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1
品種名稱:特優(yōu)9846
選育單位:廣西容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龍?zhí)馗×容恢9846
省級審定情況: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華南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9.3天,比對照天優(yōu)998長6.2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色濃綠,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7.1萬穗,株高113.1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30.1粒,結(jié)實率82.6%,千粒重29.3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9.7%,長寬比2.5,堊白粒率96%,堊白度24.5%,膠稠度3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華南早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9.32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7.44%(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94.97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6.0%(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2.14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6.73%,增產(chǎn)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75.56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2.34%。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12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5千克,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30天內(nèi)移栽,栽插規(guī)格以20厘米×23.3厘米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畝插足6-8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后期酌情補施穗肥。一般每畝需純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鉀12千克。在水漿管理上,做到深水活棵,淺水分蘗,有水孕穗,適時輕曬,后期干濕交替,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較遲,產(chǎn)量高,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海南、廣西南部、廣東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區(qū)、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2
品種名稱:天優(yōu)578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578
省級審定情況:2008年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華南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4.6天,比對照天優(yōu)998長1.5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色淡綠,熟期熟色好,穗頂有芒,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8.0萬穗,株高102.5厘米,穗長22.2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6.4粒,結(jié)實率76.6%,千粒重26.8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1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8.8%,長寬比2.8,堊白粒率58%,堊白度14.7%,膠稠度3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華南早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9.16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7.41%(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82.47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3.3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5.81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5.38%,增產(chǎn)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65.01千克,比對照天優(yōu)998增產(chǎn)0.07%。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2.5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0.75千克為宜。2.移栽:栽插秧齡一般為35-40天、拋秧秧齡一般為15-20天,大田栽插密度以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達到7-8萬為宜。3.肥水管理:可參照Ⅱ優(yōu)128。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海南、廣西南部、廣東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區(qū)、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3
品種名稱:嘉糯1優(yōu)2號
選育單位:福建農(nóng)林大學作物遺傳育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嘉農(nóng)wxA1×嘉糯恢2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糯型三系雜交水稻。在華南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1.4天,比對照博優(yōu)998短2.3天。株型適中,劍葉較寬長易披,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葉鞘紫色,葉枕、葉耳白色,穎尖淺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6.4萬穗,株高112.2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55.7粒,結(jié)實率86.6%,千粒重26.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6%,長寬比2.5,膠稠度10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米質(zhì)優(yōu)。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華南感光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7.39千克,比對照博優(yōu)998增產(chǎn)2.16%(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5.29千克,比對照博優(yōu)998減產(chǎn)0.54%(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1.34千克,比對照博優(yōu)998增產(chǎn)0.76%,增產(chǎn)點比例58.8%;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8.67千克,比對照博優(yōu)998增產(chǎn)3.45%。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15千克,稀播、勻播,施足基肥,適施“斷奶肥”和“送嫁肥”,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30天內(nèi)移栽,栽插規(guī)格20厘米×1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偏上,高產(chǎn)田塊每畝需純氮13-15千克。重施基肥,巧施分蘗肥和穗、粒肥。氮肥基肥占60%,追肥和粒肥各占20%。移栽活棵后每畝施5-10千克尿素促進活棵早發(fā),孕穗初期每畝施5-10千克尿素作孕穗肥,齊穗或生長后期葉面噴施0.1%磷酸二氫鉀,視苗情每畝施3-5千克尿素作粒肥。水漿管理上掌握“淺水插秧,寸水活棵,淺水促蘗,適時擱田,保水孕穗揚花,保濕灌漿結(jié)實”的原則。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薊馬、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海南、廣西南部、廣東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4
品種名稱:泰優(yōu)99
選育單位: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種來源:D62A×瀘恢1345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重慶市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9.8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3.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色濃綠,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6.0萬穗,株高120.7厘米,穗長25.8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9.9粒,結(jié)實率80.6%,千粒重30.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5.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7%,長寬比2.4,堊白粒率31%,堊白度5.4%,膠稠度4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4%。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0.6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1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44.1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8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7.3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52%,增產(chǎn)點比例80.8%;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9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28%。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采取地膜濕潤育秧,稀播培育壯秧。2.移栽:適時早栽,每畝栽插1.0-1.5萬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本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10-13千克,配合磷鉀肥,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適當追施穗肥。水漿管理參照各地中稻生產(chǎn)要求。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褐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5
品種名稱:內(nèi)5優(yōu)5399
選育單位:內(nèi)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fā)中心
品種來源:內(nèi)香5A×內(nèi)恢33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1.6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片寬大直立,熟期轉(zhuǎn)色好,葉鞘、葉緣、穎尖、莖節(jié)均為紫色,穗頂部少量谷粒有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6.0萬穗,株高113.2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70.9粒,結(jié)實率80.1%,千粒重29.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3.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1%,長寬比3.1,堊白粒率22%,堊白度2.6%,膠稠度6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9.6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17%(不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0.2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84%(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9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51%,增產(chǎn)點比例61.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7.9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00%。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每畝用種量1.0千克,采取濕潤地膜育秧或兩段育秧,稀播,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中苗移栽,寬行窄株規(guī)格,每畝栽插1.3-1.5萬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達到9-10萬苗。3.肥水管理:施肥宜重底早追,多施用有機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超高產(chǎn)栽培適當增施磷、鉀肥。特別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脫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6
品種名稱:川香優(yōu)178
選育單位: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川香31A×成恢17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8.0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2.7天。株型適中,葉色濃綠,劍葉挺直,谷殼稈黃、無芒、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6.9萬穗,株高113.0厘米,穗長25.7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2.7粒,結(jié)實率75.1%,千粒重28.7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2.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3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5%,長寬比2.8,堊白粒率20%,堊白度2.8%,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6%,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6.3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減產(chǎn)5.58%(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3.4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減產(chǎn)3.50%(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9.8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減產(chǎn)4.57%,增產(chǎn)點比例28.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4.9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減產(chǎn)2.09%。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時播種、育秧。2.移栽:一般每畝栽插1.6-2.0萬穴、10-12萬基本苗為宜。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水漿管理參照各地中稻生產(chǎn)要求。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一般,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7
品種名稱:川農(nóng)優(yōu)527
選育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川農(nóng)1A×蜀恢527
省級審定情況:2008年四川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8.3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1.2天。株型適中,葉片易披垂,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色,部分籽粒有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6.2萬穗,株高114.5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59.4粒,結(jié)實率81.8%,千粒重31.1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1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7%,長寬比2.9,堊白粒率19%,堊白度3.1%,膠稠度5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1.2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57%(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8.7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5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4.9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54%,增產(chǎn)點比例80.4%;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6.8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58%。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采取保溫育秧方式,培育壯秧。2.移栽: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每畝栽插1.5-1.8萬穴,每穴栽插2谷粒苗,每畝基本苗10-12萬苗。3.肥水管理:科學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一般每畝施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增強抗逆能力。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8
