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 花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棉2007001
品種名稱:中棉所62
選育單位:安徽中棉種業(yè)長江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中309(鄂荊1號/中棉所12)×sGK9708雜交選配的雜交棉花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8.7天,比對照泗抗3號遲熟0.1天。該品種出苗好,抗逆性較好,乳白花藥,鈴卵圓形,桃中等大。株高125.5厘米,果枝層數(shù)19-21層,單株結鈴39.0個,單鈴重5.3克,衣分42.68%,衣指7.1克,籽指9.7克,霜前花率91.7%。纖維品質(HVICC標準):平均長度29.8mm,整齊度84.9%,比強度30.8cN/tex,伸長率為7.0%,馬克隆值4.7,反射率為74.2%,黃度為8.5,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45.9??菸〔≈?.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5-2006年參加江西省棉花區(qū)試,2005年平均畝產(chǎn)皮棉116.72公斤,比對照泗抗3號增產(chǎn)1.69%;2006年平均畝產(chǎn)皮棉142.87公斤,比對照泗抗3號增產(chǎn)0.99%。
適宜地區(qū):全省棉區(qū)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上中旬搶晴天播種。適時地膜移栽,畝栽1400-2000株。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準施桃肥,增施硼肥。畝施純氮13-17公斤,氮、磷、鉀施肥比例為1.0∶0.5∶1.0。各時期施肥量比例為底肥用氮量占15%,磷、鉀各占30%;追肥用氮量占85%,磷、鉀追肥施量各占70%(其中苗期占25%,蕾期占15%,花鈴期占60%)?,F(xiàn)蕾前每畝施硼肥0.5-1.0公斤。綜合防治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
油 菜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油2007001
品種名稱:贛油雜3號
選育單位: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旱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GN121AB×R210(雜5200系選)雜交選配的雜交油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油菜。全生育期207.6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早熟0.4天。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適應性較好,生長勢、一致性均較好,結莢較密。株高158.5厘米,分枝高度55.0厘米,一次分枝7.3個,全株有效角果數(shù)268.7個,每角粒數(shù)22.2粒,千粒重3.37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22.0µmol/克,芥酸含量0.00%,含油量39.0%。菌核病病株率9.90%,病指4.1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6年參加江西省油菜區(qū)試,2004-2005年度平均畝產(chǎn)130.56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6.56%;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chǎn)116.64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3.14%。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育苗移栽于9月上中旬播種,直播于10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移栽8000-10000株,直播每畝定苗10000-12000株。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臘肥,每畝施復合肥15公斤,磷肥25公斤,硼肥0.5-0.75公斤作底肥;10月下旬苗肥畝施尿素5-7公斤。主要防治菌核病,蚜蟲,菜青蟲等病蟲害。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油2007002
品種名稱:天油雜2號
選育單位: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武漢武大天源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195A(AB1/華雙2號//華雙2號///1141B)×7-23雜交選配的雜交油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油菜。全生育期206.9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早熟1.1天。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適應性較好,生長勢、一致性均較好,結莢較密。株高163.1厘米,分枝高度61.01厘米,一次分枝8.1個,全株有效角果數(shù)295.1個,每角粒數(shù)22.7粒,千粒重3.25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21.9µmol/克,芥酸含量0.00%,含油量40.2%。