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溫室的建造
9月下旬秋季作物收獲后,選地勢高燥、土質(zhì)較好、背風向陽的地塊挖東西走向、深度80--100cm的半地下的溫室。溫室規(guī)模根據(jù)建材條件決定,一般寬3--5m,長20m左右。然后將取出的地下土堆在所挖坑的四周,上接40cm高的土墻。溫室的底部要嚴格平整。距北墻每隔1.5--2m立一根水泥方柱,水泥柱東西向的間隔為2.5--3m,水泥柱頂端用8號鐵絲繃直固定連接,在鐵絲上間隔40--80cm南北向地碼放竹片,兩端埋入墻內(nèi)。竹片與鐵絲接觸的地方用繩子綁牢固定,竹片上覆蓋0.1--0.12mm厚的黑色薄膜。膜上壓蓋25--30cm厚的麥秸或稻草。上面再間斷壓蓋玉米秸或草簾等或在上風口處夾風障,防止大風吹揭麥秸。
進出溫室的門,要嚴密、遮光、保溫。外面從室外南面中間或偏東的位置挖一個馬道作為進出口。溫室內(nèi)是否設(shè)有爐火,可根據(jù)經(jīng)濟條件決定。有爐火的情況下,爐火四周還需要有擋火光措施,防止蒜黃見光后綠化。除特殊的冷年份,只要是按要求做好保溫措施,一般情況下都用冷棚式生產(chǎn)。
二、蒜種的選擇與播種
生產(chǎn)的經(jīng)驗證明,以選用山東泰安、聊城、兗州等地的大頭白皮蒜種為好。也可以選用河南省的白皮馬牙大蒜、北京的紫皮蒜和馬牙蒜,但產(chǎn)量較低。傳統(tǒng)的播種方式是將蒜頭破碎成瓣,單瓣排碼播種,不但費工費力,且產(chǎn)量不高,若改為整頭碼放播種,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200%以上,而且可以增加密度,每平方米可排放蒜種8--10kg。碼放蒜種時以上齊下不齊為好,以便于收割,也可以碼完后用平板將上部壓齊。碼完后四周邊緣用土掩埋,蒜上面漫撒2cm厚的沙土并用木板刮平。
三、用水技術(shù)
蒜黃的播種床在嚴格平整后澆水,在地表5--8cm處造墑,水滲后播種。播種覆沙后再灌水至與底墑接通為準。隨著蒜黃生長,根據(jù)墑情,第1茬蒜黃澆水1--2次。蒜黃長到20cm高時,可開始收獲頭茬。頭茬蒜黃收獲后,抓緊在1--2d的時間內(nèi),清理、平整割茬表面,并澆水造墑。第2茬蒜黃澆水1--2次,生長10--15d,即可達到收獲標準。
四、防病與收獲
由于大蒜有較好的抗病性,蒜黃生產(chǎn)中除去因低溫會出現(xiàn)畸形等不良表現(xiàn)外,一般不會感染病害,為了預(yù)防因土壤、空氣濕度過大引發(fā)的病害,可以在第1茬收獲前7--10d和割后噴施0.2%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藥液。
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第1茬蒜黃在播種后20--25d左右,第2茬在第1茬割后15d左右達到收獲標準,可根據(jù)市場需求信息隨時收獲上市。大規(guī)模蒜黃收獲,盡量在閉光或微光的條件下盡快完成,防止著光時間長導(dǎo)致其他未采收蒜黃感光而綠化,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收獲時隨著收割每500g左右用清潔的濕稻草等物捆成一束,并放入包裝物待運上市。來年春季三、四月份拆棚,平地種植其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