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后宫|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搜索|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è)商務(wù)網(wǎng) | | 手機版
商務(wù)中心
商務(wù)中心
發(fā)布信息
發(fā)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四川 » 正文

2005年四川審定水稻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9-06-12  作者:中國種業(yè)商務(wù)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711
 

1、宜香3728

    (1)品種來源:系綿陽市農(nóng)科所和宜賓市農(nóng)科所用宜賓市農(nóng)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與綿陽市農(nóng)科所育成的恢復(fù)系綿恢372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4.1天,比對照汕優(yōu)63長3天,株高118厘米,株型緊湊,劍葉較長,葉色淡綠,葉舌、葉耳無色,分蘗較弱,穗層整齊,成熟轉(zhuǎn)色好,穗長26.7厘米,畝有效穗13.49萬,每穗著粒146.72粒,結(jié)實率81.99%,千粒重31.79克。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79.3%,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4.1%,粒長7.1毫米,長寬比2.9,堊白米率15%,堊白度2.6%,透明度1級,膠稠度82毫米,堿消值7.0級,直鏈淀粉含量17.2%,蛋白質(zhì)含量8.8%,理化指標達國頒二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7、6、1級,頸瘟5、5、5級,2004年葉瘟4、5、1、5級,頸瘟3、5、3、5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優(yōu)質(zhì)稻C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09.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減0.8%,2004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B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59.17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7.63%,兩年平均畝產(chǎn)535.42公斤,較對照增產(chǎn)3.64%。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8.0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6.92%。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50天,畝栽1.5萬穴,畝基本苗11-13萬,雙株栽插,重底早施,N、P、K合理配方,補施穗肥,科學(xué)管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2、陽鑫優(yōu)1號

    (1)品種來源:系南充市農(nóng)科所、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D702A與南恢511組配育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2天,較對照汕優(yōu)63短0.2天。葉鞘紫色,株型適中,分蘗力強,長粒型,株高110.0厘米,有效穗15.56萬,穗長24.9厘米,每穗著粒157.3粒,實粒134.4粒,結(jié)實率85.2%,千粒重29.5克。品質(zhì)測定:2003年綜合評定五等,對照汕優(yōu)63五等,2004年綜合評定四等,對照汕優(yōu)63五等。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3、6級,頸瘟1、7、5級。2004年葉瘟4、1、1、6級,頸瘟7、3、7、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四川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3.74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6.57%;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78.30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8.19%。兩年平均畝產(chǎn)570.75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7.35%。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5.62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9.45%。

    (4)栽培要點:①培育壯秧:根據(jù)當(dāng)?shù)胤N植習(xí)慣與汕優(yōu)63同期播種,秧齡30-45天。②移栽:每畝栽播1.2萬穴左右,基本苗9-10萬。③施肥:重底肥早追肥,一般畝施純氮10-12公斤左右,氮磷鉀比例為1:0.5:0.5。④田間管理: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蘗,夠苗曬田。`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3、內(nèi)香10號

    (1)品種來源:系內(nèi)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fā)中心用自育不育系內(nèi)香3A與自育恢復(fù)系內(nèi)恢2539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4天,比汕優(yōu)63早1.1天。株高109.6厘米,株型適中,葉片中直,葉緣,葉鞘綠色,穎尖桿黃色,葉耳淡綠色,柱頭白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6.56萬,穗層整齊,穗長25.5厘米,每穗著粒151.2粒,結(jié)實率80.1%,千粒重29.8克,谷粒淡黃色。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按NY/T-593-2002《食用稻品種品質(zhì)》標準,為優(yōu)質(zhì)3等食用稻。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2、3級,頸瘟0、1、1級,2004年葉瘟1、3、5、5級,頸瘟3、5、5、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高產(chǎn)C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32.38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4.96%;2004年中秈遲熟A2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7.62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5.20%,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6.64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5.09%,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1.90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6.64%。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宜在3月下旬至4月初播種;②畝栽1.2~1.3萬穴,保證基本苗在9~10萬,畝有效穗控制在18-20萬;③重底早追,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切忌偏施氮肥。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4、紅優(yōu)44