菌核病病株率8.32%,病指3.09。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6年參加江西省油菜區(qū)試,2004-2005年度平均畝產(chǎn)135.95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10.96%,增產(chǎn)顯著;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chǎn)135.80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20.09%,增產(chǎn)顯著。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育苗移栽于9月15-20日播種,直播于9月25日-10月5日播種。移栽每畝苗床播種0.4-0.5公斤, 苗齡25-30天,每畝栽6000-8000株。每畝施純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10公斤,氧化鉀10公斤,硼肥0.5公斤作底肥。防漬,防旱,中耕除草2-3次。冬前防治蚜蟲和菜青蟲,春后注意清溝排水,花期防治菌核病。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油2007003
品種名稱:潯油8號
選育單位:貴州省油菜研究所
九江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501A×C168(R18×6812)雜交選配的雜交油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油菜。全生育期201.8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早熟0.3天。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適應性較好,生長勢、一致性均較好。株高166.6厘米,分枝高度64.6厘米,一次分枝8.3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62.6個,每角粒數(shù)20.3粒,千粒重4.24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9.9µmol/克,芥酸含量0.61%,含油量38.7%。菌核病病株率8.59%,病指3.08。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5-2007年參加江西省油菜區(qū)試,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chǎn)143.00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12.43%;2006-2007年度平均畝產(chǎn)161.11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7.75%,顯著。兩年平均畝產(chǎn)152.06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9.90%。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育苗移栽于9月上中旬播種,直播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移栽每畝苗床播種0.6-0.8公斤, 直播每畝用種0.25公斤。移栽葉齡為5-6葉,每畝移栽0.6-0.8萬株,每畝直播1.0-1.2萬株。每畝施純氮15-18公斤, 氮、磷、鉀施肥比例1.0:0.5:0.9。磷、鉀肥作基肥,追肥中苗肥和開盤肥占70%左右。增施硼肥,每畝0.5-0.8公斤硼砂結合追肥澆根或0.2-0.3%硼砂水溶液在抽苔和花期葉面噴施2次。綜合防治蚜蟲、菜青蟲、菌核病等病蟲害。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油2007004
品種名稱:蓉雜油6號
選育單位:成都市種子總公司
品種來源:W05A×W056C雜交選配的雜交油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雙低油菜。全生育期201.8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早熟0.4天。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適應性較好,生長勢、一致性均較好。株高162.2厘米,分枝高度63.9厘米,一次分枝7.7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74.5個,每角粒數(shù)20.3粒,千粒重3.58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21.16µmol/克,芥酸含量0.41%,含油量42.0%。菌核病病株率10.84%,病指4.83,菌核病發(fā)病與對照相當。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5-2007年參加江西省油菜區(qū)試,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chǎn)113.19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0.10%;2006-2007年度平均畝產(chǎn)151.16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1.10%。兩年平均畝產(chǎn)132.18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0.67%。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育苗移栽宜在9月15-20日播種,直播在10月上中旬播種。每畝移栽0.6-0.8萬株,每畝直播1.0-1.2萬株。畝施純氮14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氯化鉀10公斤,硼肥0.5公斤。施足基肥,其中硼肥全部作基肥,早追苗肥,重施臘肥,輕施苔肥,防漬,防旱,中耕除草2-3次。冬前防治蚜蟲和菜青蟲,春后注意清溝排水,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油2007005