品種名稱:中嘉早17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中選181/嘉育253
省級審定情況:2008浙江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常規(guī)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比對照浙733長0.6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莖稈粗壯,葉片寬挺,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20.6萬穗,株高88.4厘米,穗長18.0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22.5粒,結(jié)實率82.5%,千粒重26.3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7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7%,長寬比2.2,堊白粒率96%,堊白度17.9%,膠稠度7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9%。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中熟早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1.40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chǎn)10.50%(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3.88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chǎn)7.70%(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7.64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chǎn)9.12%,增產(chǎn)點比例91.2%;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7.88千克,比對照浙733增產(chǎn)14.7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塑料軟盤育秧宜適當早播,大田每畝用種量3-3.5千克;地膜濕潤育秧每畝大田用種量4.5-5千克。注意種子消毒處理,培育壯秧。直播掌握在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3℃以上時播種。2.移栽:適時移栽,每畝插足基本苗10萬苗以上;拋秧一般在3葉1心至4葉1心期,每畝拋栽2.5萬株、基本苗10萬苗以上。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傆梅柿棵慨€純氮10-12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1。用有機肥作基肥,一般每畝施55-60擔標準肥,并每畝配施鉀肥7.5-10千克。合理管水,拋秧后應輕擱田1-2天促扎根立苗,拋、插秧后約5天施用除草劑并保持4-5天水層,當每畝苗數(shù)達到24萬苗左右開始多次露田控苗促根,成熟收獲前4-6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感白背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9
品種名稱:淦鑫203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現(xiàn)代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品種來源:榮豐A×R3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4.4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長1.7天。株型適中,葉色淡綠,葉片挺直,劍葉短寬挺,熟期轉(zhuǎn)色好,葉鞘、稃尖紫色,穗頂部間有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21.8萬穗,株高95.5厘米,穗長18.4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03.5粒,結(jié)實率86.3%,千粒重28.3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7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8.6%,長寬比2.9,堊白粒率49%,堊白度12.1%,膠稠度5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9%。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早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3.46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37%(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8.49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9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0.97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66%,增產(chǎn)點比例88.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7.34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37%。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旱育秧適當早播,大田每畝用種量育秧移栽為1.5-2千克、拋秧為2-3千克,秧田每畝播種量10-15千克,注意種子消毒處理,培育壯秧。2.移栽:適宜拋秧或小苗帶土移栽,一般塑料軟盤育秧3.1-3.5葉拋秧,水育秧4.5-5.0葉移栽,栽插規(guī)格為13.3厘米×16.7厘米或16.7厘米×16.7厘米,每穴2粒谷苗,每畝基本苗8-10萬苗。3.肥水管理:采用基肥足、早追肥、巧補穗肥方法。水分管理做到分蘗時干濕相間促分蘗,當每畝總苗數(shù)達到25萬苗時及時曬田,孕穗期以濕為主,保持田面有水,后期干濕交替壯籽,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脫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平原地區(qū)、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0
品種名稱:株兩優(yōu)4024
選育單位: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株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株1S×4024
省級審定情況:2009年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早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0.2天,比對照金優(yōu)402短2.5天。株型較松散,葉色濃綠,抗倒性一般,較易落粒,每畝有效穗數(shù)21.0萬穗,株高100.0厘米,穗長19.6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06.3粒,結(jié)實率87.7%,千粒重28.5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4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白背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4%,長寬比3.1,堊白粒率98%,堊白度18.6%,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9%。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早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8.60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5.42%(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7.98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8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3.29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5.13%,增產(chǎn)點比例85.0%;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8.50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402增產(chǎn)4.59%。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旱育秧宜適當早播,秧田每畝播種量20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2-2.5千克,注意進行種子消毒處理,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一般旱育小苗3.1-4.1葉拋栽,水育秧秧齡25-30天、4.5-5.0葉移栽。栽插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3粒谷苗,拋栽密度每平方米28穴,每畝基本苗8-10萬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土壤需施純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6.5千克,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施肥方法。分蘗期干濕相間促分蘗,當每畝總苗數(shù)達到25萬苗時及時落水曬田,孕穗期以濕為主,抽穗期保持田面淺水,灌漿期干干濕濕壯籽,切忌落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早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1
品種名稱:天優(yōu)3611
選育單位:揚州大學農(nóng)學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天豐A×SIR361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7.1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3.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片較長易披,有頂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5.8萬穗,株高120.3厘米,穗長24.4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89.1粒,結(jié)實率75.4%,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4.3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5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6.2%,長寬比2.9,堊白粒率56%,堊白度11.1%,膠稠度7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7%。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8.9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52%(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5.48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3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7.2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42%,增產(chǎn)點比例72.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0.1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75%。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0-12.5千克,肥床旱育秧每畝播種量12.5-15.0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0千克,培育帶2-3個大蘗壯秧。2.移栽:秧齡30天左右移栽,每畝栽插1.5-2.0萬穴,每穴栽插1-2粒谷苗,每畝栽插基本苗8-10萬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畝施純氮10-15千克,基蘗肥占70%,配合磷、鉀肥施用。分蘗肥宜早施速效氮肥促早發(fā)攻穗,穗肥看苗平衡施用,兼顧促大穗和提高結(jié)實率。苗期淺水勤灌,足苗后及時擱田,抽穗后濕潤灌溉,收獲前10天左右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中感褐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2
品種名稱:豐兩優(yōu)四號
選育單位:合肥豐樂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豐39S×鹽稻4號選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安徽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5.3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0.1天。株型緊湊,長勢繁茂,葉片挺直,熟期轉(zhuǎn)色好,芽鞘、葉鞘綠色,稃尖無色、無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6.1萬穗,株高124.8厘米,穗長24.2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80.6粒,結(jié)實率79.7%,千粒重28.2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2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3%,長寬比2.9,堊白粒率21%,堊白度2.9%,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1%,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6.2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25%(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6.5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85%(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6.4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04%,增產(chǎn)點比例93.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5.19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9.4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旱育秧或濕潤育秧,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適時移栽,秧齡30天為宜,中上等肥力田塊栽插規(guī)格16.7厘米×26.7厘米,中等及肥力偏下的田塊適當增加密度。 3.肥水管理:每畝大田需肥總量純氮14-18千克、磷肥40-50千克、鉀肥15千克,總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每畝追施5-8千克尿素促分蘗,孕穗至破口期每畝追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濕濕”的灌溉方式,每畝達18萬苗時及時排水曬田控苗。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3
品種名稱:豐優(yōu)989
選育單位:合肥豐樂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豐7A×98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1.8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3.4天。株型適中,葉片易披,抗倒性一般,芽鞘、葉鞘、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5.6萬穗,株高127.0厘米,穗長25.4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99.4粒,結(jié)實率79.5%,千粒重27.1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5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2.5%,長寬比2.8,堊白粒率26%,堊白度3.0%,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3.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1.8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4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6.68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87%(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4.2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67%,增產(chǎn)點比例96.7%;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1.3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0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采取旱育秧或濕潤育秧方式,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適時移栽,秧齡30天為宜,中上等肥力田塊栽插規(guī)格16.7厘米×26.7厘米,肥力中等及偏下的田塊適當增加密度。3.肥水管理:每畝大田需肥總量純氮14-16千克、磷肥40-50千克、鉀肥15千克,總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每畝追施5-8千克尿素促分蘗,孕穗至破口期每畝追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濕濕”的灌溉方式,每畝達18萬苗時及時排水曬田控苗。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高溫危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較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4
