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稻179號
皖稻179號(直早03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2。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與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以早秈14×麗粳2號,經系統(tǒng)選育于2003年育成的中熟早秈品種。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雙季早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30.1公斤和445.6公斤,比對照竹青分別增產0.8%和0.1%,均不顯著。2005年安徽省雙季早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9.6公斤,比竹青增產6.2%.一般畝產450公斤左右,適于我省雙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早稻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株高75-80厘米,根系發(fā)達,苗期耐寒性較強;株型適中,葉片挺直,生長清秀,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10粒左右,結實率75%左右,千粒重24克。米質達部頒6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07天左右,比竹青長1-2天,屬中熟早秈類型。感白葉枯病,中抗-中感稻瘟病。
作雙季早稻栽培,一般3月底至4月初播種,秧齡30天,畝栽3.0萬穴,每穴3-4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181號
皖稻181號(2301S/527),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3。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用溫敏核不育系2301S與自育品種527配組,于2001年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秈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28.25公斤和607.1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4.7%和4.97%,均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0.49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3.64%,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劍葉短挺,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65粒,結實率80%,千粒重27.5克;米質12項指標中8項達部頒2級以上優(yōu)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37天左右,與汕優(yōu)63相當??沟疚敛。邪兹~枯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種,秧齡30-35天;每畝栽插2.0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Ⅱ優(yōu)107
Ⅱ優(yōu)107,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4,系南京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用Ⅱ-32A與恢復系W107配組,于2002年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21.78公斤和549.0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6.98%(極顯著)和5.02%(不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5.21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6.46%.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120厘米,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中等,穗大粒多,平均每穗總粒數175粒左右,結實率77%,千粒重27克。米質達部頒3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4天左右??拱兹~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每畝栽插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
Ⅱ優(yōu)416
Ⅱ優(yōu)416,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5.系湖南隆平高科農平種業(yè)有限公司用Ⅱ-32A與恢復系R416配組而成的三系雜交中秈組合。2003年-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32.77公斤和621.7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6.06%(顯著)和7.98%(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6.06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6.62%。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70粒,結實率80%,千實重27克。米質12項指標中7項達部頒2級以上優(yōu)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與汕優(yōu)63相仿。中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183號
皖稻183號(Ⅱ優(yōu)60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6,系安徽喜多收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Ⅱ-32A與恢復系禾恢608配組,于2002年育成的三系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46.22公斤和578.13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11.19%和10.79%,均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2.3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9.74%,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適中,葉片挺直,分蘗力較強,屬穗、粒兼顧型品種,每穗總粒數175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7.5克,米質達部頒3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3天。中抗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中稻栽培,一般4月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
Ⅱ優(yōu)航2號
Ⅱ優(yōu)航2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7。系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以Ⅱ-32A為母本,以衛(wèi)星搭載明恢68干種子進行高空輻射選育而成的GK239為父本,于2001年配組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26.71公斤和618.7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4.85%和7.46%,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5.07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8.35%。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莖桿粗壯,生長繁茂,葉片較長大,穗型較大,平均每穗總粒數180粒左右,結實率78%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質12項指標中9項達部頒2級以上優(yōu)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3天,比汕優(yōu)63長3天左右。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185號
皖稻185號(M29、改良型協(xié)優(yōu)57),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8。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協(xié)青早A為母本,用采取分子標記方法篩選的農藝性狀與2DZ057相仿、直鏈淀粉含量較低的恢復系ZH171配組,于2004年育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5年安徽省驗證試驗,平均畝產558.67公斤,比對照協(xié)優(yōu)57增產2.67%,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約115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適中,劍葉挺窄,葉色前期深綠后期淡綠;分蘗力較強,穗型較大,著粒較密,每穗總粒數165粒左右,結實率85%,千粒重29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直鏈淀粉含量22.3%,比協(xié)優(yōu)57(26.2%)低3.9個百分點。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與汕優(yōu)63相當,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
