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1、秋月苦瓜
(1)品種來源:“秋月苦瓜”系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選育。母本0120-10-3-2-5-9-12-1和父本0211-4-12-5-7-8是在多份苦瓜種質資源材料鑒定的基礎上通過多代自交選育而成。母本0120-10-3-2-5-9-12-1是從泰國引進的材料經(jīng)過8代自交純化株選育出的優(yōu)良強雌株系,父本0211-4-12-5-7-8是藍山長白苦瓜經(jīng)6代提純株選出的優(yōu)良大果型株系,通過雜交選育選擇而成。
(2)特征特性:秋月屬特早熟、高產(chǎn)新品種。植株生長勢旺盛,蔓生,分枝性強,主側蔓均可結果。葉掌狀,綠色,花黃色,主蔓第1雌花節(jié)位6-8節(jié),中部側蔓2-3節(jié)開始著生雌花,以后主蔓連續(xù)出現(xiàn)5-6朵雌花。商品瓜長直棒形,縱徑38厘米(平均數(shù)),橫徑平均數(shù)5.5厘米,瓜肉厚0.9-1.0厘米,單瓜重量400-600克。瓜皮草白色,瘤狀物呈圓點突出,表面油亮光滑,肉質脆嫩,味苦,品質好,耐白粉病。
(3)產(chǎn)量表現(xiàn):一般畝產(chǎn)量2500-3500公斤。2003年三點平均總產(chǎn)量3606.2公斤/畝,比對照四川大白苦瓜增產(chǎn)79.8%,比對照藍山長白苦瓜增產(chǎn)17.5%。平均畝產(chǎn)值5007.4元,比對照分別增長31.4%和29.4%,熟期比四川大白苦瓜早熟11.3天,比藍山長白苦瓜早熟12天。2004年三點平均總產(chǎn)量3637.4公斤/畝,比對照分別增產(chǎn)16.8%和15.4%。2004年生產(chǎn)試驗三點平均產(chǎn)量3272.4公斤,比對照藍山長白苦瓜增產(chǎn)18.6%,熟期早11.3天,商品性和耐旱性均強于對照。
(4)栽培要點:①按當?shù)乜喙喜シN期適時播種,營養(yǎng)杯育苗。②株行距:1.0米×0.33米,每667平方米栽植2000株左右;搭人字架或平架栽培。③重施底肥,勤施苗肥,注意防治疫病、霜霉病、白粉病、蚜蟲等。④及時采收嫩果,花后15-20天始收。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苦瓜主產(chǎn)區(qū)及類似生態(tài)區(qū)種植。
2、翠玉苦瓜
(1)品種來源:“翠玉苦瓜”系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選育,母本0123-1-7-4-3-8-1-8和父本0219-3-9-4-3-1是在多份苦瓜種質資源材料鑒定的基礎上通過多代自交選育而成。母本0123-1-7-4-3-8-1-8是從泰國引進的材料經(jīng)過8代自交純化株選出的優(yōu)良強雌株系,父本0219-3-9-4-3-1是四川大白苦瓜經(jīng)6代提純株選出的優(yōu)良大果型株系,通過雜交選育選擇而成。
(2)特征特性:翠玉苦瓜植株生長旺盛,蔓生,分枝性強,主側蔓均可結果。葉掌狀,深綠色,中早熟,播種至始收期59天,主蔓第1雌花節(jié)位12節(jié)左右,中部側蔓2-3節(jié)開始著生雌花,以后主側蔓每隔3-4節(jié)出現(xiàn)1雌花,或連續(xù)2節(jié)現(xiàn)雌花。商品瓜長棒形,縱徑30~38厘米,橫徑10~11厘米,瓜肉厚1.0~1.2厘米,單瓜質量400-650克。瓜皮深墨綠色,大刺瘤突出,肉質脆嫩,味微苦,品質好??拱追鄄?、枯萎病。耐高溫、干旱能力強。
(3)產(chǎn)量表現(xiàn):一般畝產(chǎn)2500~3500公斤,2003年3點試驗前期分別比對照“翠妃”和“節(jié)成1號”增產(chǎn)18.5%和16.1%,畝產(chǎn)1336.4公斤,平均總產(chǎn)量2996.6公斤,比對照分別增產(chǎn)20.6%和15.7%,平均畝產(chǎn)值3743.7元,較對照分別增長30.4%和25.6%,熟性早3-5天。2004年三點試驗前期產(chǎn)量1393公斤/畝,比對照分別增產(chǎn)22.2%和17.9%,平均總產(chǎn)量2974.3公斤/畝,比對照分別增產(chǎn)16.9%和15.3%。2004年生產(chǎn)試驗三個點前期產(chǎn)量1323公斤/畝,比對照增產(chǎn)15.4%,平均畝產(chǎn)2812.6公斤,比對照“翠妃”苦瓜增產(chǎn)16.3%,平均畝產(chǎn)值3384.3元,比對照增長15.4%,熟性早3-5天,品質、商品性和耐寒性均強于對照。