品種名稱:錢優(yōu)1號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shù)利用研究所、浙江農(nóng)科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7954
省級審定情況:2007年浙江、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9.7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4.3天。株型緊湊,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7.5萬穗,株高114.6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76.6粒,結(jié)實率77.2%,千粒重26.3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5.4%,長寬比2.7,堊白粒率48%,堊白度6.5%,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1%。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6.5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67%(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7.4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5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7.0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63%,增產(chǎn)點比例75.7%;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5.7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1.8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稀播勻種,做好種子消毒處理,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栽插密度16.7厘米×26厘米或13.3厘米×30厘米,每畝插足5~7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塊,一般每畝施純氮10千克、磷肥30千克、鉀肥20千克。應控制氮肥施用量,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適施穗肥。在水漿管理上,做到淺水插秧,深水返青,返青后淺水勤灌促分蘗,每畝達到23-24萬苗時開始擱田控制分蘗,后期干濕交替防早衰。 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5
品種名稱:揚秈優(yōu)418
選育單位: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揚秈2A×揚恢418
省級審定情況:2005年江蘇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4.5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0.5天。株型緊湊,長勢繁茂,葉片較長易披,熟期轉(zhuǎn)色好,谷粒有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5.5萬穗,株高126.2厘米,穗長24.9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83.1粒,結(jié)實率79.0%,千粒重27.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7.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0%,長寬比3.0,堊白粒率22%,堊白度3.1%,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1.88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02%(不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67.7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1.05%(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9.79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54%,增產(chǎn)點比例51.4%;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9.1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50%。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播種量濕潤育秧每畝10千克,旱育秧每畝20千克,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30-35天移栽,一般每畝栽插1.8-2萬穴、基本苗7-8萬苗。3.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量15千克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做到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每畝莖蘗苗達到16-18萬苗時及時分次擱田,后期田間干干濕濕,養(yǎng)根保葉,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6
品種名稱:深兩優(yōu)5814
選育單位: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
品種來源:Y58S×丙4114
省級審定情況:2008年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6.8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1.8天。株型適中,葉片挺直,谷粒有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7.2萬穗,株高124.3厘米,穗長26.5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71.4粒,結(jié)實率84.1%,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3.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5.8%,長寬比3.0,堊白粒率13%,堊白度2.0%,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3%,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5.6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24%(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8.7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2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7.19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4.22%,增產(chǎn)點比例68.8%;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7.9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1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千克左右,稀播勻播,培育壯秧。2.移栽:栽插密度以20厘米×20厘米或18厘米×25厘米為宜,每畝插足基本苗6-8萬苗。3.肥水管理:適宜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機肥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不宜脫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7
品種名稱:協(xié)優(yōu)152
選育單位:定遠雙豐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中心、成都視達生物技術(shù)開發(fā)研究所
品種來源:協(xié)青早A×R15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0.8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2.4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葉片較長易披,抗倒性一般,每畝有效穗數(shù)16.1萬穗,株高124.7厘米,穗長27.4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5.8粒,結(jié)實率81.2%,千粒重28.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抽穗期耐熱性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4.0%,長寬比3.0,堊白粒率42%,堊白度6.3%,膠稠度7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2%。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1.7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77%(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7.3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9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9.5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38%,增產(chǎn)點比例75.7%;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8.2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99%。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培育壯秧。2.移栽:每畝栽插1.8-2.0萬穴,栽插規(guī)格16.7厘米 ×20厘米或13.3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1-2粒種子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底肥每畝施有機肥500千克以上、尿素10千克、磷肥30千克、鉀肥10千克,分蘗肥于返青后每畝施尿素10千克,酌情施穗肥每畝尿素3-5千克。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薊馬、螟蟲、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感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8
品種名稱:宜優(yōu)673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宜香A×?;?73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福建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3.8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長0.5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抗倒性一般,每畝有效穗數(shù)16.6萬穗,株高132.4厘米,穗長28.1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52.6粒,結(jié)實率75.8%,千粒重30.9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1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9.8%,長寬比3.1,堊白粒率52%,堊白度6.7%,膠稠度6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4%。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1.48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73%(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3.6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30%(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7.5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02%,增產(chǎn)點比例79.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1.5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4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采用濕潤育秧方式,秧田每畝播種量15千克左右為宜,稀播勻播,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左右移栽,栽插規(guī)格18厘米×20厘米為宜,每穴栽插1-2粒谷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水平田塊一般每畝施用純氮10千克,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比,適當加大鉀肥用量,比例以1.0:0.5:1.0為好。以基肥為主,分蘗肥用量約占總量的40-45%,穗肥以鉀肥為重。水漿管理采取淺水勤灌,濕潤穩(wěn)長,苗數(shù)達到預定的80%后及時脫水擱田,到孕穗期開始復水,后期干濕壯籽,防斷水過早。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感褐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19
品種名稱:中9優(yōu)8012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9A×中恢801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3.1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0.1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劍葉寬而長,葉色淡綠,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無色、無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5.6萬穗,株高125.7厘米,穗長26.0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84.5粒,結(jié)實率79.9%,千粒重26.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4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5.5%,長寬比3.1,堊白粒率31%,堊白度6.3%,膠稠度6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6.9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74%(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78.1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2.33%(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7.5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3.02%,增產(chǎn)點比例76.2%;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8.4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3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6千克,稀播勻播,適施秧田肥,及時防病治蟲,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20-25天移栽,每畝栽插l.0-1.3萬穴,每畝栽插基本苗3-5萬苗。3.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基肥用水稻專用肥每畝50千克,追肥在移栽后10天內(nèi)每畝施尿素7.5千克。水漿管理上,做到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及時擱田,多次輕擱,淺水養(yǎng)胎,保水養(yǎng)花,濕潤灌溉,不過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0
品種名稱:鹽兩優(yōu)888
選育單位:江蘇沿海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鹽582S×鹽恢888
