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成果,并根據馬里政府的要求,中國政府于2008年12月派出了由農產品加工、玉米和水稻種植專家組成的高級農業(yè)專家組赴馬里工作。
為幫助馬里實現糧食自給,達到《馬里社會經濟發(fā)展》綱要制定的目標,專家組在深入馬里糧食產區(qū),開展實地調研后,提出了“馬里稻谷增產途徑與技術措施”的設想。為了驗證中國經驗在馬里的可行性,專家組與馬里農業(yè)研究部門合作,在巴馬科附近的巴金內達灌溉區(qū)進行了雜交玉米、水稻小范圍試驗性種植。目前玉米已經收獲,水稻長勢良好。
2009年10月12日下午,中國駐馬里大使張國慶和馬里農業(yè)部長阿加塔姆?阿格?阿拉薩納共同到巴金內達灌溉區(qū),視察了中國雜交水稻示范田。馬里農業(yè)部主要官員、研究人員、灌區(qū)負責人和我駐馬使館經商處官員,以及媒體記者一行數十人參加了視察活動。
張大使和阿拉薩納部長首先沿途視察了兩處種植本地良種的稻田,并聽取了灌區(qū)負責人的匯報。隨后驅車來到中國農業(yè)專家組小型示范田前。稻田主人是一位36歲農民,從事水稻種植13年,今年試種了1公頃中國雜交水稻4個品種。由我專家免費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并適時進行播種、移栽、施肥等各階段管理技術指導。從目前長勢測算,以上品種單位產量均可達8-9噸,其中一個品種可達10噸/公頃,比他去年單產有望翻一翻。當聽說單產可達10噸/公頃時,參觀的人群一片掌聲。
張大使和阿拉薩納部長共同聽取了我水稻專家有關雜交品種、育秧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應用技術的簡要介紹。還饒有興致的察看了專家組提供的再生稻樣板和我國發(fā)明的塑料育秧盤以及剛剛收獲的中國雜交玉米。
隨行多家媒體記者對張大使和阿拉薩納部長進行了現場采訪。
張大使表示,十分高興地看到我高級農業(yè)專家與當地農民密切合作,雜交水稻種植試驗取得成功。中國專家的實踐證明,中馬雙方在農業(yè)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農業(yè)部長連聲稱贊中國的雜交水稻種植技術,表示這一試驗的成果說明,中國雜交水稻適合馬里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中馬兩國在共同研究和發(fā)展馬里雜交水稻方面有著美好的合作前景。
今年9月阿拉薩納部長應中國政府之邀,參加了在中國長沙舉辦的“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充分表達了馬方希望與中方加強農業(yè)領域合作的迫切愿望。他曾多次表示中國通過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解決了13億人口吃飯的難題。希望馬里科研部門加強與中方的交流與合作,探索出一條糧食增產的有效途徑,使之有效緩解馬里糧食短缺問題,并爭取實現糧食自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