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山西省農業(yè)農村廳傳來消息,為確保今年夏糧豐收,近日省農業(yè)農村廳辦公室印發(fā)《2020年冬小麥后期田間管理意見》,指導各地進行冬小麥田間管理。
谷雨已過,山西省冬小麥從南到北相繼進入抽穗開花期。該階段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低溫冷害、干熱風、大風冰雹、病蟲為害等多種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的多發(fā)期。
受暖冬影響,山西省冬小麥生育期整體提前,當前苗情長勢總體較好,但病蟲害發(fā)生形勢嚴峻復雜,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農業(yè)農村部“奮戰(zhàn)100天奪取夏糧豐收行動”方案和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三大農技行動”方案,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和病蟲發(fā)生趨勢,立足防災減災,重點抓好“加強水肥調控、嚴防低溫冷害和大風倒伏、強化病蟲草害防治、預防干熱風危害、搞好后期‘一噴三防’”等工作,強化田間管理,奪取小麥豐收。
附件
2020年冬小麥后期田間管理意見
當前,山西省冬小麥從南到北相繼進入抽穗開花期。從近期調查情況看,今年山西省小麥生育期普遍提前7-10天,由于冬春雨水充足和氣溫偏高影響,因播種期降雨頻繁而晚播的南部水地麥田趕隊升級明顯,旱地小麥因無明顯受旱而長勢良好,部分旱地冬前旺長麥田因三月份雨水偏少和3月底至四月中旬多次降溫旺長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當前苗情是近年來較好的一年,但后期仍存在一些風險因素,一是春季病蟲害較重發(fā)生,形勢嚴峻復雜,特別是沿黃縣(市)條銹病發(fā)生早,為害重,植保專家預測山西省冬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將重于去年和常年,赤霉病將中等發(fā)生;二是3月底到4月中旬連續(xù)發(fā)生兩次霜凍天氣,目前調查沒有明顯凍害癥狀,但凍害的滯后效應不容忽視。后期低溫冷害、干熱風、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仍需高度重視;三是晚播弱苗和旺長苗仍有一定比例,田間管理還需高度重視。
針對當前小麥苗情較好,但病蟲為害形勢嚴峻、氣象災害不確定現狀,今年冬小麥后期田間管理指導思想是,立足防災減災,以保粒數、攻粒重為目標,把防病蟲草為害、防低溫冷害、防干熱風、防倒伏、防早衰作為田間管理重點,合理調控水肥,適時防控病蟲草害,科學管理,奪取今年小麥好收成。
一、加強水肥調控
小麥生長發(fā)育后期要把補水補肥防早衰作為水肥管理重點,分類管理,促進穗大粒多粒重奪高產。
?。ㄒ唬┮驂劮篮笛a水。小麥抽穗至灌漿中期要因墑澆好抽穗開花水和灌漿水,促進粒多粒重。抽穗至籽粒形成期,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常會導致籽粒退化干縮,降低穗粒數和粒重,因此,要及時澆足抽穗開花水,滿足光合產物合成運轉和籽粒迅速膨大對水分的需求。進入灌漿期后,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供應,是延長葉片光合功能期、預防早衰、提高粒重的重要措施。因此,當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有水澆條件的應及時澆好灌漿水。應注意灌漿期因澆水不合理常導致貪青晚熟和倒伏。澆灌漿水應遵循四個原則:一是要少澆勤澆,每次水量不宜過大;二是嚴禁在風雨天氣澆水;三是在成熟前半個月停止?jié)菜?;四是對氮肥施用量過多的麥田要嚴格控制灌水。
(二)葉面噴肥防早衰。抽穗至灌漿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也是防早衰、增粒重的關鍵時期。小麥抽穗至灌漿期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1~2次,可彌補根系吸收養(yǎng)分的不足,有效增加植株體內的磷鉀素,增強小麥抗逆能力,延長葉片功能期,提高小麥生理活性,加快灌漿速度,促進小麥落黃好,成熟早,并可預防和減輕干熱風和青枯危害,增加穗粒數,穩(wěn)定千粒重,從而提高產量和改進品質。因此,無論水地旱地,均可在抽穗至灌漿中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一般用量為每次每畝200克,對水40~50公斤葉面噴施。對強筋小麥、脫肥發(fā)黃麥田、受凍麥田以及受雹災麥田可配施適量尿素混合噴施,每畝用尿素1公斤和磷酸二氫鉀100克,對水40~50公斤,葉面噴施2~3次,噴施間隔時間為10天左右。
二、嚴防低溫冷害和大風倒伏
4月底5月初,山西省時有低溫冷害發(fā)生,若最低氣溫低于5~6℃小麥就會受害。因此要嚴密關注天氣預報,低溫來臨之前采取灌水、噴施防霜凍劑或使用智能煙霧發(fā)生器噴煙霧等措施,預防和減輕低溫冷(凍)害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應及時澆水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苔素內脂等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促進恢復性生長。
