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子里寄托家國情懷
——記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
他從一介農夫成長為農業(yè)科學家;他為國家?guī)淼纳鐣洕б鏀狄郧|計;他培育的玉米種,使中國土地由每畝養(yǎng)活1個人提升到養(yǎng)活4.5個人。育種界有“南袁北李”之說,“南袁”指袁隆平,“北李”一個指小麥遺傳育種專家李振聲院士,另一個就是他——全國人大代表、“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山東登海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李登海。
“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開創(chuàng)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解決我國人多地少的難題。”李登海的玉米種子里寄托著濃濃的家國情懷。
學習理論 向高產攻關
李登海的“玉米情結”,要追溯到1972年。當年春天,李登海獲得了一份我國農業(yè)專家赴美國考察農業(yè)的報告,報告中寫到:美國的春玉米最高畝產達2500多斤。李登?;貞?,那時當地的玉米畝產量一般才兩三百斤,而美國的最高產量卻是我們的8到10倍。這一巨大反差深深震撼了他:“美國人行,我們中國人為什么不行?”
高產攻關,對于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農民來說談何容易。李登海心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一定要向老農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那時他白天在玉米地里忙碌著,晚上學習有關育種的理論。1974年,李登海被推薦到萊陽農校(今青島農業(yè)大學)深造。帶著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帶著理想追求,他用一年時間學完了《土壤肥料學》《作物栽培學》《遺傳育種學》等十二門課程,基本上掌握了農業(yè)大學農學專業(yè)的知識,這為他投身于玉米科研事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選育玉米種 不斷刷新紀錄
“中國人多地少,比任何一個國家更需要提高單產。”李登海說。
中國是玉米種植大國,但長期以來的主要品種是平展型的。李登海在試驗中發(fā)現這種玉米很難高產,于是他大膽提出,必須選育株型緊湊、光合利用率高的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當時,這是對傳統(tǒng)育種理論的挑戰(zhàn)。他利用自己選育的“478”自交系組配的雜交種,高光效株型莖葉夾角小、葉片挺直上沖的緊湊型玉米理想特征,實現了種植密度、葉面積指數、經濟系數、高產能力和高密度情況下單株生產力的“五個突破”。
隨后,李登海不斷用中國的玉米種刷新著夏玉米畝產紀錄。由他選育的第二代緊湊型玉米高產品種“掖單6號”“掖單7號”,畝產突破了800公斤、900公斤。第三代緊湊型玉米高產品種“掖單12號”“掖單13號”,畝產突破了1000公斤,最高達到1096.29公斤……第五代緊湊型玉米高產品種“登海618”,春玉米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經過43年121代的選育,李登海率先在我國相繼育出了畝產700公斤至1500公斤的五代緊湊型系列高產新品種,先后七次創(chuàng)造我國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兩次創(chuàng)造世界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一次創(chuàng)造我國春玉米單產最高紀錄。
萊州地處北方,夏玉米一年只能種一季,培育一個玉米新品種,至少需要七八年。為加快育種速度,從1978年起,李登海每年都要到海南進行加代育種,這樣可保證一年中海南收獲兩季、萊州收獲一季。目前李登海育出的緊湊型雜交玉米高產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約12億多畝,為國家增加經濟效益1200多億元。
無私奉獻 再創(chuàng)新效益
1985年4月15日,李登海自籌資金兩萬元,在我國率先成立了第一個集雜交玉米科研、生產、推廣、銷售為一體的產業(yè)化民營農業(yè)科研單位——后鄧試驗站。“在成立試驗站時,我提出不向集體伸手,不向國家要錢,自負盈虧搞科研,以科研養(yǎng)科研,把科研成果奉獻給國家。”李登海說。
1987年發(fā)展成立掖縣玉米研究所,1993年成立萊州市農業(yè)科學院,1998年發(fā)展成立萊州市登海種業(yè)(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山東登海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登海種業(yè)股票在深交所上市。目前,登海種業(yè)成為國家首批農業(yè)首個國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
“雖然我今年已經66歲了,但對于我來說,高產攻關的路還很長很長。”李登海說,“我的前半生,所培育的高產品種為國家增加經濟效益1200多億元。下半生,爭取再為國家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1000億元。”
?。ü饷魅請笥浾?趙秋麗 李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