省級審定情況:2009年江蘇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1.4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3.4天。株型適中,葉色濃綠,葉片挺直,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6.2萬穗,株高120.7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72.9粒,結(jié)實率82.7%,千粒重28.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9%,長寬比2.9,堊白粒率31%,堊白度3.7%,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2%。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3.49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05%(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6.25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7.5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4.8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6.29%,增產(chǎn)點比例86.4%;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8.39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11.33%。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水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5千克左右,旱育秧每畝播種量25千克左右,施足基肥,早施斷奶肥,追施促蘗肥、送嫁肥,注意防治稻薊馬、蚜蟲,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35天左右移栽,每畝栽插1.6-1.8萬穴左右,每穴栽插1-2粒谷苗,每畝基本苗7-8萬苗,做到淺插、勻栽。3.肥水管理:按照“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基面肥占40%,分蘗肥占30%,穗肥占30%。水漿管理宜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抽穗揚花、后期干濕交替的灌溉方式,要求移栽后20天左右發(fā)足等穗苗,適時排水擱田,高峰苗每畝不超過25萬苗,成穗每畝16-17萬穗,后期濕潤養(yǎng)老,收割前5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高溫危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較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qū)的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1
品種名稱:豐兩優(yōu)晚三
選育單位:合肥豐樂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豐39S×豐恢3號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09.8天,比對照金優(yōu)207短1.1天。株型略散,葉色濃綠、穗層欠整齊,熟期轉(zhuǎn)色一般,芽鞘、葉鞘綠色,稃尖無色、無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8.3萬穗,株高107.4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73.8粒,結(jié)實率80.0%,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5.2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5.0%,長寬比3.1,堊白粒率20%,堊白度2.4%,膠稠度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6%,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6.44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5.93%(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8.14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8.3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7.29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7.14%,增產(chǎn)點比例84.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7.63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4.44%。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采取旱育秧或濕潤育秧,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中上等肥力田塊,栽插規(guī)格16.7厘米×20.0厘米,中等及肥力偏下的田塊適當增加密度。 3.肥水管理:每畝施用純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10千克、氧化鉀10千克,氮肥施用原則為前重、中控、后補,基肥60%、追肥20%、穗肥20%;科學管水,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濕濕”的灌溉方式,每畝達到20萬苗時及時排水曬田。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感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及安徽長江以南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2
品種名稱:中3優(yōu)1681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3A×中恢168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天,比對照金優(yōu)207長3.0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8.9萬穗,株高106.3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0.9粒,結(jié)實率78.4%,千粒重24.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7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冷性中等。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2%,長寬比2.9,堊白粒率14%,堊白度1.9%,膠稠度6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5.4%。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早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5.26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6.1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6.59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5.8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0.93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5.98%,增產(chǎn)點比例83.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9.15千克,比對照金優(yōu)207增產(chǎn)6.60%。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做好種子消毒處理,秧田每畝播種量9-10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5千克,施足基肥,適施斷奶肥、促蘗肥,及時防治病蟲草害,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采取寬行窄株栽插為宜,栽插規(guī)格13.3厘米×26.7厘米或13.3厘米×25厘米,每畝栽插2-2.5萬穴,每穴2-3粒谷苗。3.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鉀9千克,磷鉀肥作基肥,氮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堅持基肥足、追肥早的施肥原則。合理管水,做到寸水返青,及時曬田,有水孕穗,干濕壯籽,后期不過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較優(yōu)。適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及安徽長江以南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3
品種名稱:內(nèi)2優(yōu)111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內(nèi)2A×中恢111
省級審定情況:2008年浙江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0.7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長2.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無色、無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6.8萬穗,株高107.8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9.4粒,結(jié)實率68.1%,千粒重31.3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3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冷性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0%,長寬比3.1,堊白粒率16%,堊白度1.1%,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6%,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74.82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11%(不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13.8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5.7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4.3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3.45%,增產(chǎn)點比例71.8%;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5.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2.3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稀播,3-4葉齡施“斷奶肥”,移栽前5天施“起身肥”,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在25-28天移栽,栽插密度20厘米×25厘米。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以復合肥為好,栽插后5-7天追第一次肥,栽插后15天看苗補施磷鉀肥,孕穗前施少量鉀肥。前期以淺水濕潤灌溉為主,做到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及時擱田,多次輕擱,淺水養(yǎng)胎,保水養(yǎng)花,濕潤灌溉,不過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4
品種名稱:天豐優(yōu)316
選育單位:廣東省汕頭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汕恢316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9.9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長1.3天。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短挺,熟期轉(zhuǎn)色好,有頂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8.2萬穗,株高103.5厘米,穗長21.5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9.4粒,結(jié)實率71.6%,千粒重24.1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3.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抽穗期耐冷性弱。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1%,長寬比3.4,堊白粒率2%,堊白度0.1%,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1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75.06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16%(不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89.44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0.68%(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2.2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0.91%,增產(chǎn)點比例49.7%;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0.32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0.2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0~12.5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25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30天以內(nèi)移栽,合理密植,栽插規(guī)格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畝栽插8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前期肥,適時適量施好促花、?;ǚ?,前、中、后期肥量可按70%、25%、5%施用,氮、磷、鉀肥比例為1:0.5:1。水分管理掌握插后淺水促蘗,夠苗及時露曬田,中期濕潤壯胎,淺水揚花,后期干濕交替,切忌過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5
品種名稱:金優(yōu)38
選育單位:黃岡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品種來源:金23A×岡恢38
省級審定情況:2004年湖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5.5天,比對照汕優(yōu)46短3.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紫色、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7.4萬穗,株高104.0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33.1粒,結(jié)實率77.8%,千粒重28.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3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7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8.3%,長寬比3.2,堊白粒率5%,堊白度0.4%,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0%,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1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57.71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減產(chǎn)2.53%(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69.10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減產(chǎn)3.5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63.41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減產(chǎn)3.03%,增產(chǎn)點比例28.7%;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8.43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7.9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2.5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0.75-1.0千克,每畝施復合肥15-20千克作底肥,2葉1心和移栽前7天每畝各追施尿素5千克,注意防治稻薊馬,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30天左右移栽,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0厘米,每畝插足基本苗6-7.5萬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畝施復合肥30-50千克或碳銨50千克、氯化鉀15千克、過磷酸鈣30 千克作底肥,移栽后7天每畝追施尿素、氯化鉀各10千克。深水返青,淺水分蘗,每畝最高苗達到30萬苗左右及時曬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水層,灌漿期濕潤管理,后期不宜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6
品種名稱:C兩優(yōu)396
選育單位: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品種來源:C815S×396
省級審定情況:2007年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8.5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長1.3天。株型適中,葉色濃綠,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紫色,穗頂部分籽粒有頂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8.0萬穗,株高105.3厘米,穗長23.7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28.8粒,結(jié)實率79.8%,千粒重29.4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5.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7%,長寬比3.0,堊白粒率19%,堊白度2.8%,膠稠度7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5%,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0.76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1.23%(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19.52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8.48%(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0.14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9.87%,增產(chǎn)點比例88.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3.4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8.65%。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9-10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0.85千克,稀播,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在25天左右移栽,栽插規(guī)格20厘米×26厘米,每穴栽插4-5苗。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每畝施碳銨35千克、過磷酸鈣35千克,栽插后5-7天每畝施尿素4千克、氯化鉀10千克,大田氮、磷、鉀施用比例為2:0.8:1,并結(jié)合追肥進行化學除草。有水插秧,深水活棵,淺水分蘗,一般在插秧后15-20天開始曬田,中后期干濕交替,收割前7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審稻2009027
