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冬季小麥苗黃苗弱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1,土壤干旱、過濕或鹽堿化嚴重、板結干旱,麥苗根系發(fā)育不良,生長緩慢,分蘗困難。此類黃弱苗應及時抗旱澆水,改善土壤墑情,促進麥苗生長;土壤過濕會導致通氣性不良,麥苗根系生長緩慢,分蘗出生慢。應及時深中耕散墑通氣,追施少量速效化肥,以促進麥苗生長;土壤濕板或鹽堿會影響麥苗根系發(fā)育,吸收能力弱,并伴有脫肥癥。鹽堿危害重的地塊,常出現成片的紫紅色的 “小老苗”,幼苗基部1 - 2 片葉黃化干枯,嚴重時,幼苗點片枯死??山Y合深中耕,開溝追施氮磷混合肥,鹽堿危害重的地塊,追肥后灌水壓鹽,并及時劃鋤松土,破除板結。
2,缺素缺氮,幼苗細弱,分蘗少,葉片變黃干枯。補救辦法是每畝追施尿素10 - 15公斤,開春后缺氮發(fā)黃可于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jié)期每畝再追施尿素 12 - 15 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肥,用 2% 濃度的尿素液噴肥 2 次,每次間隔 7 天左右;缺磷,根系發(fā)育差,葉色暗綠,植株瘦小,分蘗少??山Y合中耕,開溝施氮、磷混合肥,并在追肥后澆水補墑;缺鉀,葉軟卷,葉色發(fā)暗,沿葉脈有白色條紋,易早衰倒伏。可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7.5 - 10公斤,也可每畝施草木灰30 - 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后期,每畝葉面噴施 10% 草木灰浸出液,或0.2% - 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60公斤,連噴2 - 3次,間隔期7 - 10天。
3,播種過深或過淺,播量過大或播種過晚播種過深,出苗慢,消耗養(yǎng)分多,根系發(fā)育不良,分蘗少。對這類麥苗可結合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生長發(fā)育,扒掉部分覆土,使分蘗節(jié)蓋土厚度變淺處于適宜分蘗的位置,增強分蘗能力;播種過淺,分蘗節(jié)離地表近,水分養(yǎng)分條件差,根蘗減少,植株黃弱??山Y合劃鋤,壅土圍根;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長時,破埂蓋土。蓋土厚度以使分蘗節(jié)處于地表以下3厘米左右為宜;播量過大,幼苗擁擠,植株瘦弱纖細。應先抓緊疏苗,特別是地頭、地邊以及田內的 “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結合澆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彌補土壤養(yǎng)分的過度消耗,促使麥苗由弱轉壯;播種過晚,冬前生長期短,積溫不足,麥苗生長瘦弱,分蘗少。以劃鋤和補肥補水為主,三葉期畝施碳銨 15 公斤;土壤墑情差、滲水快的麥田,三葉期后及時澆分蘗水,但墑情適宜或土壤黏重、滲水性差的地塊,冬前不宜澆水。封凍前最后一次劃鋤,要注意壅土圍根,以護苗安全越冬。
4,整地質量差,土地平整差,坷垃多,土壤懸松,麥苗根系發(fā)育不良結合中耕松土、澆水、追肥,促弱轉壯。
5,秸稈還田不科學,造成部分麥苗懸空對于秸稈粉碎不徹底導致的 “吊根苗”,可結合中耕,壅土圍根。
6,缺水對于缺水導致的弱苗,應及時澆水,保持土壤墑情。澆水時應避免大水漫灌,可采用小水勤澆的方式,防止土壤板結。
7,除草劑藥害對于藥害導致的弱苗,應及時澆水,稀釋土壤中的農藥濃度。同時,可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等,促進麥苗生長。
8,病蟲危害,地下害蟲、根腐病等會導致根系受損,苗黃苗弱對于病蟲危害導致的弱苗,應及時采取藥劑防治措施。如地下害蟲可采用辛硫磷顆粒劑拌土撒施,根腐病、紋枯病可采用三唑酮、敵力脫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來源:種業(yè)商務網綜合整理三農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