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頂枯病又稱矮化病、萎縮病。發(fā)生相當普遍,僅次于花葉病。東北、山東、山西、江蘇均有發(fā)生。檢測1980-1985年從全國各地征集的帶毒種子,頂枯病檢出率為19.84%,為害很大。 | |
病原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Soybean stunt strain,簡稱CMV-S稱黃瓜花葉病毒大豆萎縮株系,屬黃瓜花葉病毒組。病毒粒體球狀,直徑28-30nm,含單股RNA,鈍化溫度50-60℃,稀釋限點100-1000倍,體外保毒期1-4天。寄主范圍較黃瓜花葉病毒窄,能系統(tǒng)侵染的作物有大豆、小豆、豌豆、扁豆、心葉煙、黃瓜、南瓜、西葫蘆等,局部侵染莧色藜、豇豆、綠豆、蠶豆、菜豆等。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該病毒寄主雖較廣,但生產上的 | |
初侵染源仍然是種傳病苗,該病毒種傳率可達80%-100%,傳毒蚜蟲主要有大豆蚜、豆蚜、桃蚜、馬鈴薯長管蚜等,汁液也可傳毒。 防治方法 (1)采用防治大豆花葉病毒病播種無毒或低毒種子為核心的綜合防治措施。種皮斑駁率可控制在2%以下。(2)選用抗病品種。如日本的出羽娘等。(3)其它方法 參見大豆花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