品種名稱:奧龍優(yōu)282
選育單位:湖南懷化奧譜隆作物育種工程研究所
品種來源:奧龍1S×H28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20.5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長3.3天。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色濃綠,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無色,穗頂部籽粒罕有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7.4萬穗,株高113.3厘米,穗長25.2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36.5粒,結(jié)實率76.3%,千粒重30.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2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0.7%,長寬比3.2,堊白粒率13%,堊白度2.2%,膠稠度8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6.07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4.10%(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3.38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5.1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4.72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4.60%,增產(chǎn)點比例76.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6.0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6.7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大田每畝用種量1.2-1.5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22-27天、5.5-6葉期移栽,栽插密度為20.0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大田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總養(yǎng)分含量≥45%的復合肥每畝20-25千克,栽插返青后每畝追施尿素7-8千克、氯化鉀6-7千克,孕穗中后期看苗情補施磷、鉀等穗粒肥,抽穗灌漿期忌施氮肥。栽插后寸水返青,薄水與濕潤間歇式灌溉促發(fā)低位分蘗,夠苗及時曬田,灌漿結(jié)實期干濕交替,收割前6-8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8
品種名稱:湘豐優(yōu)186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超級雜交稻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湘豐70A×湘恢18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3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長0.1天。株型適中,熟期轉(zhuǎn)色好,谷粒稃尖紫色、有頂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6.8萬穗,株高111.1厘米,穗長24.0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8.8粒,結(jié)實率78.2%,千粒重28.6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5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4%,長寬比3.1,堊白粒率10%,堊白度1.6%,膠稠度7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2%,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0.36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2.92%(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2.0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4.83%(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1.20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3.87%,增產(chǎn)點比例76.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8.44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3.13%。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2-15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5千克,稀播,培養(yǎng)壯秧。2.移栽:秧齡25-30移栽,栽插密度以16.7厘米×20厘米 或16.7厘米×23.3厘米為宜。3.肥水管理:以基肥為主,早施追肥,中后期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基肥占60-70%,追肥占30-40%。深水返青,淺水分蘗,適時擱田控苗,后期干濕狀籽,濕潤養(yǎng)根。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29
品種名稱:天優(yōu)122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天豐A×廣恢122
省級審定情況:2005年廣東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6.6天,比對照汕優(yōu)46短2.9天。株型緊湊,莖稈較細,劍葉短挺,葉色淡綠,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紫色、穗頂部谷粒有少許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8.8萬穗,株高101.8厘米,穗長21.5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1.9粒,結(jié)實率77.6%,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3.9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3.4%,長寬比3.5,堊白粒率6%,堊白度0.8%,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7%,達到國標優(yōu)質(zhì)1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0.36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93%(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91.33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2.7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5.84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2.35%,增產(chǎn)點比例64.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4.3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7.38%。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12.5千克,稀播,注意防治稻薊馬,培育壯秧。2.移栽:移栽秧齡一般為18-20天左右,每畝栽插1.8-2萬穴、基本苗4萬苗左右。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生長后期注意看苗情補施?;ǚ?。水漿管理上宜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蘗,夠苗曬田。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0
品種名稱:豐源優(yōu)227
選育單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豐源A×湘恢227
省級審定情況:2005年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9.2天,比對照汕優(yōu)46短0.2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9.4萬穗,株高104.3厘米,穗長22.3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25.6粒,結(jié)實率78.7%,千粒重26.9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4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7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1.0%,長寬比2.8,堊白粒率8%,堊白度1.1%,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1%,達到國標優(yōu)質(zhì)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2.31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2.34%(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84.07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24%(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3.1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79%,增產(chǎn)點比例67.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8.07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4.6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根據(jù)長江中下游各地晚稻生產(chǎn)季節(jié)要求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6-8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2-1.5千克。2.移栽:秧齡30天內(nèi)移栽,栽插規(guī)格為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4-5苗。3.肥水管理:施肥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早施分蘗肥,后期看苗施肥,有機肥與化學肥料搭配施用。深水活棵,及時曬田控苗,淺水孕穗抽穗,后期采用干干濕濕灌溉,不過早脫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褐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1
品種名稱:揚兩優(yōu)013
選育單位: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廣占63S×R1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1天,比對照汕優(yōu)46短0.7天。株型適中,熟期轉(zhuǎn)色好,穗頂穎花退化較重,每畝有效穗數(shù)16.5萬穗,株高112.1厘米,穗長21.8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7.5粒,結(jié)實率80.4%,千粒重27.7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6.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1%,長寬比2.9,堊白粒率19%,堊白度3.1%,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7%,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5.7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3.69%(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9.58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6.5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2.6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5.10%,增產(chǎn)點比例76.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4.37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49%。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濕潤育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0千克,旱育秧每畝播種量20千克,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30-35天移栽,一般每畝栽插1.8-2萬穴,每畝基本莖蘗苗7-8萬苗。3.肥水管理:每畝施純氮量15千克左右,肥料運籌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補”的施肥原則,并重視磷鉀肥和有機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注意淺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蘗,當每畝莖蘗苗數(shù)達到18萬苗左右時及時分次擱田,生育后期田間干干濕濕養(yǎng)根保葉,收割前一周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2
品種名稱:準兩優(yōu)608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種業(yè)有限公司、江西科源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準S×R60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9.0天,比對照汕優(yōu)46長1.1天。株型緊湊,葉色濃綠,劍葉直挺內(nèi)卷,易早衰,稃尖無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6.3萬穗,株高108.9厘米,穗長24.1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37.1粒,結(jié)實率82.0%,千粒重31.0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5.2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9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1.6%,長寬比3.2,堊白粒率11%,堊白度1.1%,膠稠度5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9%。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13.98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7.50%(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6.6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0.09%(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0.34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8.80%,增產(chǎn)點比例96.2%;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5.61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8.98%。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2-15千克,大田每畝用種量1.5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30天以內(nèi)移栽,栽插密度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畝栽插6-8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粒肥,每畝施純氮12-15千克、磷6-8千克、鉀12-15千克,幼穗分化期每畝用2.5千克尿素加5-7千克氯化鉀混合施用,促穗大稈壯,抽穗期根據(jù)葉色或長勢酌情補施氮肥和鉀肥,確保不早衰。淺水促蘗,適時露曬田,有水孕穗,后期保持濕潤灌溉,切忌過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白葉枯病和褐飛虱,米質(zhì)較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3
品種名稱:中優(yōu)161