    (1)品種來源:系江油市太和作物研究所和西南科技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紅矮A與恢復(fù)系THR-4-4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1天,比對照汕優(yōu)63長0.3天,株高115.7厘米,苗期長勢旺,葉鞘紫色,葉舌無色,株型適中,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5.38萬,穗層整齊,后期轉(zhuǎn)色正常,落黃好,穗長25.2厘米,每穗著粒162.3粒,結(jié)實率85.12%,千粒重30.1克。品質(zhì)測定為普通5等食用稻,與汕優(yōu)63相當(dāng)。稻瘟病鑒定:2003年葉瘟4、6、8級,頸瘟5、5、9級,2004年葉瘟1、2、5、6級,頸瘟3、7、7、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B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4.9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6.35%,2004年參加A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63.98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6.4%,兩年平均畝產(chǎn)564.44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6.37%,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96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12.85%.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苗,秧齡45-50天,合理密植,畝栽1.2-1.5萬穴,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我省盆地平丘中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5、宜香3551

    (1)品種來源:系宜賓市農(nóng)科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fù)系宜恢3551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3.9天,比汕優(yōu)63遲2.3天。株高118厘米左右,株形適中,劍葉挺直,葉色、葉鞘綠色,葉耳淺綠色,柱頭白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6.34萬,穗層整齊,穗長26.0厘米,每穗著粒數(shù)162.2粒,結(jié)實率82.6%,干粒重28.3克,谷粒淡黃色,粒形橢圓形,無芒,穎尖桿黃色。后期轉(zhuǎn)色好,易脫粒。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79.5%,精米率72.8%,整精米率64.2%,粒長6.2毫米,長寬比2.4,堊白粒率74%,堊白度15.5%,透明度2級,堿消值6.2級,膠稠度7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3%,蛋白質(zhì)含量7.6%。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3、6、7級,頸瘟3、3、5級;2004年葉瘟3、4、5、5級,頸瘟5、5、5、5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高產(chǎn)B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55.72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4.61%;2004年中秈遲熟高產(chǎn)A1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7.16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7.6%,兩年平均畝產(chǎn)566.25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6.23%。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4.12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7.57%.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0-40天;②合理密植,每畝栽1.3-1.5萬穴為宜,每穴兩粒谷苗秧;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每畝施用底肥有機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鉀肥7.5公斤;移栽秧返青后每畝施用促蘗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畝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鉀肥5公斤;④科學(xué)灌水。稻田要求前期淺水管理,中期夠穗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到成熟;⑤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6、竹豐優(yōu)009

    (1)品種來源:系綿竹市種子公司和西南科技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綿竹市種子公司選育的不育系竹豐1A與西南科技大學(xué)水稻研究選育的綿恢2009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5天,比對照汕優(yōu)63長2.3天,株高113.4厘米,株型緊湊,葉鞘、葉耳、葉緣紫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6.17萬,穗層整齊,穗長25.8厘米,每穗著粒數(shù)159.6粒,結(jié)實率82.5%,千粒重32.1克,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為普通4等食用稻。稻瘟病鑒定:2003年葉瘟1、1、5級,頸瘟1、5、5級;2004年葉瘟1、2、4、4級,頸瘟1、7、7、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B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0.11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5.43%,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79.84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6.73%,兩年平均畝產(chǎn)569.97公斤,較對照增6.09%。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3.08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9.21%。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畝栽基本苗8-12萬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增施有機肥,高肥田塊防止倒伏,淺水灌溉,適時曬田,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合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7、B優(yōu)0601