(4)栽培要點:①按當?shù)乜喙喜シN期適時播種,營養(yǎng)杯育苗。②株行距:4.0 米×1.5米,畝植120-150株左右,平架栽培。③重施底肥,勤施苗肥。④及時采收。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苦瓜主產(chǎn)區(qū)種植。
3、甘雜五號
(1)品種來源:母本為黑葉55號(893-1-2-1-5-6) ,父本一葉罩頂4號 (894-6-2-3) ,成都市第一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于1989年?1995年育成;雜交組合于1998年?2004年育成。
(2)特征特性:株高30-33厘米,開展度60×65厘米,外葉數(shù)11-13片,葉色深綠,蠟粉多,平頭,球高16-17厘米,中心柱長6.5-7厘米,單球凈重2.55公斤左右,凈菜率73%左右;從定植到采收95-100天;田間抗病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畝產(chǎn)4500公斤左右。外觀整齊,凈菜率高,粗纖維少,總糖含量較高,口感好,品質優(yōu)。
(3)產(chǎn)量表現(xiàn):畝產(chǎn)4500公斤左右,比對照增產(chǎn)5-10%。
(4)栽培要點:(1)播種育苗:6月下旬-7月上旬播種。撒播, 2片真葉時,淺松土一次,4片真葉時澆提苗肥一次,20天苗齡假植或間苗,以10-12平方厘米一株為宜。(2)定植及田間管理: 苗齡35 -40天,6 -8片真葉時定植,起苗前,澆透水。定植密度為株行距50×6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000 -2500株。緩苗后,追清淡肥水一次。蓮座期追施氮肥(N)1.2-1.5公斤/667平方米,同時用0.2%的硼砂溶液葉面噴灑1-2次。結球初期每667平方米施氮肥(N)7-8公斤,結球期用0.2%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1次。(3)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蟲、蚜蟲、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菌核病,選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5)適宜種植地區(qū):全省都能種植,以丘陵地區(qū)為佳。
4、甘雜六號
(1)品種來源:成都市第一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于1998年?2004年育成。母本為黃苗53號(897-5-4-1) ,于1989年?1995年育成;父本A(94A-3-2-6-1-1)于1994-1999年育成。
(2)特征特性:株高31-35 厘米,開展度64×68厘米,外葉數(shù)13-15片,葉色深綠,蠟粉多,平頭稍園,球高18-19 厘米,中心柱長7.5-8厘米,單球凈重2.43公斤,凈菜率70%左右,從播種到采收共135-145天;田間抗病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畝產(chǎn)4200公斤左右。外觀整齊,凈菜率較高,Vc含量高,粗纖維較少,總糖含量高,口感好,品質優(yōu)。
(3)產(chǎn)量表現(xiàn):畝產(chǎn)4200公斤,與對照無明顯差異。
(4)栽培要點:(1)播種育苗:6月下旬-7月上旬播種。撒播,2片真葉時,淺松土一次,4片真葉時澆提苗肥一次,20天苗齡可以假植或間苗,以10-12平方厘米一株為宜。(2)定植及田間管理: 苗齡35 -40天,6 -8片真葉時定植,株行距50×60厘米,每667平方厘米2000 -2500株。定植后加強水肥管理,緩苗期天氣炎熱干旱,應特別注意適當多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緩苗后,追淡肥水一次。蓮座期每畝追施氮肥(N)1.2 -1.5公斤,同時用0.2%的硼砂溶液葉面噴1-2次。結球初期每畝重施氮肥(N)7-8公斤,結球期用0.2%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1次。(3)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小菜蛾、菜青蟲、蚜蟲、霜霉病、黑腐病、軟腐病、菌核病,應優(yōu)選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5)適宜種植地區(qū):全省都能種植,以丘陵地區(qū)為佳。
5、川騰一號辣椒
