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東??h保護地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種,以日光溫室冬春茬栽培為主,近兩年番茄晚疫病發(fā)生較重,影響了番茄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造成種植效益降低。
番茄發(fā)生晚疫病,幼苗、葉、莖和果實均可受害,以葉和青果受害最重。幼苗染病,病斑由葉片向莖稈蔓延,使莖稈變細并呈黑褐色,導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濕度大時病部產(chǎn)生白霉。葉片染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的葉尖或葉緣開始發(fā)病,病斑初為暗綠色不規(guī)則水浸狀,擴大后轉(zhuǎn)為褐色,濕度大時葉背病健交界處產(chǎn)生白霉。莖上病斑呈黑褐色腐敗狀,引起植株萎蔫。果實受害,主要發(fā)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暗綠色油浸狀,后變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邊緣明顯,云紋不規(guī)則,病果一般不變軟,濕度大時病部長出少量白霉,并迅速腐爛。
該病屬真菌性病害,病菌只危害番茄和馬鈴薯,以對番茄的致病性最強。病菌主要在冬季栽培的番茄植株及馬鈴薯塊莖中越冬,有時以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到番茄植株上,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間形成中心病株,隨后病部產(chǎn)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該病多在氣溫白天24℃以下、夜間10℃以上時發(fā)生,能否流行取決于有無飽和的相對濕度或水滴,降雨是影響發(fā)病程度的重要條件。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田間濕度大,易發(fā)病。
預防保護地番茄晚疫病,應從苗期開始嚴格控制棚室條件,防止出現(xiàn)高濕條件;生長期間及時打杈,增加通風透光性;重病田可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藥劑防治有多種施藥方式,一是煙霧法,每畝用45%百菌清煙劑200~250克熏煙;二是粉塵法,每畝噴5%百菌清粉塵劑1公斤;三是噴霧法,適用藥有普力克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殺毒礬64% 霉·錳鋅可濕性粉劑、70%乙鋁·錳鋅可濕性粉劑等,每隔7~10天一次,連續(xù)防治4~5次;四是灌根法,可用50%琥銅·甲霜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琥銅·乙膦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300毫升,每隔10天一次,連續(xù)防治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