    (1)品種來源:系西南科技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659A與自育的恢復(fù)系綿恢2009組配育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112厘米,穗長25厘米左右,每穗著粒160粒左右,結(jié)實率84%,千粒重31克。株型松緊適中,分蘗力較強,葉鞘、穎尖紫色,充實度好,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79.5%,精米率57.0%,粒長6.4毫米,長寬比2.5,堊白度24.1%,堊白粒率88%,透明度3級,堿消值5.0級,膠稠度8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蛋白質(zhì)含量8.8%。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2、6級,頸瘟1、3、7級,2004年葉瘟1、3、5、6級,頸瘟1、5、7、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59.67公斤,較汕優(yōu)63增產(chǎn)4.99%, 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69.04公斤,較汕優(yōu)63增產(chǎn)6.46%。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4.75公斤,較汕優(yōu)63增產(chǎn)5.79%。2004年參加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0.58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8.74%。

    (4)栽培要點:適期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畝栽基本苗8-12萬,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增施有機肥,淺水灌溉,適時曬田(晾田),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8、宜香1313

    (1)品種來源:系宜賓市農(nóng)科所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fù)系宜恢1313配組育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3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遲1-2天。株高118厘米,株型適中,劍葉挺直,葉鞘綠色,葉耳淺綠,柱頭白色。畝有效穗16萬左右,穗長25厘米,每穗著粒151粒,結(jié)實率78.1%,千粒重31.1克,谷粒長形、黃色、無芒,穎尖桿黃色,后期轉(zhuǎn)色好。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4、6、7級,頸瘟1、3、5級;2004年葉瘟3、4、5、6級,頸瘟1、1、5、5級。品質(zhì)分析:達部頒四等食用稻標準。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高產(chǎn)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48.2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5.43%;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61.8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5.98%;兩年平均畝產(chǎn)555.6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5.73%。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6.6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8.71%。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0-40天;合理密植,畝栽1.3-1.5萬穴,雙株;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畝施有機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鉀肥7.5公斤;移栽返青后畝施促蘗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畝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鉀肥5公斤;科學(xué)管水,花期淺水管理,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到成熟,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于四川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9、岡優(yōu)99-14

    (1)品種來源:系德農(nóng)正成種業(yè)有限公司用岡46A作母本,內(nèi)恢99-14作父本配組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2.1天,比對照汕優(yōu)63長0.6天,株高110厘米左右,苗期生長勢旺,分蘗力強,株型適中,繁茂性好,葉片中直,葉緣、葉鞘、葉舌、穎尖無色。畝有效穗15.8萬,成穗率70.8%,穗長24.1厘米,每穗著粒162.2粒,結(jié)實率82.5%,千粒重27.5克。后期轉(zhuǎn)色好,不早衰。品質(zhì)測定:達普通4等食用稻標準,優(yōu)于對照汕優(yōu)63。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1、6級,頸瘟0、1、1級,2004年葉瘟1、1、2、5級,頸瘟0、3、3、3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C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32.18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4.92%;2004年中秈遲熟A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4.2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57%;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4.67公斤,比汕頭優(yōu)63增產(chǎn)4.72%;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3.2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7.95%。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播種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采用濕潤地膜育秧或溫室兩段育秧;②畝用種量1-1.5公斤,大田畝栽1.2-1.3萬穴,基本苗保證在9-10萬;③施肥上宜重底早追,注意氮磷鉀的合理搭配。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省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0、D優(yōu)6511

    (1)品種來源:系南充市農(nóng)科所、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四川盛裕種業(yè)有限公司用四川農(nóng)大水稻所育成的不育系D62A與南充市農(nóng)科所選育的恢復(fù)系南恢511配組育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3.2天,較對照長1.3天。株高113.6厘米,畝有效穗15.16萬,穗長24.9厘米,每穗著粒161.1粒,結(jié)實率79.8%,千粒重30.0克,葉鞘紫色,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長粒型。品質(zhì)與對照相當(dāng)。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2、5級,頸瘟3、7、9級;2004年葉瘟1、3、5、6級,頸瘟3、7、7、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39.32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67%。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4.11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53%。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7.68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59%。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3.5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8.98%。

    (4)栽培要點:①培育壯秧,秧齡40-45天;②合理密植,每畝栽插1.0-1.2萬穴。基本苗9-10萬;③重底早追,一般畝施純氮10-12公斤,N、P、K配合施用;④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蘗,夠苗曬田;⑤防治病蟲,特別注意防治稻瘟病和螟蟲。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1、新香527