滁9507
滁9507(天勤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499。系都視達生物技術開發(fā)研究所用II-32A與R9507配組,于2002年育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32.63公斤和597.9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8.25%和13.87%,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81.91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11.58%。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120厘米,株型適中,劍葉短直,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每穗總粒數175粒左右,結實率82%以上,千粒重27克左右,米質達部頒3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3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3天。感白葉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川農1號
川農1號(泰香4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0。系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農大高科農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川農高科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用D62A與蜀恢204配組,于2001年選育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28.50公斤和559.9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9.12%和8.17%,均達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60.80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7.53%,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7厘米左右,葉片適中,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平均每穗165粒左右,結實率80%以上,屬穗、粒兼顧型品種。千粒重27.5克,米質達部頒3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2天左右。感白葉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87號
皖稻187號(豐兩優(yōu)4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1。系合肥豐樂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豐39S×鹽稻四號選于2001年選育而成的兩系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36.39公斤和572.35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8.89%和8.99%,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55.2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6.47%,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厘米,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前期生長清秀;平均每穗總粒數170粒左右,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8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1天左右,與汕優(yōu)63相仿??拱兹~枯病,輕感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
皖稻189號
皖稻189號(廬優(yōu)875、安江6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2。系合肥峰海標記水稻研究所用廬州98A×恢875于2002年選育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39.65公斤和590.07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9.45%和12.37%,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64.29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8.20%。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株型緊湊,生長繁茂,葉片長挺,分蘗力強;平均每穗總粒數165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8.5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5天。感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50天;畝栽2.0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D優(yōu)202
D優(yōu)202(泰優(yōu)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3。系四川農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四川農大高科農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川農高科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用D62A×蜀恢202,于2002年育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35.44公斤和567.85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10. 32%(極顯著)和6.3%(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63.02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7.96%。一般畝產550公斤,適合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株型分散適中,生長繁茂,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60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9克,米質達部頒3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4-5天。中感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91號
晚稻191號(協(xié)優(yōu)009),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4。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協(xié)青早A×2M009,于2002年配組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30.26公斤和607.85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7.85%和15.75%,均達極顯著。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77.75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10.78%。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穗粒兼顧型,每穗總粒數175粒左右,結實率80%以上,千粒重26.5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2天,比汕優(yōu)63長2天。感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雜0152
雜0152(愛豐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5。系成都視達生物技術開發(fā)研究所用協(xié)青早A×0152,于2002年配組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33.09公斤和578.46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9.92%和10.72%,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57.90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6.97%。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株型適中,劍葉中長,直立,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每穗總粒數178粒左右,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7.5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2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39天左右,與汕優(yōu)63相仿。感白葉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93號