遭遇大風天氣,要立即停止田間灌水。根據天氣預報,在暴風雨前可采取挖渠排水措施,降低因土壤和植株含水量過大,導致根倒伏和莖倒伏的風險。如果小麥后期倒伏,嚴禁人工幫扶,防止造成更大損害。小麥倒伏后,一般其莖稈就會由最旺盛的分生組織處向上生長,恢復抬頭和部分莖稈轉向直立,光合作用和運輸功能得到部分恢復。倒伏后麥田可采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強其抗逆力,同時要注意防止銹病、白粉病等病害在倒伏麥田蔓延,可將葉面肥和殺菌劑混合進行葉面噴施,達到促進生長和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強化病蟲草害防治
小麥孕穗至灌漿期,隨著氣溫回升,蚜蟲、吸漿蟲、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各種病蟲發(fā)生將呈上升趨勢。今年受暖冬和高溫高濕影響,病蟲發(fā)生早、為害重,因此各地要加強監(jiān)測,針對不同的病蟲草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小麥條銹病是為害較重的病害,近年來在山西省南部麥區(qū)局部發(fā)生。今年條銹病在冬繁區(qū)快速擴散,菌源異常豐富,隨著氣溫回升和外地菌源的傳入,山西省沿黃縣(市)最早在3月20日見病,比常年提早了一個月。對于條銹病,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控策略,采取“發(fā)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fā)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時,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治,并且做到同類區(qū)域防治全覆蓋。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huán)唑、已唑醇、丙環(huán)唑、醚菌酯等。
近年來,山西省小麥赤霉病呈加重趨勢,要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對赤霉病可能發(fā)生區(qū)(高感品種麥區(qū)),如果天氣預報小麥開花期有2天以上連陰雨天氣,首次施藥時間應提前至抽穗期,藥劑可選用氰烯菌酯、咪鮮胺、戊唑醇、福美雙、甲基硫菌靈、枯草芽孢桿菌等,要用足藥量,施藥后3~6小時內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
白粉病、葉銹病是山西省小麥常發(fā)病害。發(fā)病初期,當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10%或葉銹病病葉率達5%時,及時組織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丙環(huán)唑等。
吸漿蟲主要發(fā)生于老水地區(qū)。在吸漿蟲重點發(fā)生區(qū)域,可在小麥抽穗前,選用辛硫磷顆粒劑制成毒土均勻撒到地表,隨后澆水防治,小麥抽穗后開花前可選用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蟲啉等藥劑噴霧防治。
小麥穗蚜在山西省發(fā)生較為普遍。當小麥穗蚜百穗蚜量達800頭,益害比(天敵:蚜蟲)低于1:150時,選用吡蚜酮、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苦參堿、耳霉菌等藥劑噴霧防治,有條件的地區(qū),提倡釋放蚜繭蜂、瓢蟲等進行生物防治。在多種病蟲混發(fā)區(qū),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科學混用,綜合施藥。
對于后期草害較重的麥田,要趁雜草結實前人工拔除,減少留在田中草籽量,防止蔓延成災。因為草籽往往比小麥成熟早,而且繁殖系數高,尤其是禾本科雜草為害較大。同時要注意防除地頭雜草,防止因澆水、耕作將草籽帶入田內。
四、預防干熱風危害
小麥灌漿至成熟期,山西省常受干熱風為害,造成小麥提早成熟或青枯,粒重嚴重下降。因此,干熱風常發(fā)區(qū),可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一是適時澆好灌漿水。一般在乳熟期-蠟熟期期間、常年干熱風頻發(fā)期之前澆水,可有效降低麥田小氣候溫度,增加濕度,減少植株蒸騰耗水強度,有效減緩危害;二是在小麥孕穗至灌漿期噴施2~3次0.2~0.4%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加植株體內磷鉀含量,提高小麥抗逆能力;三是小麥孕穗至灌漿期,可每畝用食醋300克或醋酸50克加水40~50千克葉面噴施2次,增強小麥抗干熱風能力。
五、搞好后期“一噴三防”
小麥后期管理的重點是防病蟲、防早衰、防干熱風。為了節(jié)本增效,提高效率,小麥生長發(fā)育后期,各地要根據天氣變化、苗情長勢和病蟲發(fā)生趨勢,制定“一噴三防”方案,將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或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合理混合,于孕穗至灌漿中期葉面噴施2~3次,達到“一噴三防”的目的。各地要因地制宜調整配方,使配方更具針對性、時效性、科學性。無論水地旱地麥田,都要大力推廣“一噴三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