    (1)品種來源:系廣漢大地種業(yè)有限公司和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新香A與蜀恢52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比對照汕優(yōu)63短1天,主莖葉片數(shù)16-17葉,株高107厘米左右,莖桿粗壯,葉色淡綠,葉片較寬,葉鞘、葉耳均為紫色;穗長24-25厘米,每穗著粒152粒,結(jié)實率81%,千粒重30.5克;籽粒長粒形,穎尖紫色,微芒。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5、5級,頸瘟1、7、9級;2004年葉瘟1、2、4、5級,頸瘟1、7、7、7級。品質(zhì)分析:綜合評價為部頒普通4等食用稻。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42.2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5.03%;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6.53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4.12%;兩年平均畝產(chǎn)550.0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53%。2004年在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4.2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11.36%。

    (4)栽培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畝穴數(shù)1.5-1.7萬,基本苗8-10萬;合理施肥、重底早追,畝施純氮10-12公斤,N、P、K搭配;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加強紋枯病和螟蟲防治。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2、B優(yōu)0301

    (1)品種來源:系西南科技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和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西南科技大學(xué)水稻所選育的不育系333A與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所選育的蜀恢527組配而成的中稻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2.5天,比汕優(yōu)63遲0.6天。株高117.8厘米,株型適中,葉鞘、葉耳、葉緣紫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4.11萬,穗層整齊,穗長24.8厘米,每穗著粒172.6粒,結(jié)實率80.9%,千粒重31.1克,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據(jù)NY/T-593-2003《食用稻品種品質(zhì)》標準,為普通5等食用稻。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1、5級,頸瘟3、5、7級;2004年葉瘟1、1、6、7級,頸瘟5、7、7、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高產(chǎn)C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35.55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3.9%;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A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5.9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89%;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7.10公斤,比汕優(yōu)63增4.45%。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58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10.51%。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畝栽基本苗8-12萬,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增施有機肥,淺水灌溉,適時曬田,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3、田豐優(yōu)109

    (1)品種來源:系四川省田豐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用Ⅱ-32A與田恢109(原名6109)組配育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4.3天,較對照汕優(yōu)63長2.7天。株高113.0厘米,株型緊湊,莖桿粗壯,葉色深綠,劍葉長寬中等直立,劍葉角度小而直立,穗藏劍葉下。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5.03萬,穗長24.6厘米,每穗著粒155.2粒,結(jié)實率85.1%,千粒重28.4克,谷粒淺黃色,穎尖紫色無芒,后期轉(zhuǎn)色好,脫粒性好。品質(zhì)綜合評定四級。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3、4、7級,頸瘟3、5、9級;2004年葉瘟1、4、6、6級,頸瘟7、7、7、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D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49.21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3.8%;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A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8.60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5.38%。兩年平均畝產(chǎn)554.30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4.66%。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8.12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8.53%。

    (4)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川東南3月中、下旬播種,川西北宜清明前后播種;②栽培密度:畝栽基本苗8萬左右,最高苗20-23萬,有效穗15-17萬;③施肥:中等肥力田,畝施純氮10公斤,磷肥50公斤,氯化鉀15公斤,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看苗施穗肥。④適期綜合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4、宜香3724

    (1)品種來源:系綿陽市農(nóng)科所用宜賓市農(nóng)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fù)系綿恢3724組配育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育期150天,與對照汕優(yōu)63相當(dāng)。株型緊湊,株高117厘米左右,穗長27厘米,畝有效穗13.56萬,每穗著粒155粒,結(jié)實率81%,千粒重30.1克。品質(zhì)分析:糙米率80.4%,精米率72.2%。整精米率54.3%,粒長6.8毫米,長寬比2.8,堊白米率21%,堊白度4.5%,透明度1級,膠稠度83毫米,堿消值6.7級,直鏈淀粉含量16%,蛋白質(zhì)含量9.4%,理化指標達國頒三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2年葉瘟7、2、7、4級,頸瘟5、5、5、9級;2004年葉瘟5、6、4、5級,頸瘟5、3、1、3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2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米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45.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3.57%,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1.5公斤,比汕優(yōu)3增產(chǎn)6.14%;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8.4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4.74%。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3.7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7.26%。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50天;合理密植,畝栽1.5萬穴,雙株,畝基本苗11-13萬;重底早追,N、P、K合理配方,補施穗肥;科學(xué)管水,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5、宜香707

