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育單位 內蒙古呼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 1983年內蒙古呼盟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紅紋白為母本,呼單81-14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描述 生育期70天左右,早熟,株高60?左右,株型開展,分枝數(shù)中等,莖綠色,帶紫色素,復葉大小中等,葉色淺綠,茸毛中等多,葉緣較平展,側小葉4-5對;花冠粉色,雄蕊黃色,花粉量中等,天然結實性較弱,塊莖橢圓形,薯皮薯肉淡黃色,表皮較光滑,芽眼紅色、數(shù)目中等、淺,結薯集中,大中薯率高90%以上;塊莖休眠期中等,極耐儲藏。蒸制食品優(yōu)質,植株和塊莖對晚疫病有很強的田間抗性,田間表現(xiàn)抗束頂、環(huán)腐和卷葉等主要病毒病,經檢測該品種PSTV感染率為“0”;較抗旱,對寒冷地區(qū)春季出苗前后低溫和夏季的高溫有很強的抗逆適應能力,穩(wěn)產性好。
產量表現(xiàn) 1998-2000年參加內蒙古呼盟區(qū)試,三年平均畝產1667?,比對照克新4號增產15.6%。1999-2001年參加內蒙古呼盟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96?,比對照克新4號增產17.2%。
栽培要點 一般當氣溫穩(wěn)定通過5-70C時即為當?shù)剡m宜播種期。一般肥力情況下,每公頃施農家肥15000?、磷酸二銨300?、硫酸鉀200?,適當增施有機肥顯著提高產量和淀粉含量。在肥水條件好的地塊種植,畝保苗3500-3800株為宜,較干旱和瘠薄地塊,一般畝保苗4000-4200株。進行催芽處理,播種前將種薯放在10-150C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曬種催芽,當芽長1?左右時切塊播種或整薯播種,如果切塊,重量不低于25g,每個切塊保證不少于1-2個健芽。垅作時播深15?左右,覆土10cm,鏟耥作業(yè)要在開花前結束。
適應區(qū)域 適宜內蒙古及其它省市一、二季作區(qū)做為早熟鮮食品種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