選育單位:中國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中9A×中恢16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4天,比對照汕優(yōu)46短0.4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8.5萬穗,株高109.0厘米,穗長22.7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9.1粒,結(jié)實率86.2%,千粒重23.2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6.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7.9%,長寬比2.8,堊白粒率14%,堊白度1.9%,膠稠度5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0%,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0.52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4.68%(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11.99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7.0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6.2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5.85%,增產(chǎn)點比例76.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5.80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6.47%。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12千克,本田每畝用種量1.2-1.5千克,做好種子消毒處理,稀播,適施秧苗肥,注意防治稻薊馬、雜草,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合理密植,株行距30厘米×16.5厘米,每畝栽插1.33萬穴,每穴栽插1粒谷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每畝施復合肥20千克、尿素15千克、氯化鉀5千克,栽插后7-10天追施適量氮肥促早發(fā),看苗補施適量磷鉀肥。灌溉做到寸水返青,淺水促蘗,及時擱田,多次輕擱,灌漿期濕潤灌溉,防止早衰。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4
品種名稱:錢優(yōu)0506
選育單位: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與核技術(shù)利用研究所
品種來源:錢江1號A×浙恢0506
省級審定情況:2009年浙江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7天,比對照汕優(yōu)46短0.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9.1萬穗,株高105.9厘米,穗長22.8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4.5粒,結(jié)實率77.3%,千粒重26.4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4.0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白葉枯病5級;褐飛虱9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2.6%,長寬比2.8,堊白粒率19%,堊白度2.6%,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8%,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遲熟晚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3.65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3.24%(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99.71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4.45%(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96.68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3.85%,增產(chǎn)點比例73.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9.43千克,比對照汕優(yōu)46增產(chǎn)10.9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做好種子消毒處理,稀播,培育壯秧。2.移栽:秧齡30天內(nèi)移栽,一般栽插密度為16.7厘米×26厘米或13.3厘米×30厘米,每畝插足4-6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畝施餅肥25千克、純氮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7.5-10千克、氧化鉀12千克左右,其中基肥占50-55%、分蘗肥占20-25%,注重施用穗肥和穗期補鉀,分促花肥和?;ǚ蕛纱问┯谩K疂{管理要求淺水插秧,深水返青,返青后淺水勤灌促分蘗,后期干濕交替防早衰。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5.抽穗期注意防冷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廣西中北部、廣東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輕發(fā)的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5
品種名稱:Ⅱ優(yōu)264
選育單位:湖北省恩施自治州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油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恩恢264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湖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5.4天,比對照Ⅱ優(yōu)58短0.5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片略披,葉片寬大,葉鞘紫色,谷粒稃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7.9萬穗,株高119.7厘米,穗長23.8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36.0粒,結(jié)實率89.0%,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1.2,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3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6.2%,長寬比2.7,堊白粒率63%,堊白度6.8%,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6.8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1.37%(不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6.31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4.0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6.57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2.62%,增產(chǎn)點比例57.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7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8.60%。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宜采用旱育早發(fā)技術(shù),稀播,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25-30天移栽,每畝栽插1.2-1.5萬穴、10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要求底肥足,苗肥早,穗肥巧,酌情補粒肥,注意增施農(nóng)家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偟恳悦慨€10-11 千克為宜,氮磷鉀比例以1.0:0.6:1.2為宜。注重肥、水調(diào)控,每畝最高苗數(shù)控制在35-40萬苗,每畝有效穗數(shù)達到18-20萬穗,特別要防止后期過早脫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螟蟲、紋枯病、稻飛虱、稻曲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中抗稻曲病,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qū)海拔800米以下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6
品種名稱:廣優(yōu)2643
選育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廣抗13A×明恢264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4.6天,比對照Ⅱ優(yōu)58短1.1天。株型適中,葉鞘淡綠色,葉枕淺紫色,葉耳淡綠色,穎尖紫紅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8.9萬穗,株高114.8厘米,穗長23.3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2.6粒,結(jié)實率80.7%,千粒重29.1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1.7,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5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2.6%,長寬比3.0,堊白粒率80%,堊白度10.2%,膠稠度6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2.9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減產(chǎn)0.91%(不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6.4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4.07%(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9.69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1.42%,增產(chǎn)點比例52.4%。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9.3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4.91%。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本田每畝用種量約0.75千克,施足基肥,及時施分蘗肥,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宜在秧齡35天內(nèi)移栽,栽插密度23厘米×23厘米,每穴栽插帶蘗秧2粒谷苗,每畝栽插1.2-1.3萬穴。提倡淺插,以利早發(fā),使每畝有效穗數(shù)達到17-18萬穗。3.肥水管理:采取前重、中輕、后補的施肥原則,水份管理做到深水返青,淺水促蘗,夠苗擱田,濕潤分化,薄水揚花,干濕灌漿,中后期淺水勤灌,干濕相間,收割前10天斷水。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螟蟲、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和稻曲病,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qū)海拔800米以下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7
品種名稱:谷優(yōu)航148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谷豐A×?;趾?4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2.7天,比對照Ⅱ優(yōu)58短3.4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熟期轉(zhuǎn)色好,每畝有效穗數(shù)17.8萬穗,株高113.5厘米,穗長23.9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3.1粒,結(jié)實率85.4%,千粒重28.3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1.6,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7級;稻曲病3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7.2%,長寬比2.6,堊白粒率86%,堊白度18.2%,膠稠度5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8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減產(chǎn)1.42%(不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4.4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減產(chǎn)1.91%(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2.16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減產(chǎn)1.65%,增產(chǎn)點比例42.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2.2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3.6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根據(jù)武陵山區(qū)各地中稻生產(chǎn)季節(jié)要求適時播種,采用旱育早發(fā)技術(shù),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25-30 天移栽,栽插規(guī)格18 厘米×20厘米為宜,每穴栽插1-2粒谷苗,每畝栽插10-12萬基本苗。3.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鉀合理配比,適當加大鉀肥用量,比例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0.5:0.9。應以基肥為主,分蘗肥用量約占總量的40-45%,穗肥以鉀肥為主。中等肥力田塊,一般每畝施用純氮10 千克。水漿管理上應淺水勤灌,濕潤穩(wěn)長,苗畝達到預定最高苗數(shù)的80%后及時脫水擱田,爭取每畝有效穗數(shù)達到16萬穗以上,到孕穗期開始復水,后期干濕壯籽,防止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螟蟲、紋枯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較早,產(chǎn)量一般,抗稻瘟病,感紋枯病,抗稻曲病,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qū)海拔800米以下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8
品種名稱:瑞優(yōu)399
選育單位:成都科瑞農(nóng)業(yè)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瑞1A×瑞恢3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武陵山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46.3天,比對照Ⅱ優(yōu)58長0.7天。株型適中,劍葉中長挺直,葉色淡綠,葉鞘、葉耳、穎尖紫色,每畝有效穗數(shù)17.6萬穗,株高113.0厘米,穗長23.6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49.2粒,結(jié)實率81.7%,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shù)1.6,穗瘟損失率最高1級;紋枯病5級;稻曲病3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8.2%,長寬比3.2,堊白粒率54%,堊白度8.8%,膠稠度6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7%。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武陵山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2.3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7.03%(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8.7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1.75%(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5.5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4.26%,增產(chǎn)點比例57.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0.04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58增產(chǎn)5.03%。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根據(jù)武陵山區(qū)各地中稻生產(chǎn)季節(jié)要求適時播種,稀播,在3-4葉齡施“斷奶肥”,移栽前5天施“送嫁肥”,培育帶蘗壯秧。2.秧齡30-35天左右移栽,栽插密度20厘米×25-33厘米,每畝栽插1.0-1.2萬穴。3.肥水管理:多施有機肥,配施磷、鉀肥。前作宜綠肥或油菜,冬閑田可施用復合肥每畝13-18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每畝用尿素13-15千克+氯化鉀5-8千克混合施用。水漿管理上應注意后期采取間隙灌溉,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螟蟲、白葉枯病、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中抗稻曲病,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貴州、湖南、湖北、重慶的武陵山區(qū)海拔800米以下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39
品種名稱:徐優(yōu)502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科所