品種名稱:南油68
選育單位:四川省嘉陵農(nóng)作物品種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05A×R15(99-1/812定向選育)雜交選配的雜交油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油菜。全生育期201.6天,比對照中油雜2號早熟0.5天。該品種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適應性較好,生長勢、一致性均較好,結莢較密。株高166.0厘米,分枝高度67.6厘米,一次分枝7.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shù)259.2個,每角粒數(shù)20.9粒,千粒重4.26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17.88µmol/克,芥酸含量0.64%,含油量41.0%。菌核病病株率7.22%,病指3.26,菌核病發(fā)病好于對照。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5-2007年參加江西省油菜區(qū)試,2005-2006年度平均畝產(chǎn)143.67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12.95%;2006-2007年度平均畝產(chǎn)161.34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7.91%,顯著。兩年平均畝產(chǎn)152.51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chǎn)10.23%。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育苗移栽于9月上中旬播種,直播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種。移栽每畝苗床播種0.6-0.8公斤, 直播每畝用種0.25公斤。10月上中旬移栽,每畝移栽0.6-0.8萬株,每畝直播1.0-1.2萬株。每畝施純氮15-18公斤,氮、磷、鉀施肥比例1.0:0.5:0.9。磷、鉀肥作基肥,追肥中苗肥和開盤肥占70%左右。增施硼肥,每畝0.5-0.8公斤硼砂結合追肥澆根或0.2-0.3%硼砂水溶液在抽苔和花期葉面噴施2次。綜合防治蚜蟲、菜青蟲、菌核病等病蟲害。
西 瓜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西瓜2007001
品種名稱:陽光二號
選育單位:遼寧省名特優(yōu)農(nóng)產(chǎn)品開發(fā)服務中心
品種來源:9401×9402雜交選配的雜交西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中晚熟無籽西瓜,果實發(fā)育期32.0天,平均單瓜重4.3公斤。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抗病性強,坐果較易,商品率88.0%,果實整齊度好,果實圓形,果皮墨綠色。果實剖面好,果肉深紅色,肉質緊,纖維中,汁液中,口感中,果實中心含糖量為10.9%,邊糖7.7%,果皮厚度為1.7厘米,貯運性好。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5年參加江西省區(qū)試;2004年平均畝產(chǎn)2543公斤,比對照黑蜜二號減產(chǎn)2.72%;2005年平均畝產(chǎn)2130公斤,比對照黑蜜二號增產(chǎn)17.61%。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苗齡25-30天,大田定植株行距0.5米×2.0米,畝留苗650株,采取雙蔓或三蔓整枝,選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座果,采取人工授粉提高西瓜的座果率。座果前嚴格整枝、座果后不必太嚴格疏蔓,待果實雞蛋大小時,追膨瓜肥一次,畝施硫酸鉀復合肥20公斤,采收前10天停止?jié)菜麑嵆浞殖墒旌笊鲜衅焚|更佳。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西瓜2007002
品種名稱:雪峰大玉無籽五號
選育單位: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品種來源:2442×BC220雜交選配的雜交西瓜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中晚熟無籽西瓜,果實發(fā)育期35.0天,平均單瓜重4.3公斤。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抗病性中,坐果易,商品率96.0%,果實整齊度好,果實圓形,果皮深綠色。果實剖面好,果肉深紅色,肉質脆,纖維細,汁液中,口感好,果實中心含糖量為11.1%,邊糖8.0%,果皮厚度為1.4厘米,貯運性好。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5年參加國家區(qū)試,兩年平均畝產(chǎn)2698公斤,比對照雪峰花皮無籽增產(chǎn)0.07%;2006年參加江西省西瓜區(qū)試,平均畝產(chǎn)2409公斤,比對照黑蜜二號增產(chǎn)50.99%。