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受旱晚稻,除了千方百計開辟水源之外,可對禾苗采取一些相應(yīng)的管理措施,減少災(zāi)害損失。筆者建議試行以下五種方法抗旱保苗。
一、節(jié)水灌溉,促根下扎。水稻在多水多肥的情況下,地上部分生長速度快,在少水少肥時根系生長加速,向土壤深處下扎。水稻插秧后返青分蘗時期遇干旱,禾苗整體生長受影響,但根的生長快于地上部分的生長。因而,我們可因勢利導(dǎo),促進根系深入土層,既可吸收深處的水分,又可為旱象解除后的禾苗迅速生長打好根系基礎(chǔ)。在農(nóng)諺中有“禾干扁草,后發(fā)也好”的說法。扁草期也不是越干越好,這段時間節(jié)約用水,避免干旱危害的具體灌溉方法有兩種:
一是濕潤灌溉。灌溉時前水不見后水,維持土壤濕潤,既保持了水稻的生長,又節(jié)省用水。在管理得當(dāng)?shù)那闆r下,水稻可不減產(chǎn)(有的試驗表明還可增產(chǎn)),用水可節(jié)約60%以上。另一種是間歇灌溉。在水利條件更差的地方,在水稻穗分化(水稻最不耐旱的是孕穗打苞期)前采用這種辦法,每次灌水時間視水量的多少,可間歇7-10天,待到下雨后再復(fù)水,仍可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
二、少施氮肥,增施鉀肥。土壤中氮素含量高時,水稻根系生長慢,入土淺。少施氮肥可促進根系深扎,利用土壤深層水分,緩解旱情。另據(jù)有關(guān)研究表明,施用氯化鉀有緩解水稻旱情的作用,可在抽穗揚花期每畝噴施1公斤左右氯化鉀。
三、鏟除雜草,地表中耕。稻田中水分的消耗除稻株蒸騰、田間滲漏外,還有雜草的蒸騰作用與土面的蒸發(fā)。為了將水分消耗減少到最小,對受旱稻田應(yīng)全面鏟(拔)除雜草,已干硬或過白的稻田應(yīng)中耕鋤松,切斷土壤上層的毛細管,減少底層水分上升到表層蒸發(fā)掉。
四、土面覆蓋減少蒸發(fā)。為防止土面暴曬引起的水分過度蒸發(fā),在泥性較重的稻田中,可試行覆蓋一層粗沙。這樣,可起到阻斷土壤中毛細管的作用,同時可改善土壤其它物理性狀。另外,還可在泥面覆蓋山青、牛欄草,減少太陽暴曬。
五、受旱稻田復(fù)水后的管理。秋雨來臨時,應(yīng)加強田間管理,每畝施尿素7-8公斤,促進禾苗迅速生長,產(chǎn)生中期分蘗。此外要加強防治各種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