皖稻193號(協(xié)優(yōu)52、中農200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6。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協(xié)青早A×0M052,于2002年選育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41.15公斤和598.04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11. 31%和13.88%,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77.26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10.69%。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120厘米,葉色深綠,莖桿粗壯,分蘗力中等;成穗粒較高,每穗總粒數170粒,結實率80%,千粒重29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39天,比汕優(yōu)63略短。中感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195號
皖稻195號(淮兩優(yōu)3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7。系安徽省淮南市種子公司用培矮64S×恢9810,于2000年選育而成的兩系雜交中秈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06.00公斤和611.22公斤,比汕優(yōu)63分別增產0.29%(不顯著)和5.68%(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78.11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10.85%。一般畝產550公斤。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莖桿粗壯,生長繁茂,葉片較長、挺直,分蘗力較強;穗型較大,每穗總粒數175粒,結實率80%,千粒重25克,米質12項指標中有10項達部頒2級以上優(yōu)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6天,比汕優(yōu)63長6天左右??拱兹~枯病和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
皖稻197號
皖稻197號(豐優(yōu)293),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8。系安徽荃銀農業(yè)高科技研究所用農豐A×YR293,于2002年選育而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23.00公斤和631.89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3.66%和9.74%,均達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33.54公斤,比汕優(yōu)63增產2.30%。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15厘米,株型略松散,葉片略披,分蘗力中等;穗形較大,每穗總粒數180粒左右,結實率78%,千粒重27.5克,米質12項指標中有9項達部頒2級以上優(yōu)質米標準。全生育期140天,與汕優(yōu)63相當。感白葉枯病,中感稻瘟病。
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88號
皖稻88號(9201A×R-1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09。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9201A×R-8,于2001年選育而成的三系雜交中粳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粳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54.50公斤和602.00公斤,比對照天協(xié)1號分別減產0.39%和增產1.25%,增減產均不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7.48公斤,比天協(xié)1號增產4.69%。一般畝產500-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中粳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20厘米,莖桿粗壯,劍葉挺舉,分蘗力較強;穗形較大,每穗總粒數165粒,結實率80%,千粒重25-26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51天左右,比天協(xié)1號長3天。感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粳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畝栽2.0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90號
皖稻90號(R96-2),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0。系鳳臺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從西光中選擇的自然變異株,經系統(tǒng)選育于1999年育成的常規(guī)中粳品種。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中粳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43.3公斤和579.88公斤,比對照天協(xié)1號分別減產2.82%(顯著)和2.47%(不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8.92公斤,比天協(xié)1號增產7.00%。一般畝產50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區(qū)作中粳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株高100厘米,株型緊湊,葉片短寬、挺直,葉色濃綠,分蘗力強;每穗總粒數120粒,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7.5 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1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比天協(xié)1號長1天。輕感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一季中粳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5天;畝栽2.0萬穴左右,畝栽基本苗10萬左右。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199號
皖稻199號(2301S/3401),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1。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溫敏核不育系2301S與3401配組,于2000年選育而成的兩系雜交晚秈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晚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19.40公斤和556.50公斤,比對照協(xié)優(yōu)92分別增產3.18%(不顯著)和8.69%(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晚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3.76公斤,比協(xié)優(yōu)92增產5.72%。一般畝產450公斤,適于我省江南作雙晚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95厘米,株型集散適中,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著粒較密,籽粒較小,每穗總粒數130粒,結實率80%左右,千粒重24.5 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1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天協(xié)92長4天。輕感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雙晚栽培,一般6月15日播種,秧齡30天以內;畝栽2.5萬穴左右,每穴2粒種子苗,每畝栽足12-15萬基本苗
皖稻201號
皖稻201號(豐優(yōu)188,農豐優(yōu)18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2。系安徽荃銀禾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用農豐A×YR188配組,于2002年選育而成的雜交晚秈組合。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晚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06.40公斤和523.00公斤,比對照協(xié)優(yōu)92分別增產0.58%和2.15%,均不顯著。2005年安徽省晚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18.02公斤,比協(xié)優(yōu)92增產8.71%。一般畝產450公斤,適于我省沿江江南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雙晚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9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05粒,結實率80%,千粒重28 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1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17天,比協(xié)優(yōu)92長1天。感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雙晚栽培,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種,秧齡30天;畝栽2.5萬穴,每穴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203號