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3月底-4月初播種。浸種前先曬2天,催芽應在33-35℃的較高溫度下進行。畝用種量50克左右。真葉2~3片時移栽,要求分級定植,每畝定植550株左右,采用二蔓或三蔓整枝,地膜覆蓋栽培?;十€施腐熟的豬牛糞2000-2500公斤或土雜肥2500-3000公斤,復合肥35-40公斤,尿素10公斤,腐熟的菜枯50-75公斤,采用開溝條施。當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畝施復合肥20-25公斤,作為壯果肥。雌花開放時,用正常二倍體有籽西瓜花粉對其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根據(jù)藤勢一株留果1-2個,總體保持平均每株留1.5個果,適時采收。
辣 椒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椒2007001
品種名稱:更新七號
選育單位:江西農(nóng)望高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93019×97011雜交選配的雜交辣椒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苗期長勢強,早中熟,株高57.7厘米,開展度63.2厘米,始花節(jié)位9-15節(jié),分枝力強,葉色綠,果呈長羊角形,果色綠,果長17.0厘米,果橫徑2.2厘米,果肉厚0.22厘米,單果重23.2克,果面光滑,抗病抗逆性強。田間病死株率2.80%,低于對照。該品種植株田間生長健壯,整齊一致,抗病毒病、炭疽病,果長,果面光滑,果實肉質風味較好,青果、紅果色艷宜鮮食。果空腔小,耐貯運。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5年參加江西省辣椒區(qū)試,2004年平均每畝總產(chǎn)量2011.7公斤,比對照贛豐五號減產(chǎn)10.04%;2005年平均每畝總產(chǎn)量2481.4公斤,比對照贛豐五號減產(chǎn)8.53%。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辣型辣椒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10-11月份播種,每畝大田用種40-50克,苗床每平方米播5克。第二年2-3月移栽大田,單株雙行定植,株距30厘米,畝植3500株。深溝高壟,壟面平整,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鈣鎂磷50公斤和復合肥50公斤作底肥, 定植成活后,可進行除草、培土,每畝可用尿素2.0-2.5公斤、硫酸鉀3.0-3.5公斤,兌水追肥。定植20-25天時每畝可用20公斤硫酸鉀、12公斤尿素、5公斤鉀肥穴施或溝施追肥一次,配合追肥再培土定苗一次。在蟲害防治中,一定要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病害發(fā)生前,有針對性的及時進行防治。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椒2007002
品種名稱:辛香二號
選育單位:江西農(nóng)望高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95012×97015雜交選配的雜交辣椒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苗期長勢強,早熟,株高55.8厘米,開展度59.9厘米,始花節(jié)位9-15節(jié),分枝力強,葉色綠,果呈細羊角形,果色綠,果長14.3厘米,果橫徑1.9厘米,果肉厚0.19厘米,單果重17.3克,果面光滑,抗病抗逆性較強。田間病死株率4.74%,低于對照。該品種植株田間長勢一般,果實稍彎曲,果肉風味較好,果空腔小,耐貯運。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5年參加江西省辣椒區(qū)試,2004年平均每畝總產(chǎn)量2152.7公斤,比對照贛豐五號減產(chǎn)3.74%;2005年平均每畝總產(chǎn)量2424.3公斤,比對照贛豐五號減產(chǎn)10.64%。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辣型辣椒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10-11月份播種,每畝大田用種40-50克,苗床每平方米播5克。第二年2-3月移栽大田,單株雙行定植,株行距35厘米×60厘米,畝植3200株。深溝高壟,壟面平整,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鈣鎂磷50公斤和復合肥50公斤作底肥, 定植成活后,可進行除草、培土,每畝可用尿素2.0-2.5公斤、硫酸鉀3.0-3.5公斤,兌水追肥。定植20-25天時每畝可用20公斤硫酸鉀、12公斤尿素、5公斤鉀肥穴施或溝施追肥一次,配合追肥再培土定苗一次。在蟲害防治中,一定要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病害發(fā)生前,有針對性的及時進行防治。
品種審定編號:贛審椒2007003
品種名稱:辛香三號
選育單位:江西農(nóng)望高科技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95012(GA-11/GJ03)×95012(H23系選)雜交選配的雜交辣椒組合