    (1)品種來源: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和宜賓市農(nóng)科所用宜賓市農(nóng)科所育成的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育成的蜀恢707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3天,比對照汕優(yōu)63長1.7天,株高117厘米,植株適中,葉色深綠,葉片較寬,劍葉直立,葉鞘、葉耳、節(jié)間均無色。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5.48萬,成穗率74.7%,穗長26.66厘米,每穗著粒154.55粒,結(jié)實率75.35%,千粒重31.47克,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1.7%,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5.0%,粒長7.3毫米,長寬比3.1,堊白米率15%,堊白度2.8%,透明度2級,膠綢度70毫米,堿消值6.2級,直鏈淀粉含量15.4%,蛋白質(zhì)含量10.2%,理化指標達國頒三級優(yōu)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5、6級,頸瘟1、7、9級,2004年葉瘟2、6、3、6級,頸瘟1、9、5、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B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37.05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3%,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A2組四川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4.6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2.8%,兩年平均畝產(chǎn)551.42公斤,較對照增3.37%,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0.58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9.2%。

    (4)栽培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壯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畝栽1.5-1.7萬穴,配方施肥,重底早追,著重補施穗粒肥,一般中等肥力田畝施純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加強紋枯病和螟蟲的防治。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省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6、D香101

    (1)品種來源: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D62A與恢復(fù)系R101組配育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育期152天,比汕優(yōu)63遲3.42天,株高113厘米,穗長25.75厘米,畝有效穗12.39萬,每穗著粒178.78粒,每穗實粒138.43粒,結(jié)實率77.59%,千粒重24.94克。該組合生長勢旺,株型適中,分蘗力強,苗期長勢旺,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1.5%,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2.6%,粒長6.6毫米,長寬比3.0,堊白米率21%,堊白度3.3%,透明度2級,膠稠度86毫米,堿消值6.5級,直鏈淀粉含量21.3%,蛋白質(zhì)含量9.3%,達到國頒優(yōu)質(zhì)米三級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7、6、5級,頸瘟5、9、7級,2004年葉瘟,4、5、2、5級,頸瘟7、9、7、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B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17.9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0.33%,2004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A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76.54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97%,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8.51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2.82%;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7.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8%。

    (4)栽培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合理密植,保證基本苗,合理施肥。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于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7、中優(yōu)445

    (1)品種來源:系南充市農(nóng)科所用中國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中9A與自育恢復(fù)系南恢445配組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9.8天,與對照汕優(yōu)63相當(dāng)。株高120.0厘米,株型適中,葉鞘、葉片綠色,葉耳紫色,劍葉長、直立,分蘗力中等。每畝有效穗11.67萬,穗長26.9厘米,每穗著粒169粒,結(jié)實率78.5%,千粒重29.2克。谷粒細長,穎尖黃色,護穎較長。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79.2%,精米率72.8%,整精米率57.7%,粒長7.1毫米,長寬比3.1,堊白米率26%,堊白度4.0%,透明度2級,膠稠度78毫米,堿消值5.6,直鏈淀粉含量22.8%,蛋白質(zhì)含量10.6%,理化指標達國頒三級優(yōu)質(zhì)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5、4級,頸瘟1、7、9級,2004年葉瘟2、5、3、4級,頸瘟1、7、5、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C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29.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3.2%,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A1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61.8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2.27%;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7.29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2.68%;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3.0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7.56%。

