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小麥,一個麥穗有50粒麥子,今年一個麥穗有60多粒,麥穗又大又飽滿!”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qū)攔隆口鎮(zhèn)民族村拉沙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羅生云摘下一個麥穗,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今年的麥子大豐收,我們預計一畝地要產(chǎn)1000斤。”
眼下正值秋糧豐收季,攔隆口鎮(zhèn)小麥地里機聲隆隆,一派豐收景象。合作社今年種植了200多畝小麥,前期雖然遇到干旱天氣,小麥高度偏矮,但后期雨水充足,麥穗顆粒飽滿,每株小麥結果率普遍高于往年。
近年來,羅生云通過學習農(nóng)業(yè)種植新技術,考察各類作物新品種長勢,多方比較后引進了最適合在民族村生長的新品種。
“良種配良法,是豐收的關鍵。”羅生云告訴記者,增收豐產(chǎn)的原因一是得益于這幾年的輪作倒茬,前茬種蠶豆,后茬種小麥。二是品種比較好。此外,這幾年機械設備越來越先進,播種施肥一體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民族村第一書記徐培德介紹:“今年村里種植引進了新品種菜用蠶豆,結果率比較高,能結七八層,原來的老品種每一個豆角里面只有1到2顆,現(xiàn)在新品種有3到5顆。”
這幾年,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撂荒地復耕等形式,共種植了600畝土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不僅大大減輕勞作負擔,收成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