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Chi10 infuscatellus (Snellen) 屬鱗翅目,螟蛾科。別名北方稱粟灰螟、南方稱甘蔗二點螟。分布東北平原、內(nèi)蒙古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及臺灣山地。 寄主 南方為害甘蔗,北方為害粟(谷子)、糜、黍、玉米、高粱、稗、狗尾草等。 為害特點 苗期幼蟲為害甘蔗生長點,致心葉枯死形成枯心苗;萌發(fā)期、分蘗初期造成缺株,有效莖數(shù)減少;生長中后期幼蟲蛀害蔗莖,破壞莖內(nèi)組織,影響生長且含糖量下降,遇大風蔗株易倒。此外,傷口處還易誘發(fā)甘蔗赤腐病。 | |
形態(tài)特征 見雜糧害蟲一粟灰螟。 生活習性 浙江年生3?4代,廣西、廣東4?5代,臺灣5?6代,海南6代,以老熟幼蟲或蛹在蔗莖里越冬。南方甘蔗種植區(qū),該蟲終年為害。成蟲喜把卵產(chǎn)在甘蔗葉背,初孵幼蟲分散爬行或吐絲飄蕩,潛入鄰近蔗株葉鞘里,再從葉鞘處鉆入蔗株。幼蟲在甘蔗伸長期為害則蛀入蔗莖形成螟害節(jié),蛀莖時幼蟲先在節(jié)間蛀細小圓形孔,后鉆入為害。縱剖可見莖內(nèi)蛀道較直,常直通數(shù)節(jié),橫道少,別于黃螟為 | |
害造成的彎曲蛀道。幼蟲經(jīng)4?9次蛻皮,老熟后化蛹在蔗莖內(nèi),一般新植蔗未培土時,化蛹多在距土面6?7cm處。該蟲喜干燥環(huán)境。
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 ①選用閩糖69/421、閩選703、華南56/21、平沙68/22等抗蟲力較強的高產(chǎn)品種。⑨合理布局。冬、春植甘蔗不要安排在秋植蔗田附近,減少該蟲傳播蔓延。②提倡因地制宜進行稻蔗水旱輪作。④留宿根蔗田,低斬蔗莖,及時處理蔗頭及枯枝殘莖,消滅地下部越冬幼蟲。⑤適時剝?nèi)~。(2)生物防治。釋放紅螞蟻。也可在1、2代產(chǎn)卵期釋放赤眼蜂各2次,甘蔗伸長期1次或2次,每667m2每次放1萬頭,安排5?6個釋放點。全年放蜂8?9次。(3)利用性外激素誘殺 在南方蔗田每667m2安放一誘捕盆,放入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可誘殺大量前來交配的雄蛾,致雌蛾不能交配。(4)用3%克百威顆粒劑每667m24?5kg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5?6kg、3%映甲顆粒劑(克百威、甲基異柳磷合劑)4?5kg、5%殺蟲雙5kg,分別在下種后且施足基肥情況下,均勻地施用上述農(nóng)藥之一種即可。(5)掌握在卵孵化盛期往甘蔗莖節(jié)處噴灑90%晶體敵百蟲500一800倍液或50%殺螟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殺蟲雙水劑200倍液、50%易衛(wèi)殺可溶性粉劑100g,對水40一50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