    (4)栽培要點:①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0-45天;②畝栽播1.2萬窩左右,雙株栽插;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補施穗肥,一般畝施純氮10-12公斤,N、P、K比例為1:0.5:0.5;④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蘗,夠苗曬田;⑤注意防治病蟲害,后期注意防治稻瘟病。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8、宜香2292

    (1)品種來源:系宜賓市農(nóng)科所用自育的不育系宜香1A與自育恢復(fù)系宜恢2292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2.9天,比汕優(yōu)63遲2.6天。株高120.3厘米,株型適中,葉色、葉鞘綠色,葉耳淺綠色,劍葉挺直,柱頭白色。分蘗力較強,畝有效穗13.9萬,穗層整齊,穗長26.4厘米,每穗粒數(shù)154.3粒,結(jié)實率76.1%,千粒重30克,谷粒黃色,長粒、無芒,穎尖桿黃色。后期轉(zhuǎn)色好,易脫粒。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0.2%,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6.4%,粒長7.0毫米,長寬比2.9,堊白粒率14%,堊白度2.7%,透明度1級,堿消值5.4級,膠稠度8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5.5%,蛋白質(zhì)含量9.3%,理化指標達國頒優(yōu)質(zhì)米三級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2、6、6級,頸瘟1、3、3級;2004年葉瘟3、4、5、6級,頸瘟3、3、5、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D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21.82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2.1%,2004年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A1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9.41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1.83%。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1.24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1.92%;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1.381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chǎn)9.34%。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0-40天;②合理密植,每畝1.3-1.5萬穴,每穴兩粒谷苗;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中等肥力田,畝施底肥有機肥75公斤以上,尿素7.5公斤,磷肥40公斤,鉀肥7.5公斤;移栽返青后用促蘗肥尿素4公斤;抽穗前15-20天左右,畝施穗粒肥尿素3公斤,鉀肥5公斤;④科學(xué)管水,稻田要求前期淺水管理,中期夠苗曬田,后期濕潤管理到成熟;⑤及時防治病蟲。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19、中優(yōu)368

    (1)品種來源: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和四川川單種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用中9A與自育的恢復(fù)系蜀恢36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48.6天,與對照汕優(yōu)63相當(dāng)。株高113.0厘米,畝有效穗12.34萬,穗長25.6厘米,每穗著粒174.95粒,結(jié)實率77.05%,千粒重25.96克。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1.8%,糙米率73.6%,整精米率59.3%,粒長6.6毫米,長寬比3.0,堊白粒率18%,堊白度4.8%,透明度2級,堿消值6.2級,膠稠度5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zhì)含量11.9%,理化指標達國頒優(yōu)質(zhì)米三級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6、4、1級,頸瘟3、5、3級;2004年葉瘟1、5、1、4級,頸瘟5、9、3、7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優(yōu)質(zhì)稻C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20.2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1.34%;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優(yōu)質(zhì)A2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1.8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2.29%。兩年平均畝產(chǎn)542.94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1.88%。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1.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8.73%。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溫室育秧或旱育秧,秧齡45天左右;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畝栽1.2-1.4萬穴,基本苗9-10萬;③合理施肥,重底早追,底肥占60%,蘗肥30%,穗肥10%。一般畝施氮量8-11公斤,N、P、K比例1:0.5:0.5;④淺水栽秧,深水護苗,薄水分蘗,夠苗曬田;⑤及時防治病蟲,重點防治薊馬、螟蟲、稻苞蟲。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20、科稻3號

    (1)品種來源: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四川科杏種業(yè)有限責(zé)任公司用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自育的不育系岡46A與蜀恢362組配而成的中秈早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0.8天,比對照汕窄8號遲2.2天。株高92.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分蘗力強,葉片綠色,葉耳、柱頭紫色。畝有效穗17.7萬,穗層整齊,穗長24.0厘米,每穗著粒156.2粒,結(jié)實率77.4%,千粒重25.42克,谷粒淡黃色,粒形橢圓形,后期轉(zhuǎn)色好。品質(zhì)測定:整精米率62.3%,堊白粒率28%,堊白度4.2%,膠稠度7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7、5、3、2級,頸瘟9、3、7、3級;2004年葉瘟6、1、4、1級,頸瘟9、7、7、1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早熟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496.6公斤,比對照汕窄8號增產(chǎn)10.7%;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86.89公斤,比窄8號增產(chǎn)9.3%;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491.75公斤,比汕窄8號增產(chǎn)10.39%。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87.52公斤,比汕窄8號增產(chǎn)9.82%。