皖稻203號(金奉8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3。系宣城市種子公司用T98A×C29配組,于2003年選育而成的雜交晚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晚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60.50公斤和487.80公斤,比對照協(xié)優(yōu)92分別增產9.47%(極顯著)和4.23%(顯著)。2005年安徽省晚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94.26公斤,比協(xié)優(yōu)92增產3.72%。一般畝產450公斤,適于我省沿江江南作晚稻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10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30粒左右,結實率80%,千粒重25.5 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1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19天左右,比協(xié)優(yōu)92長2-3天。中感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雙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種,秧齡30天;畝栽2.5萬穴,每穴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205號
皖稻205號(新優(yōu)18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4。系安徽荃銀禾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用新星A×YR188配組,于2002年選育而成的雜交晚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晚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40.00公斤和491.20公斤,比對照協(xié)優(yōu)92分別增產5.47%和4.96%,均達顯著水平。2005年安徽省晚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3.72公斤,比協(xié)優(yōu)92增產5.71%。一般畝產450公斤,適于我省沿江江南作晚稻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95-100厘米,株型適中,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20粒,結實率80%,千粒重26 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1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18天,比協(xié)優(yōu)92長1-2天。中抗白葉枯病,輕感稻瘟病。
作雙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種,秧齡30天;畝栽2.5萬穴,每穴2粒種子苗。
皖稻92號
皖稻92號(當育粳2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5。系馬鞍山神農種業(yè)有限公司用武運粳七號×丙96-50,經系統(tǒng)選育于2003年育成的常規(guī)晚粳品種。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雙季晚粳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30.70公斤和464.50公斤,比對照M1148分別增產5.8%和5.9%(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雙季晚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04.22公斤,比M1148增產7.18%。一般畝產400-450公斤,適于雙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作晚稻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75-8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平均每穗總粒數85粒,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8克,易脫粒。米質優(yōu),達部頒2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27天,比M1148短2天左右。感白葉枯病,中抗稻瘟病。
作雙季晚稻栽培,一般6月20日以前播種,秧齡30天;畝栽2.5萬穴左右,每穴2-3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皖稻94號
皖稻94號(花培18),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6。系巢湖市農科所用閔優(yōu)128F1代花粉,通過花粉離體培養(yǎng)和植株的培育,于1999年選育出的晚粳品種。2003-2004年兩年安徽省雙季晚粳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396.00公斤和522.10公斤,比對照M1148分別減產3.9%和增產4.1%。2005年安徽省雙季晚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05.47公斤,比對照M1148增產7.52%。一般畝產400公斤,適于我省雙季稻區(qū)作晚稻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株高85厘米,莖桿粗壯,劍葉挺直,分蘗力較強;每穗總粒數105粒,著粒較密,結實率85%以上,千粒重26.5克,脫粒性中等。米質達部頒3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30天,比M1148長1天。中抗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雙晚栽培,一般6月20日以前播種,秧齡30天;畝栽2.5萬穴左右,每穴2-3粒種子苗。
皖稻96號
皖稻96號(晚粳M002),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7。系安徽省農科院水稻所、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用晚粳M3122×春江03(糯),對F3代種子經離子束輻照處理后再經系統(tǒng)選育育成的常規(guī)粳糯品種。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雙季晚粳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555.00公斤和457.50公斤,比對照M1148分別增產10. 7%和4.3%(極顯著)。2005年安徽省雙季晚粳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386.81公斤,比M1148增產2.57%。一般畝產400-450公斤,適于我省雙季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輕發(fā)區(qū)作晚稻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品種株高85厘米,株型緊湊,莖桿粗壯,葉片挺直,葉色深綠;分蘗力強;穗型較小,每穗總粒數80粒,結實率80%,易脫粒,千粒重27.5克,米質優(yōu),達部頒1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29天,與M1148相當。中感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作雙晚栽培,一般6月20日以前播種,秧齡30天;畝栽2.5萬穴左右,每穴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
皖稻207號
皖稻207號(NH0463、隆科1號),審定編號:皖品審06010518。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試驗站用紅蓮型不育系綠三A與自育恢復系WD-3配組,于2001年育成的雜交中秈組合。2004-2005年兩年安徽省中秈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620.15公斤和540.48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分別增產7.67%(極顯著)和3.38%(不顯著)。2005年安徽省中秈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525.89公斤,比對照汕優(yōu)63增產0.84%。一般畝產550公斤,適于我省一季稻白葉枯病輕發(fā)區(qū)種植。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2006年1月22日審定通過。
該組合株高約120厘米,株型緊湊,莖桿粗壯,葉片長挺,生長清秀,分蘗力中等,穗型較大,平均每穗總粒數175粒,結實率78%以上,千粒重27.5克。米質達部頒4等食用稻品種品質標準。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汕優(yōu)63長4-5天。中抗稻瘟病,感白葉枯病。
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種,秧齡30-35天;畝栽2.0萬穴左右,每穴1-2粒種子苗。注意防治白葉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