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qū)伏旱在8月都有發(fā)生,為了及早謀劃晚秋糧食生產,把牢抗旱減災最后一道防線,其處置措施如下:
一是加強農業(yè)科技抗災技術指導服務,負責深入相關鎮(zhèn)街及抗災減災生產第一線,開展抗災減災工作,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
二是及早安排晚秋作物。對抗旱無望或絕收的田塊,盡早安排晚秋生產,及早備足種子肥料等農用物資,待旱情緩解后,改種秋紅苕、秋洋芋和秋蔬菜等旱糧或經濟作物,做到大春損失晚秋補。2016年全區(qū)晚秋糧食播種面積5.0萬畝。其中:再生稻1.5萬畝,秋紅苕2.0萬畝,秋洋芋1.2萬畝,秋大豆0.2萬畝,秋玉米0.1萬畝,增加糧食產量0.5萬噸。
三是加強在土作物田間管理。
1.水稻。海拔900米左右的水稻,目前處于灌漿成熟初期,需水量較大,應扎好田缺蓄水保水,或引水入田蓄水保水,確保水稻灌漿成熟期生理需水。
2.紅苕。對紅苕藤蔓生長較好的地塊,保護土面覆蓋物,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對紅苕藤蔓生長較差的地塊,補施清水糞,促進藤蔓生長,增強抗旱力。
3.晚秋生產。秋紅苕、秋大豆,播種栽插后,施足清水糞,覆蓋稻草或其他稿桿,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防止高溫烤種、灼苗死苗;秋洋芋大力推廣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確保秋洋芋出苗快,出苗整齊,利于高產。
4.經濟作物(蔬菜、果樹)。采用灌溉(水肥一體化);使用遮陰設施保濕;應用樹盤蓋草覆蓋;及時改種、補種。
四是落實農機抗旱措施。成立農機抗旱服務隊,落實排灌動力機械,積極組織救災柴油,開展農機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