    (4)栽培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合理密植,保證基本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四川海拔在840-1100米的地區(qū)種植。

21、內(nèi)香18

    (1)品種來源:系德農(nóng)正成種業(yè)有限公司用內(nèi)江雜交稻科技開發(fā)中心選育的不育系內(nèi)香2A和恢復(fù)系內(nèi)恢99-14組配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5.9天,較對照汕優(yōu)63長3.2天。株高109.4厘米,株型松散適中,下位葉較窄,上層葉片中寬直立,葉色濃綠,葉緣、葉舌、葉鞘、葉腋、節(jié)間、莖內(nèi)壁紫色,苗期長勢旺,熟期轉(zhuǎn)色好,不早衰,分蘗力強,畝有效穗16.51萬,穗長24.6厘米,每穗著粒155.8粒,結(jié)實率78.4%,千粒重30.3克。品質(zhì)綜合評定為三等。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1、1、5級,頸瘟1、1、1級;2004年葉瘟1、2、2、4級,頸瘟0、0、3、3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中秈遲熟B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54.15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31%;2004年參加中秈遲熟B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65.59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4.10%。兩年平均畝產(chǎn)559.87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4.21%。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9.68公斤,較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6.68%。

    (4)栽培要點:①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秧齡彈性大,以栽中苗為好;②畝栽1.3-1.5萬穴,雙株栽播,基本苗8-10萬,栽播方式以寬窄行為最好,畝有效穗控制在16-20萬穗;③重底早追,注意N、P、K肥搭配使用,忌偏施肥。超高產(chǎn)栽培過磷酸鈣用量不少于25公斤,鉀肥不少于15公斤。④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脫水過早影響品質(zhì)和產(chǎn)量。其它栽培同汕優(yōu)63。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在四川省平壩、丘陵作一季中稻種植。

22、D優(yōu)2362

    (1)品種來源: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D23A與蜀恢362組配育成的中秈早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1天,比對照汕窄8號長3天左右,株高89厘米,分蘗力強,株型適中,后期轉(zhuǎn)色好。穗長23.6厘米,有效穗18.3萬,每穗著粒151.1粒,結(jié)實率77.0%,千粒重26.35克。品質(zhì)測定:整精米率42.5%,堊白率54%,堊白度7.8%,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粉22.4%,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5、1、3、1級,頸瘟9、1、3、1級;2004年葉瘟7、3、5、1級,頸瘟9、7、7、3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01.45公斤,比對照汕窄8號增產(chǎn)11.8%;2004年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485.44公斤,比對照汕窄8號增產(chǎn)9.0%。兩年平均畝產(chǎn)493.45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10.77%,2004年在雨城區(qū)、巴中、閬中、蘆山和峨邊進行生產(chǎn)試驗,5個點平均畝產(chǎn)498.16公斤,比對照汕窄8號增產(chǎn)8.02%。

    (4)栽培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合理密植,保證基本苗;合理施肥,重底早追。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于四川盆周山區(qū)800-1100米地區(qū)種植。

23、D優(yōu)17

    (1)品種來源: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水稻研究所和中國科學(xué)院遺傳與發(fā)育學(xué)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D35A與抗恢527組配育成的中秈中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49天,比對照輻優(yōu)838長1天。株高109厘米,株型松散適中,畝有效穗15.2萬,穗長25.6厘米,每穗著粒150粒,結(jié)實率80%,千粒重29.3克,長粒型。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1.2%,整精米率42.8%,長寬比3.1,堊白米率18%,堊白度2.7%,膠稠度82毫米,直鏈淀含量21.7%。稻瘟性抗性鑒定:葉瘟1-7級,頸瘟1-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中熟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15.5公斤,比對照輻優(yōu)838增產(chǎn)5.32%;2004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57.1公斤,比對照輻優(yōu)838增產(chǎn)7.1%;兩年平均畝產(chǎn)536.3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6.33%,2003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7.1公斤,比對照輻優(yōu)838增產(chǎn)8.5%。

