相對較少。慶幸的是,我們村在90年代把新房都蓋起來了,如果等到現(xiàn)在,依靠種棉花蓋房還真有些夠嗆?,F(xiàn)在鋼筋水泥裝修材料都在漲,比過去成本高好幾倍。
由于種地不賺錢,為了增加收入,我還曾養(yǎng)過雞。但是我剛貸款2萬元把養(yǎng)雞場建起來,買了幾千只雞,就趕上飼料價格飛漲,由于成本太高,只能放棄。隨后,一場雞瘟使很多像我一樣養(yǎng)雞的農民血本無歸。
無奈之下,我在2000年開始外出打工。我到過安徽、上海等地,一般都是由老鄉(xiāng)介紹,他包一個工程,便拉上我們一些村民。不過,當工程結束,又沒有新工作時,我只能回家,等下次的機會。如果有工程做的話,一天賺個一百塊,其實對我們農民來說還算不錯。
不過這種打工的日子也不長久。去年,我第四次出門打工。由于年紀大,身體不好,在工地干活時突然暈倒,花了很長時間才康復。
我老了,手腳笨了,做事慢,老板看不中,我也不會想著再出去了。我現(xiàn)在最關心的就是明年棉花價格會怎樣。如果農民種田能賺錢,也沒有多少農民愿意出去,外面辛苦得很。
我最希望的就是棉花的收購價格再高一點。一些販子壟斷了棉花的流通,他們收購棉花后囤積在手上,不到一定價格不出手。在市場棉花不多的時候,國家急需棉花,只能從國外進口棉花,最后,倒霉的是我們農民。
前不久看新聞聯(lián)播,溫家寶總理說要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fā)展。我覺得這是農民的希望,國家應該拿出部分資金,成立合作組織,讓農民負責收購和儲存。十年以后,農民能不能靠種地富起來,我覺得完全靠國家,國家想我們農民富起來就會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