(1)品種來源:川騰一號辣椒是四川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以自交系28-6-2-8作母本,用自交系14-7-1-1作父本配制的雜交一代新品種。
(2)特征特性:川騰一號辣椒株型緊湊,株高平均46.2厘米,株幅平均53.3厘米×51.6厘米。兩年區(qū)試始花節(jié)位8-12節(jié);從定植到始收為70天-100天(青椒-紅椒),表現(xiàn)早熟;果實長羊角形,果縱經(jīng)18.9厘米,果橫經(jīng)1.8厘米,果肉厚0.2厘米,單果重20克左右;青熟果深綠色,老熟果鮮紅色,果直,光亮,商品性好;肉質脆嫩,中等辣度;鮮食加工兼用。耐寒、耐熱、耐旱,抗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蚜蟲、跗線螨、煙青蟲等的能力強于四川二金條,與湘辣一號相當。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2004年兩年4點區(qū)試表明,川騰一號辣椒平均667平方米產(chǎn)量2003年853.7-1756.2公斤,2004年1718.9-3133.1公斤,2004年生產(chǎn)試驗4個點平均667平方米產(chǎn)量1089.6-2688.0公斤;一般畝產(chǎn)2500公斤,平均比“二金條”增產(chǎn)78%以上,比湘辣一號增產(chǎn)23.4%以上。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四川盆地內冬苗10月中旬-11月上旬,春苗1月下旬-2月中旬),適時定植(盆地3月-4月),地膜覆蓋栽培方式為佳。②畝用種量:50-100克,畝栽苗4000株左右;推薦行株距50厘米-60厘米×30厘米。③重施底肥:畝施有機肥3000-5000公斤,過磷酸鈣50-80公斤,硫酸鉀20公斤或餅肥50-100公斤,或草木灰200公斤。④追肥:輕施提苗肥,穩(wěn)施開花肥,重施結果肥。⑤病蟲害防治:及時防治小地老虎、蚜蟲、紅蜘蛛、白蜘蛛(跗線螨)、煙青蟲和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黑斑病等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辣椒主產(chǎn)區(qū)以及其他辣椒產(chǎn)區(qū)。
第二批
1、蜀研條椒王
(1)選育單位:四川省自貢市世聰雜交辣椒研究所
(2)品種來源:該品種是由母本C04和父本A02配制的一代雜種。母本C04是從安徽省碭山縣季季紅辣椒研究所引進的線椒品種,1996-1998年經(jīng)多代單株自交選育而成。父本A02是1996年從成都市第一農科所引進的“二金條”,經(jīng)多代自交(至1998年)選育而成。
(3)特征特性:株高55cm,開展度50 cm,分枝強,節(jié)間密,極早熟,首花節(jié)位7-8節(jié),從定植到始收青果約63天。果實長條形(長羊角形),果長12-20 cm,平均16.3 cm,果橫徑2-3 cm,平均2.4 cm,果肉厚0.2 cm,單果重16g;青熟果綠色,成熟果鮮紅色。果實肉質細嫩,中辣,干鮮兩用。一般畝產(chǎn)鮮椒2500kg,最高可達3000kg,較耐熱、耐濕;較抗疫病、炭疽病、病毒病。
(4)產(chǎn)量表現(xiàn):畝產(chǎn)鮮椒2489.5 kg,比對照二金條增產(chǎn)50.8%,最高可達3000 kg。
(5)栽培要點:長江流域可春秋兩季栽培。一般秋季播種10月中下旬,畝用種量100g,播種后20-30天移苗(移植)一次,翌年2-3月定植,畝栽3000株左右(每穴栽2株)。重施底肥:畝施有機肥3000-5000 kg,過磷酸鈣50-80 kg,硫酸鉀20 kg或餅肥70 kg,或草木灰100 kg;追肥:輕施提苗肥,穩(wěn)施花肥,重施結果肥。及時防治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注意培土、中耕和除草,灌排水等管理。
(6)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我省種植線椒地區(qū)栽培。
2、四季苔韭
(1)引種單位:成都市第一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2001年從徐州蔬菜研究所引進。
(3)特征特性:韭苔粗0.5cm,苔長45cm左右。分孽強,一個單株夏季栽植當年秋季可分孽10個左右,多者達17個。商品韭菜翠綠鮮嫩,清香,辣甘甜適中。韭苔采收期從2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期8個月左右,應市期6個月左右。秋季采收結束后可收一刀青韭,春節(jié)前后收一刀青韭,共可收2刀青韭。