    (4)栽培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合理密植,載足基本苗,畝栽1.5-1.7萬穴,基本苗10-12萬;合理施肥,重底早追,N、P、K搭配;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

    (5)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于四川省中秈中熟雜交稻種植地區(qū)作中熟品種栽培。

24、泰激2號選6

    (1)品種來源:系西昌市良種場選育,于1995年從“泰激2號”中選擇的變異單株,經(jīng)1997-2000年四年的泰激系列和優(yōu)質(zhì)稻品比試驗系統(tǒng)選育而成(后名泰激2號選6)的中秈中熟水稻新品種。

    (2)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中熟常規(guī)稻,在西昌市周邊種植,較汕優(yōu)63早熟3天左右,分蘗力中等,莖桿較硬,中等耐肥,后期轉(zhuǎn)色正常,不易倒伏。株高92厘米左右,每穗著粒125-140粒,結(jié)實率85-90%,千粒重30克左右,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0.5%,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0.8%,粒長6.7毫米,長寬比2.9,堊白米率12%,堊白度0.7%,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0毫米,直鏈淀粉18.1%,蛋白質(zhì)8.5%,達到國頒三級優(yōu)質(zhì)米標準。稻瘟病抗性鑒定:葉瘟:2004年鑒定為4級(省植保所),頸瘟:7級(省植保所),9級(川農(nóng)大)。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2004年參加涼山州中秈中熟組區(qū)試,兩年平均畝產(chǎn)558.9公斤,比對照昌米011增產(chǎn)10.7%。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四個點平均畝產(chǎn)503.5公斤,較對照昌米011增產(chǎn)18%。

    (4)栽培要點:①適期播種,秧齡45-50天;②合理密植,每畝2.5-3.0萬穴;③重底早追,N、P、K配合施用;④科學(xué)管水;⑤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省涼山州一季中秈、中稻地區(qū)種植。

25、岡優(yōu)188

    (1)品種來源:系樂山市農(nóng)牧科學(xué)研究所用岡46A與自育恢復(fù)系樂恢18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2)特征特性:該品種全生育期153.1天,比汕優(yōu)63遲1.2天,株高120.3厘米,株型適中,劍葉直立、葉片寬大,葉鞘紫色。分蘗力中等,畝有效穗13.92萬,每穗著粒數(shù)187.4粒,結(jié)實率79.1%,千粒重28.9克,谷粒黃色,粒形橢圓形。后期較色好,易脫粒。品質(zhì)測定:糙米率80.8%,精米率72.9%,整精米率61.6%,粒長6.0,長寬比2.1,堊白粒率55%,堊白度10.7%,透明度1級,堿消值6.1級,膠稠度7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9%,蛋白質(zhì)含量9.2%,稻瘟病抗性鑒定:2003年葉瘟2、3、6級,頸瘟3、3、7級,2004年葉瘟4、4、5、6級,頸瘟5、5、7、9級。

    (3)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3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C1組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52.3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7.2%。2004年四川省中秈遲熟A2組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65.6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6.72%,兩年省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559.89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6.92%。2004年四川省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3.7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chǎn)9.01%。

    (4)栽培要點:①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35天左右;②合理密植,畝栽0.8-1.2萬穴;③合理施肥,基肥、分蘗肥及穗肥比例4:4:2為宜;④水肥管理宜采用淺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蘗,保水揚花,干濕交替灌溉方式;⑤及時防治病蟲害。

    (5)適宜種植地區(qū):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guān)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版權(quán)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聯(lián)系方式 | 廣告服務(wù)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wǎng)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