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袋料面涌現白色絮狀氣生菌絲
起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濕發(fā)菌階段空氣溫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偏高,通風不足,延長了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的時間。
辦法:①調整培養(yǎng)基含水量。②增長保濕發(fā)菌階段空氣相對濕度,避免氣生菌絲生長過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階段室內保溫與通風工作。
2、“搔菌”3天后,不見料面料恢復
起因:催蕾室小環(huán)境的空氣過于流通,菌袋料面覆蓋物未蓋嚴。
辦法:集中解決,用冷開水延續(xù)2天內輕噴2—3次,使料面濕潤,噴水10分鐘后再覆蓋,維持覆蓋物與料面之間有較高的相對濕度。
3、菌袋料面呈黑色濕潤狀
起因:①直接將生水噴灑于料面。②薄膜水時間覆蓋料面,引起膜上冷凝水回滴,導致菌絲萎縮,料面變黑。
辦法:用滅過菌的小刀挖去發(fā)黑部分培養(yǎng)料,重新保濕發(fā)菌。
4、菇蕾變色枯死
起因:在引誘出菇階段所分泌的小水珠未能及時風干,使菇蕾原基被分泌的水珠沉沒,窒息而死。
辦法:待料面涌現渺小水珠時,逐步加大室內通風,使室內的小水珠風干,水珠色彩呈淡黃色,清亮為正常,若呈茶褐色或渾濁時,視為已被細菌感染。
5、原基密密麻麻,有效菇稀稀拉拉
起因:主要是金針菇發(fā)育不同步所致,因為抑制開傘,片面提高二氧化碳濃度,過早地將菌袋翻折下的塑料薄膜拉起,或過早進行套袋,使大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給而窒息。
辦法:應依據不同季節(jié),不同栽培環(huán)境,采取不同通風量的辦法來解決。在抑制階段要加大室內通風,讓長得高的菇蕾發(fā)白。春夏秋冬,雨天要加大室內空氣循環(huán)量,相對濕度維持80%—85%,宜采取豎直往復式升降扇,確保栽培架每一層空氣均能充分流動。
6、涌現菌蓋相連,菇柄扁平的“連體菇”
起因:菇房內換氣不充分,以及菌絲未達到生理成熟,培養(yǎng)基過干、菌種老化等起因均會導致“連體菇”的產生。
辦法:以簡易二氧化碳測定儀監(jiān)測基房內子實體不同發(fā)育階段二氧化碳的含量;子實體發(fā)育進程中光強應低于200Lx,每天受光2小時,分數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