(4)產(chǎn)量表現(xiàn):每667m2可產(chǎn)韭苔2000-2500kg,產(chǎn)青韭1500kg左右,比對照“大烏葉”增產(chǎn)韭苔45.9%。
(5)栽培要點:①種子播種可于春秋兩季進行,直播,也可育苗移栽;3-5年后需重新播種;播種后第二年可用分孽株移栽。②苗期管理:施足肥料,充分熟化,苗床畝施基肥1500kg或腐熟餅肥100-150kg,磷肥50kg,播種前做好苗床消毒。③定植:6-7片葉片可移栽,密度30×20-25 cm,穴栽2-3株,廂寬1.5米包溝,注意防治地下害蟲。④田間管理,清溝理墑,疏通水系,特別是夏季要注意防澇,及時中耕除草,勤施追肥,6-7月連追兩遍肥料,秋季霜降左右重施一遍肥料,畝施腐熟餅肥70kg左右,磷肥50kg、尿素30kg。⑤其他管理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
(6)適宜種植地區(qū):適應川西及相似生態(tài)區(qū)域栽培。
3、津優(yōu)2號
(1)引種單位:成都市第一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2001年引自天津黃瓜研究所。
(3)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強,莖粗壯,葉片肥大,深綠色,分枝中等,主蔓結瓜為主;瓜碼密,單性結實能力強,瓜條生長速度快,不易化瓜,一般夜溫11-13℃可正常生長。瓜條長棒狀,深綠色,剌瘤中等,白剌,單瓜長35cm,重200g,品味佳,商品性好??共∝S產(chǎn),耐低溫弱光,宜早春和秋延后大棚栽培。
(4)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1、2002年早春棚栽試驗平均畝產(chǎn)3616公斤,較對照(中農8號)畝增產(chǎn)642公斤,增長21.58%;2003年、2004年多點棚栽試驗,畝產(chǎn)3511-4587公斤,較對照(白絲條)增產(chǎn)1676-3048公斤。
(5)栽培要點:早春育苗栽培,1月上旬播種,苗齡40-50天,3葉1心煉苗,2月中下旬,大棚內采用小拱棚高畦定植,畦寬60 cm,畦距30cm ,雙行栽培,株距30 cm,畝栽1800-2000株,忌澆大水;前期注意保溫和適當通風,氣溫降至15℃時加蓋草苫,超過35℃適當降溫,根瓜采收前將小拱棚的薄膜掀起順蔓,4月上旬左右揭開小拱棚。結瓜期間加強肥水管理,水分供應合適的表現(xiàn)是:龍頭伸直不卷縮,卷須打彎較少,葉不墨綠。從結瓜到拉蔓需追肥3-5次,每次可畝施專用肥8-10公斤,也可葉面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該品種從開花到采收約10天左右,應及時采收,加強對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qū):適應川西平原及相似生態(tài)區(qū)大棚種植,不宜在盆周高山地區(qū)栽培。
4、無筋四季豆
(1)引種單位:成都市第一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引自寧夏華城農業(yè)有限公司,原產(chǎn)地為泰國。
(3)特征特性:該品種植株蔓生,早熟,可春秋栽培。全生育期75天,春播55天始收,秋播40天始收,結莢一致性好,可三次集中采收,采收期25天左右。抗逆性強,較耐寒、耐熱和耐勞;商品性好,莢修長圓整呈綠色,莢長25-35cm,無筋、不鼓豆,不易老化,肉質細嫩,品質優(yōu),適宜鮮食、速凍和脫水加工。
(4)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多點試驗平均1998.3公斤/畝,2004年多點試驗,平均產(chǎn)量2008公斤/畝,與對照品種紅花青殼四季豆產(chǎn)量相當,豐產(chǎn)性穩(wěn)定,大面積生產(chǎn)一般每畝2000公斤左右。
(5)栽培要點:露地搭架栽培、直播。春季4月中下旬- 5月初,秋季7月下旬- 8月,每穴2- 3苗,畝約6000株。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 25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氮肥不宜過多。苗期、采收前期、中后期各追施30%糞水加過磷酸鈣10公斤/畝一次。銹病、炭疽病、根腐病、豆野螟須藥劑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qū):適應川西平原及相似生態(tài)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