品種來源:徐8908A×徐恢50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154.8天,比對照豫粳6號晚熟1.8天。株高113.1厘米,穗長20.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9.1萬,每穗總粒數(shù)203.9粒,結(jié)實率69.7%,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shù)2.6,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條紋葉枯病最高發(fā)病率14.8%。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7.5%,堊白米率58%,堊白度4.6%,直鏈淀粉含量16%,膠稠度79毫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4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3.7%(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5.1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7.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9.6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5.6%,增產(chǎn)點比例7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3.2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3.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大田用種量1.5千克/畝,濕潤秧凈秧板播種量15千克/畝,旱育秧20-25 千克 /畝;秧田應施足底肥,稀播勻播育壯秧。2.移栽:培育帶蘗2-3個的壯秧,秧齡30-33天左右移栽,中肥條件下行株距26厘米×13厘米;高肥條件下行株距28-30厘米×13厘米,穴插1-2本,每畝基本苗6-8萬。3.肥水管理:本田每畝需總施氮量18-20千克,基、蘗、穗粒肥比例以5:3:2為宜,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并施足磷鉀肥。淺水插秧,薄水分蘗,適時烤田,以后間歇灌溉,忌憚后期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根據(jù)當?shù)夭∠x預測預報及時防病治蟲,高肥條件下抽穗期注意防治稻曲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米質(zhì)較優(yōu),中抗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0
品種名稱:寧粳4號
選育單位: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
品種來源:越光/鎮(zhèn)稻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guī)水稻。在黃淮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對照豫粳6號晚熟2.6天。株高99.1厘米,穗長16.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21.1萬,每穗總粒數(shù)144.5粒,結(jié)實率82.8%,千粒重25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3.6,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7.7%,堊白米率33%,堊白度4%,直鏈淀粉含量16.7%,膠稠度83 毫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1.4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3.3%(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01.2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10.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6.3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6.8%,增產(chǎn)點比例7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9.4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0.9%。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播前用藥劑浸種預防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等種傳病害;濕潤育秧凈秧板播量20千克/畝左右,旱育秧凈秧板播量30-40千克/畝,大田用種量3-4千克/畝。2.移栽:秧齡30天左右移栽,栽插密度1.8-2萬穴/畝左右,基本苗6-7萬/畝。3.肥水管理:一般施純氮14.6-18千克/畝,基肥與穗肥之比以6∶4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穗肥宜促保兼顧。水漿管理上,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淺水分蘗、深水抽穗揚花、后期干濕交替,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根據(jù)當?shù)夭∠x測報綜合防治紋枯病、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米質(zhì)較優(yōu),中抗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1
品種名稱:津7優(yōu)18
選育單位:天津市豐美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津豐7A×金恢1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0.7天,比對照9優(yōu)418早熟7.9天。株高116.2厘米,穗長19.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7.5萬,每穗總粒數(shù)183粒,結(jié)實率77.1%,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shù)3.1,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條紋葉枯病最高發(fā)病率13.3%。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3.2%,堊白米率19%,堊白度1.8%,直鏈淀粉含量15.9%,膠稠度85 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0.1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40.7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3.9%(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0.4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2%,增產(chǎn)點比例77.8%。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9.4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2.5%。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前用藥劑浸泡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35天左右移栽,行株距為26.6厘米×13.3厘米,每穴栽雙株。3.肥水管理:氮、磷、鉀、鋅肥配合使用,注意干濕交替,確保每畝有效穗數(shù)在18萬左右。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其它病蟲草害防治同一般常規(guī)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較早,產(chǎn)量較高,米質(zhì)優(yōu),中抗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2
品種名稱:5優(yōu)360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5A×R360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4.6天,比對照9優(yōu)418早熟3.3天。株高120.1厘米,穗長20.5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8.4萬,每穗總粒數(shù)179.1粒,結(jié)實率80.3%,千粒重26.7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2.9,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4.6%,堊白米率17.5%,堊白度1.5%,直鏈淀粉含量16.7%,膠稠度84.5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2.2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53.2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5.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8.3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5.5%,增產(chǎn)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8.7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3%。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前用藥劑浸泡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35天左右移栽,行株距為26.6厘米×13.3厘米,每穴栽雙株。3.肥水管理:氮、磷、鉀、鋅肥配合使用,注意干濕交替,確保每畝有效穗數(shù)在18萬左右。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其它病蟲草害同一般常規(guī)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米質(zhì)優(yōu),中抗稻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3
品種名稱:徐68優(yōu)201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科所
品種來源:徐91068A×徐恢20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黃淮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7天,與對照9優(yōu)418相當。株高122.3厘米,穗長19.7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93.5,結(jié)實率77.3%,千粒重25.1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3.8,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條紋葉枯病最高發(fā)病率6.8%。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3.7%,堊白米率27%,堊白度2.2%,直鏈淀粉含量16.2%,膠稠度82.5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3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34.8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8%(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50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3.2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7%,增產(chǎn)點比例83.3%。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8.6千克,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播種量10-15千克/畝。2.移栽:秧齡30~33天移栽,中肥條件下行株距26厘米×13厘米;高肥條件下行株距28-30厘米×13厘米,穴插1-2本,每畝基本苗6-8萬。3.肥水管理:本田畝總施氮量18-20千克,有機肥占20%以上,基、蘗、穗粒肥比例以4:4:2為宜。淺水插秧,薄水分蘗,適時烤田,以后間歇灌溉,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根據(jù)當?shù)夭∠x預測預報及時防病治蟲,高肥條件下抽穗期注意防治稻曲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較高,米質(zhì)優(yōu),中感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4
品種名稱:蘇秀9號
選育單位:嘉興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江蘇蘇北農(nóng)資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蘇9522//秀水63/19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guī)水稻。在黃淮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154天,與對照豫粳6號相當。株高100.2厘米,穗長16.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9.5萬,每穗總粒數(shù)155.5粒,結(jié)實率87.4%,千粒重25克??剐裕壕C合抗性指數(shù)4.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8.1%,堊白米率40%,堊白度3.5%,直鏈淀粉含量17.3%,膠稠度83毫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黃淮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4.7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11.1%(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38.4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17.2%(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6.6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14.1%,增產(chǎn)點比例100%。2007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7.5千克,比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1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每畝秧田播種20~30千克。2.移栽:秧齡35~40天,行株距為24厘米×13厘米,每畝2.2~2.5萬穴,每畝基本苗8~10萬。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純氮20~25千克,五氧化二磷10~15千克,氧化鉀15~20千克,要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適當遲施穗肥。水漿管理要做到淺水移栽,深水活棵,薄水分蘗,后期干干濕濕,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紋枯病及灰飛虱、二化螟、三化螟、卷葉螟等病蟲的危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米質(zhì)較優(yōu),中感稻瘟病。適宜在河南沿黃、山東南部、江蘇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5
品種名稱:10優(yōu)18
選育單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10A×R148
以往審定情況:2004年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黃淮粳稻區(qū))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76天,與對照津原45相當。株高121.5厘米,穗長18.9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62.4粒,結(jié)實率85.9%,千粒重27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2,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主要米質(zhì)性狀:整精米率68.2%,堊白米率14.5%,堊白度1.5%,直鏈淀粉含量16.1%,膠稠度82 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京、津、唐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79.2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5.2%(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7.4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8.4%(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8.3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1.8%,增產(chǎn)點比例7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1.9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1.5%。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播種前做好曬種與消毒,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秧田用種量約為常規(guī)品種的1/2,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35天左右移栽,行株距為30厘米×13.3厘米,每穴栽雙株。3.肥水管理:氮、磷、鉀、鋅肥配合使用,注意干濕交替,確保每畝有效穗數(shù)在18萬左右。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曲病,其它病蟲草害同一般常規(guī)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米質(zhì)優(yōu),抗稻瘟病。適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東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6
品種名稱:津7優(yōu)58