審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苗期長勢強,株高52.2厘米,開展度60.1厘米,始花節(jié)位7-12節(jié),分枝力強,葉色綠,果呈細羊角形,果色深綠,果長14.5厘米,果橫徑1.9厘米,果肉厚0.21厘米,單果重18.9克,果面光滑,抗病抗逆性較強。田間病死株率5.79%,低于對照。該品種特點是前期結果較多,集中,極早熟。果稍彎曲,果肉風味較好,果肉空腔小,耐貯運,青果、紅果宜鮮食。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4-2005年參加江西省辣椒區(qū)試,2004年平均每畝總產(chǎn)量1854.1公斤,比對照贛豐五號減產(chǎn)17.09%;2005年平均每畝總產(chǎn)量2287.7公斤,比對照贛豐五號減產(chǎn)15.67%。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辣型辣椒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10-11月份播種,每畝大田用種40-50克,苗床每平方米播5克。第二年2-3月移栽大田,單株雙行定植,株行距35厘米×60厘米,畝植3200株。深溝高壟,壟面平整,畝施有機肥3000公斤,鈣鎂磷50公斤和復合肥50公斤作底肥, 定植成活后,可進行除草、培土,每畝可用尿素2.0-2.5公斤、硫酸鉀3.0-3.5公斤,兌水追肥。定植20-25天時每畝可用20公斤硫酸鉀、12公斤尿素、5公斤鉀肥穴施或溝施追肥一次,配合追肥再培土定苗一次。在蟲害防治中,一定要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病害發(fā)生前,有針對性的及時進行防治。
苦 瓜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苦瓜2007001
品種名稱:贛苦瓜1號
選育單位: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Q11-2(長白苦瓜變異株)×A3-4雜交選配的雜交苦瓜組合
認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早熟型苦瓜,初生真葉對生,盾形,綠色,以后的真葉互生,掌狀七裂,綠色。莖蔓生,五棱,綠色,粗1厘米,主蔓長350厘米,生長勢強,分枝力強。雌雄同株異花,主蔓第一雌花節(jié)位7-9節(jié),雌花節(jié)率高,具有2-3節(jié)連續(xù)著生雌花和連續(xù)結果的特性。商品果綠白色,棒形,有光澤,果長35厘米,橫徑6.0厘米,肉厚1.0厘米,單果重400克,果面布滿粒狀瘤,肉質脆嫩,苦味適中,品質優(yōu)良。
產(chǎn)量表現(xiàn):大田生產(chǎn)種植每畝平均總產(chǎn)量2419.17公斤,比當?shù)貙φ掌骄霎a(chǎn)28.23%。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苦瓜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3月中下旬在大棚內(nèi)播種,播種前曬種4-8小時,然后用清水浸種17-20小時,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包好,置于33℃溫度條件下催芽,2-3天種子露白、出芽后即可播于營養(yǎng)缽。4月上中旬定植,苗齡20-25天,栽培行距100厘米,株距60厘米,每畝栽植1100株左右。植株抽蔓后立即搭架,以使立體結果,主蔓1米以下的側蔓全部刪除,并適當剪除中上部過密的側蔓,注意合理引蔓,充分利用光能。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有助于提高產(chǎn)量與品質。注意防治蚜蟲,小地老虎等病蟲害。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苦瓜2007002
品種名稱:贛苦瓜2號
選育單位: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Q9-4(檳城苦瓜自交后代選育)×A13-5雜交選配的雜交苦瓜組合
認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早熟型苦瓜,初生真葉對生,盾形,綠色,以后的真葉互生,掌狀七裂,綠色。莖蔓生,五棱,綠色,粗1厘米,主蔓長350-400厘米,生長強健,分枝力強。單性花,雌雄同株,主蔓第一雌花節(jié)位10-13節(jié),雌花節(jié)率高,具有2-3節(jié)連續(xù)著生雌花和連續(xù)結果的特性。商品果綠色,棒形,長直瘤與粒狀瘤相間排列,端正美觀,色澤光亮,商品性好。果長30-35厘米,橫徑7.0厘米,肉厚1.2厘米,單果重500克。肉質脆嫩,苦味適中,品質優(yōu)良。
產(chǎn)量表現(xiàn):大田生產(chǎn)種植每畝平均總產(chǎn)量3012.87公斤,比當?shù)貙φ掌骄霎a(chǎn)60.30%。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苦瓜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3月中下旬在大棚內(nèi)播種,播種前曬種4-8小時,然后用清水浸種17-20小時,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包好,置于33℃溫度條件下催芽,2-3天種子露白、出芽后即可播于營養(yǎng)缽。4月上中旬定植,苗齡20-25天,栽培行距100厘米,株距60厘米,每畝栽植1100株左右。植株抽蔓后立即搭架,以使立體結果,主蔓1米以下的側蔓全部刪除,并適當剪除中上部過密的側蔓,注意合理引蔓,充分利用光能。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有助于提高產(chǎn)量與品質。注意防治蚜蟲,小地老虎,病毒病,白粉病等病蟲害。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苦瓜2007003
品種名稱:贛苦瓜3號
選育單位: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品種來源:黑3-2(黑子苦瓜自交后代選育)×A13-5雜交選配的雜交苦瓜組合
