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抗病性:水稻品種間對稻瘟病的抗性差異很大。一般株型緊湊,葉片水滴易滾落,可相對降低病菌的附著量,減少侵染機會。寄主表皮細胞的硅質化和細胞的硼壓程度與抗侵入、抗擴展的能力呈正相關。
氣象因子:溫度、濕度、降雨、霧露、光照等對稻瘟菌的繁殖和稻株的抗病性都有很大影響。當氣溫在20-30度,相對濕度達90%以上時,有利于稻瘟病發(fā)生。在24-28讀范圍內,濕度越高發(fā)病越重。越冬病菌在5天平均氣溫上升到20度左右,遇降雨后或濕度高達90%以上時,可不斷產生孢子,傳播危害。 栽培管理措施:栽培管理措施直接影響水稻 的抗病性和通過影響田間小氣候而影響病菌的生長發(fā)育。因而,改進栽培管理措施,特別是合理施肥,控制灌溉水,對稻瘟病的防治至關重要。1)施肥。偏施氮肥會造成稻株體內碳氮比降低,硅化程度減弱,引起植株徒長,組織柔軟,葉披垂,含水量增加,色濃綠,無效分蘗增加,使株間郁閉,濕度增加,有利于病菌的生長,繁殖和侵入。2)灌溉:長期深灌的稻田、冷侵田以及地下水位高,土質粘重的土壤,使根系不能良好生長,甚至引起稻根腐爛,影響根系呼吸作用和減弱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影響稻株的碳氮代謝,降低蒸騰作用和稻株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使可溶性氮素增加,硅酸的吸收與運輸減少,減弱葉片表皮細胞的硅質化,致使水稻的抗病力降低。但田間的水分不足,也影響稻株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蒸騰作用減弱,減少對硅酸鹽的吸收和運轉,降低稻株組織的機械抗病能力,也易誘發(fā)稻瘟病的發(fā)生。3)布局:感病品種連片種植易導致病害大流行,在生育期參差不齊的稻區(qū)因大量菌源存在,而使晚成熟的品種也常發(fā)病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