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一早,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甘棠鎮(zhèn)溪口村的一處稻田里,兩臺收割機穿梭不停,將一串串稻穗快速地卷入“腹中”。與普通稻田中顆粒飽滿、色澤金黃的稻谷不同,這里收獲的稻谷卻略顯青澀。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是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今年,當?shù)刂品N面積4萬余畝,預計向市場供應良種900萬公斤左右,一粒粒良種是來年豐產的希望,可滿足1000萬畝以上農田的用種需求。金秋時節(jié),制種水稻迎來收獲季,像臧仁瑋一樣的制種大戶們忙碌在田間地頭,確保水稻種子顆粒歸倉。
“我今年承包了700多畝耕地用于制種,面積比去年擴大了不少,因為現(xiàn)在的田越來越好種了。”臧仁瑋說。
為推動當?shù)刂品N產業(yè)規(guī)?;l(fā)展,靖州集中打造4個萬畝現(xiàn)代種業(yè)示范區(q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破原有地塊、溝渠、道路之間的界限,化散為整、成方連片,變“小田”為“大田”,土地耕種條件逐漸改善。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便于機械化作業(yè),還能有效提高水稻制種質量。”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農業(yè)農村局種子管理站站長詹新民說,以前田小塊多,在一些地方容易出現(xiàn)“插花田”,可能導致雜交水稻種子生產不同組合之間串粉,影響制種質量,而高標準農田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統(tǒng)一管理,減少相關問題發(fā)生。
“田越來越好種”的背后也離不開技術的支持。
記者發(fā)現(xiàn),與普通水稻田相比,等待收割的制種水稻田里有著一排排整齊的空隙。“這些地方原先是種水稻父本的。”詹新民告訴記者,制種的關鍵是要讓水稻父本和母本的花期相遇,這對種植技術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年我們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采用多種手段將父本的花期延長,讓水稻母本充分授粉,提高制種的產量,農戶參與制種的積極性逐年上升。”
此外,日益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也有效降低了農戶的經營成本。臧仁瑋指著田里的收割機告訴記者:“這都是我用‘靖農通App’在縣里農業(yè)服務平臺預約的,省去了購置農機的成本,每畝收割費用也比市場價便宜20元左右。”
近年來,靖州適應集約化、規(guī)?;N植和新型經營主體需求,探索成立縣級平臺公司,開展“全鏈條”農事服務。
收割完成后,稻谷將被送往統(tǒng)一的烘干加工工廠處理。“我們?yōu)檗r戶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存儲、代清理、代銷售服務,能夠應對極端天氣對制種產量、質量的影響,保障農戶的收益。”靖城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經理李巧華說。
中午時分,臧仁瑋在溪口村的水稻收割工作結束。對他來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讓我對來年充滿希望,我打算明年繼續(xù)擴大種植面積,把制種產業(yè)越做越好。”臧仁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