認定情況:2007年4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早熟型苦瓜,初生真葉對生,盾形,綠色,以后的真葉互生,掌狀七裂,綠色。莖蔓生,五棱,綠色,粗1厘米,主蔓長350厘米,生長強健,分枝力強。單性花,雌雄同株,主蔓第一雌花節(jié)位9-12節(jié),雌花節(jié)率高,具有多個節(jié)位連續(xù)著生雌花的特性。商品果白色,棒形,光澤度好,大粒瘤,商品性狀好。果長25厘米,橫徑7.0厘米,肉厚1.2厘米,單果重400克。肉質脆嫩,苦味適中,品質優(yōu)良。
產(chǎn)量表現(xiàn):大田生產(chǎn)種植每畝平均總產(chǎn)量2520.10公斤,比當?shù)貙φ掌骄霎a(chǎn)22.15%。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苦瓜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3月中下旬在大棚內(nèi)播種,播種前曬種4-8小時,然后用清水浸種17-20小時,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包好,置于33℃溫度條件下催芽,2-3天種子露白、出芽后即可播于營養(yǎng)缽。4月上中旬定植,苗齡20-25天,栽培行距100厘米,株距60厘米,每畝栽植1100株左右。植株抽蔓后立即搭架,以使立體結果,主蔓1米以下的側蔓全部刪除,并適當剪除中上部過密的側蔓,注意合理引蔓,充分利用光能。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有助于提高產(chǎn)量與品質。注意防治蚜蟲,小地老虎,病毒病,白粉病等病蟲害。
花 生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花生2007001
品種名稱:粵油7號
選育單位: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臺南12/粵油79雜交選育的花生品種
認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直立珍珠豆型品種。全生育期128天。該品種株株型緊湊,株高中等、生長勢強。主莖高59.0厘米,分枝性較好,單株分枝數(shù)8.4條。主莖葉數(shù)17片,葉片大小中等,葉色深綠。單株果數(shù)17.2個,飽果率88.4%,雙仁果率75.5%,單仁果率12.9%,百果重232.0克。含油率52.2%。粗脂肪含量52.30%,蛋白質含量26.61%,油酸含量38.54%,亞油酸含量40.96%。田間自然發(fā)病葉斑病2級、銹病2.1級。耐肥抗倒,抗銹病、青枯病能力較強。
產(chǎn)量表現(xiàn):大田測產(chǎn)畝產(chǎn)399.07公斤,比對照品種粵油116增產(chǎn) 27.6%。
適宜地區(qū):贛中南地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春植在春分前后播種,秋植在立秋前后播種。每穴播2粒,每畝播種1.8-2.0萬穴。株行距30厘米×23厘米。施足基肥,畝施有機肥500-750公斤,氯化鉀5公斤或復合肥15-20公斤,尿素5公斤作基肥。視苗情追肥,苗弱可畝追施復合肥10-15公斤。開花后25天噴施多效唑化控,濃度以100mg/kg為宜。播種后3天內(nèi)噴施乙草胺除草劑。開花前中耕除草,有灌溉條件的可在開花前灌溉。結莢后期,如遇干旱,要及時灌水,灌水時間在傍晚灌至半溝水,第二天清晨把水排干。注意防治葉斑病。
蘆 筍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蘆筍2007001
品種名稱:井岡701
選育單位:江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工程中心
品種來源:臺南3號×Backlim雜交選配的雜交蘆筍組合
認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早熟。幼株期180天左右,生長期270天左右,露地栽培成株3月中旬露筍,3月底齊筍,11月底至12月初休眠。該品種為雌雄株混合種,雌、雄比例4:6。植株高大,莖桿直立,株型緊湊,長勢旺盛,株高200厘米,平均第一分枝高度52厘米,不易開散。筍頭鱗片包裹緊密,嫩莖粗細中等、大小整齊,平均莖粗約1.4厘米。筍鱗片稍大、多汁、微甜、質地細嫩,纖維含量少。
產(chǎn)量表現(xiàn):露地栽培每年畝產(chǎn)筍600-1200公斤,大棚栽培每年畝產(chǎn)筍1200-2000公斤。
適宜地區(qū):江西省蘆筍種植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壤土或沙壤土種植。3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后60-80天長至3-5支地上莖時將苗按大小分級帶營養(yǎng)土移栽。作綠蘆筍種植,行距1.3-1.4米,株距0.3米;作白蘆筍種植,行距1.5-1.7米,株距0.3米。移栽前開種植溝,畝施農(nóng)家肥3000-5000公斤和復合肥50公斤左右作基肥。采筍期每株留母莖3-5支。適時打頂防倒伏。追肥結合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及時澆水和追肥。多菌靈或百菌清防治莖枯病和褐斑病,氰戊菊酯防治斜紋夜蛾,樂果乳油防治薊馬。根據(jù)不同栽培方式適時、適量采收。
豇 豆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豇豆2007001
品種名稱:海亞特
選育單位:江西華農(nóng)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A71號豇豆/B73號豇豆雜交選育的常規(guī)豇豆品種