選育單位:天津市豐美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津豐7A×金恢5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79.1天,比對照津原45晚熟3.1天。株高124.9厘米,穗長20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8.9萬,每穗總粒數(shù)170.4粒,結(jié)實率85.4%,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shù)3.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zhì)性狀:整精米率67.3%,堊白米率13%,堊白度1.3%,直鏈淀粉含量16.8%,膠稠度82.5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京、津、唐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76.5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4.7%(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35.8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1.6%(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56.2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3.2%,增產(chǎn)點比例100%。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8.5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2.7%。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播種前做好曬種與消毒,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秧田用種量約為常規(guī)品種的1/2,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35天左右移栽,行株距為30厘米×13.3厘米,每穴栽雙株。3.肥水管理:氮、磷、鉀、鋅肥配合使用,注意干濕交替,確保每畝有效穗數(shù)在18萬左右。4.病蟲防治:注意對稻曲病防治,其它病蟲草害同一般常規(guī)稻。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米質(zhì)優(yōu),中抗稻瘟病。適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東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7
品種名稱:津原D1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品種來源:月之光自然變異株系選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天津市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guī)水稻。在京、津、唐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75.9天,與對照津原45相當。株高117.6厘米,穗長19.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20.8萬,每穗總粒數(shù)105.7粒,結(jié)實率94.2%,千粒重29.2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4.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主要米質(zhì)性狀:整精米率72.7%,堊白米率6.5%,堊白度0.4%,直鏈淀粉含量17.2%,膠稠度83.5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1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京、津、唐粳稻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4.8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0.9%(不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76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1%(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5.4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1%,增產(chǎn)點比例7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6.8千克,比對照津原45增產(chǎn)3.3%。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京、津、唐一季春稻區(qū)一般4月上旬播種,播種前做好曬種與消毒,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2.移栽:秧齡45天進行移栽,行株距30厘米×15~20厘米,每穴2~3粒谷苗。3.肥水管理:中等地力需畝施純氮16.5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配合施用鉀、鋅肥。氮肥以前促為主,力爭早分蘗,早發(fā)快長。插秧后至分蘗期一般上水6-10厘米,分蘗末期依據(jù)苗情曬田5-7天,孕穗期至齊穗期不能缺水,后期間歇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停水。4.病蟲防治:抽穗期防治稻瘟病兩次,其它病蟲草害防治同一般大田生產(chǎn)。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米質(zhì)優(yōu),中感稻瘟病。適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東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8
品種名稱:津9優(yōu)78
選育單位:天津豐美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津豐9A×金恢7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遼寧南部、京津地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7.4天,與對照金珠1號熟期相當。株高107.1厘米,穗長23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23.3萬,每穗總粒數(shù)174.1粒,結(jié)實率82.7%,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shù)3.9,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4.5%,堊白米率34%,堊白度4.6%,直鏈淀粉含量14.1%,膠稠度86.5毫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中早粳晚熟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701.8千克,比對照金珠1號增產(chǎn)13.6%(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734.3千克,比對照金株1號增產(chǎn)21.9%(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718.1千克,比對照金株1號增產(chǎn)17.7%,增產(chǎn)點比例92.9%。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95千克,比對照金株1號增產(chǎn)16.7%。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遼寧南部、京津地區(qū)根據(jù)當?shù)厣a(chǎn)情況與金珠1號同期播種,播種前做好曬種與消毒,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秧田用種量約為常規(guī)品種的1/2,培育帶蘗壯秧。2.移栽:秧齡35天左右移栽,行株距為30厘米×13.3厘米,每穴栽雙株。3.肥水管理:氮、磷、鉀、鋅肥配合使用,注意干濕交替,確保每畝有效穗數(shù)在18萬左右。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二化螟,其它病蟲害防治同一般大田生產(chǎn)。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遼寧省南部、新疆南部、北京市、天津市稻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49
品種名稱:通系929
選育單位:吉林省通化市農(nóng)科院
品種來源:通系103/91CR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guī)水稻。在東北、西北早熟稻區(qū)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0.5天,比對照吉玉粳晚熟2.3天。株高101.5厘米,穗長19.9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26.3萬,每穗總粒數(shù)101.2粒,結(jié)實率90.8%,千粒重29.5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2.9,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主要米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9.7%,堊白米率19%,堊白度1.4%,直鏈淀粉含量17.3%,膠稠度85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中早粳早熟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82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chǎn)6.3%(極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57.8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chǎn)5.8%(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670.5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chǎn)6%,增產(chǎn)點比例94.7%。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63.6千克,比對照吉玉粳增產(chǎn)10.4%。
栽培技術(shù)要點:1.育秧:東北、西北早熟稻區(qū)根據(jù)當?shù)厣a(chǎn)情況與吉玉粳同期播種。塑料薄膜旱育秧,每平方米播150克催芽種子;盤育苗,每盤60克;隔離層育苗,每平方米350克,稀播育壯秧。2.移栽:秧齡40天左右移栽,采用行距30厘米,穴距20~27厘米的寬行超稀植栽培,每穴2-3棵苗為宜。3.肥水管理:氮、磷、鉀配方施肥,氮肥每畝純氮8千克,五氧化二磷3.3千克/畝,氧化鉀 5千克/畝。水分管理以淺水灌溉為主,分蘗期淺水灌溉,孕穗期淺水或濕潤灌溉,成熟期干濕結(jié)合。4.病蟲防治: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及時預防稻瘟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chǎn)量高,中感稻瘟,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區(qū)、遼寧省東北部、寧夏區(qū)引黃灌區(qū)以及內(nèi)蒙古赤峰、通遼南部地區(qū)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50
品種名稱:津原85
選育單位:天津市原種場
品種來源:中作321/遼鹽2號
以往審定情況:2005年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guī)旱稻。在黃淮海地區(qū)作麥茬旱稻種植全生育期118天,比對照旱稻277晚熟6天。株高80.1厘米,穗長18.8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9.8萬,每穗粒數(shù)84.7粒,結(jié)實率86.6%,千粒重25.2克??剐裕褐锌谷~瘟和穗頸瘟,抗旱性5級。主要品質(zhì)指標:整精米率66.1%,堊白米率10.5%,堊白度1.0%,直鏈淀粉含量14.4%,膠稠度84毫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年參加黃淮海麥茬稻區(qū)中晚熟組旱稻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12.5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8.5%(極顯著);2007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326.9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15.7%(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319.7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12.1%,增產(chǎn)點比例81%。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50.8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12%。
栽培技術(shù)要點:1.播種:黃淮地區(qū)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播前可種子包衣或撒毒土防治地下害蟲。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量5~7千克/畝,播深2厘米。2. 除草:用旱稻田除草劑于播后苗前實施“土壤封閉”或于幼苗期“莖葉處理”,后輔以人工及時除草。3.肥水管理:氮、磷、鉀肥以及硅、鋅全量基肥配合施用;齊苗后酌情補水,在孕穗、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補水。5.病蟲防治:拔節(jié)前后和始穗前后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紋枯病等,始穗期兼防稻曲病。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chǎn)性較好,較穩(wěn)產(chǎn),抗旱性中等,中抗稻瘟病,抗倒能力強,米質(zhì)較優(yōu)。適宜在河南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的黃淮流域和陜西省漢中稻區(qū)作夏播旱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51
品種名稱:信旱優(yōu)26
選育單位:河南省信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培矮64S×99026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雜交旱稻。在黃淮海地區(qū)作麥茬旱稻種植全生育期124天,比對照旱稻277晚熟12天。株高106.8厘米,穗長21.2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22.4萬,每穗粒數(shù)128.7粒,結(jié)實率75.6%,千粒重23.7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3.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3級??购敌?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0.8%,堊白粒率59%,堊白度6.8%,直鏈淀粉含量19.5%,膠稠度74毫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黃淮海麥茬稻區(qū)中晚熟組旱稻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63.2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8.5%(極顯著)。2008年平均畝產(chǎn)為388.2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5.7%(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75.7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7.1%,增產(chǎn)點比例96%。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413.2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31.9%。
栽培技術(shù)要點:1.種子處理:播前可實施種子包衣或撒毒土防治地下害蟲。2.播種:黃淮地區(qū)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種。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量6~7千克/畝,播深2厘米。3. 除草:用旱稻田除草劑于播后出苗前實施“土壤封閉”或于幼苗期“莖葉處理”,輔以人工除草。4.肥水管理:氮、磷、鉀肥以及硅、鋅全量基肥配合施用;齊苗后酌情補水,在孕穗、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補水。5.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和稻曲病等。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性好,分蘗力強、抗旱性中等,中抗稻瘟病,米質(zhì)一般。適宜在河南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的黃淮流域作夏播旱稻種植。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52
品種名稱:焦旱1號
選育單位:河南省焦作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合系22-2/68-1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粳型常規(guī)旱稻。在黃淮海地區(qū)作麥茬旱稻種植全生育期118天,比對照旱稻277晚熟6天。株高95.2厘米,穗長18.6厘米,每畝穗數(shù)24.6萬,平均每穗粒數(shù)90.5粒,結(jié)實率87.4%,千粒重25.6克??剐裕旱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5.5,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5級;抗旱性5級。米質(zhì)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7.4%,堊白粒率19%,堊白度1.2%,直鏈淀粉含量15.8%,膠稠度81.5毫米,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黃淮海麥茬稻區(qū)中晚熟組旱稻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53.0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4.9%(極顯著)。2008年平均畝產(chǎn)為374.0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1.1%(極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63.5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2.9%,增產(chǎn)點比例100%。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為375.9千克,比對照旱稻277增產(chǎn)20.0%。
栽培技術(shù)要點:1.播種:黃淮地區(qū)接麥茬、油菜茬于5月下旬~6月上旬旱直播,條播行距28~30厘米,播深2~3厘米,播前種衣劑拌種,播量5~7千克/畝。2.除草:用旱稻田除草劑于播后出苗前實施“土壤封閉”或在幼苗期“莖葉處理”,并輔以人工除草。3.肥水管理:氮、磷、鉀肥以及硅、鋅全量基肥配合施用;齊苗后酌情補水,在孕穗、灌漿期如遇干旱應及時補水。4.病蟲防治: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與稻曲病等。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性好,分蘗力強、抗旱能力中等,中感稻瘟病,米質(zhì)優(yōu)。適宜在河南省、江蘇省、安徽省、山東省的黃淮流域作夏播旱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