認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屬早中熟品種,春季種植全生育期95-103天。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整齊一致。主側蔓均可結莢,以主蔓結莢為主,分枝力中等,主蔓長250-300厘米。葉色深綠,長卵圓形,始花節(jié)位4-5節(jié),中上層結莢集中,連續(xù)結莢能力強。商品莢嫩綠色,莢長65-70厘米,莢粗0.85厘米,單莢重40克左右,豆莢整齊一致,商品性好。質脆、爽口、風味好。種皮紅褐色、腎形。
產(chǎn)量表現(xiàn):春季生產(chǎn)種植,平均畝產(chǎn)2897.5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chǎn)37.9%;夏季生產(chǎn)種植,平均畝產(chǎn)2838.3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chǎn)43.8%。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露地栽培3月中旬-8月上旬均可播種。深翻土地,起壟種植,行株距為75厘米×30厘米,雙行定植,穴播3-4粒,每穴留苗2-3株,畝用種量1.5-2.0公斤。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鉀肥7.5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作基肥。采收期每隔5-7天追一次復合肥,連追2-3次,每次每畝追施復合肥10公斤。前期少澆水,待苗長到20-25厘米及時搭架,抽蔓后及時引蔓上架,同時注意防蟲防病,前期防菜青蟲,結莢盛期防豆莢螟和鉆心蟲。一般在開花后7-9天可采收上市,以后每隔1-2天采收一次。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豇豆2007002
品種名稱:彩蝶一號
選育單位:江西華農(nóng)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贛豇35變異株/特早30變異株雜交選育的常規(guī)豇豆品種
認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屬早中熟品種,春季種植全生育期90-96天。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整齊一致。主蔓結莢為主,分枝力中等,主蔓長250-300厘米。葉色深綠,闊卵圓形,始花節(jié)位3-4節(jié),連續(xù)結莢能力強。商品莢綠白色,莢長65-70厘米,莢粗0.80厘米,單莢重38克左右,豆莢整齊一致,商品性好??诟写嗄邸⑶逑?、風味好。種皮紅褐色、腎形。
產(chǎn)量表現(xiàn):春季生產(chǎn)種植,平均畝產(chǎn)2853.6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chǎn)35.8%;夏季生產(chǎn)種植,平均畝產(chǎn)2759.9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chǎn)41.1%。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露地栽培3月中旬-8月上旬均可播種。深翻土地,起壟種植,行株距為75厘米×30厘米,雙行定植,穴播3-4粒,每穴留苗2-3株,畝用種量1.5-2.0公斤。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鉀肥7.5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作基肥。采收期每隔5-7天追一次復合肥,連追2-3次,每次每畝追施復合肥10公斤。前期少澆水,待苗長到20-25厘米及時搭架,抽蔓后及時引蔓上架,同時注意防蟲防病,前期防菜青蟲,結莢盛期防豆莢螟和鉆心蟲。一般在開花后7-9天可采收上市,以后每隔1-2天采收一次。
品種認定編號:贛認豇豆2007003
品種名稱:彩蝶二號
選育單位:江西華農(nóng)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贛豇35變異株/A71號豇豆雜交選育的常規(guī)豇豆品種
認定情況:2007年12月通過江西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特征特性:屬早中熟品種,春季種植全生育期93-99天。該品種植株蔓生,生長勢強,整齊一致。主側蔓均可結莢,以主蔓結莢為主,分枝力中等,主蔓長250-300厘米。葉色深綠,闊卵圓形,始花節(jié)位4-5節(jié),中上層結莢集中,連續(xù)結莢能力強。商品莢嫩綠色,莢長60-70厘米,莢粗0.83厘米,單莢重41克左右,豆莢整齊一致,商品性好??诟写嗄?、清香、風味好。種皮紅褐色、腎形。
產(chǎn)量表現(xiàn):春季生產(chǎn)種植,平均畝產(chǎn)2906.3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chǎn)38.3%;夏季生產(chǎn)種植,平均畝產(chǎn)2794.4公斤,比對照之豇28-2增產(chǎn)41.5%。
適宜地區(qū):全省各地均可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露地栽培3月中旬-8月上旬均可播種。深翻土地,起壟種植,行株距為75厘米×30厘米,雙行定植,穴播3-4粒,每穴留苗2-3株,畝用種量1.5-2.0公斤。每畝施有機肥15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鉀肥7.5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作基肥。采收期每隔5-7天追一次復合肥,連追2-3次,每次每畝追施復合肥10公斤。前期少澆水,待苗長到20-25厘米及時搭架,抽蔓后及時引蔓上架,同時注意防蟲防病,前期防菜青蟲,結莢盛期防豆莢螟和鉆心蟲。一般在開花后7-9天可采收上市,以后每隔1-2天采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