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優(yōu)棉168
審定編號:津?qū)徝?008002
品種來源:母本M306從冀棉25中系選,父本KM139從GK-12中系選。M306×KM139組合雜交后代中系統(tǒng)選育而成。
轉(zhuǎn)基因生物名稱:創(chuàng)優(yōu)棉168
選育單位:石家莊市民豐種子有限公司
主要特征特性:轉(zhuǎn)基因常規(guī)棉花品種,植株健壯,株型塔型,較松散,莖稈粗壯,中上部果枝較短,單株果枝11.7臺,葉片大小適中,葉色綠,鈴重6.5克左右,呈卵圓形,籽指10.9克,衣分39.8%。出苗好,子葉肥大,苗勢旺,整個生育期長勢強,整齊度好,后期葉功能好,吐絮早,早熟不早衰,單株結(jié)鈴性強,豐產(chǎn)性好,吐絮肥暢易采摘。2008年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jié)果:耐枯萎?。?7.3%),耐黃萎?。?7.6%)。試驗過程中各試點田間均沒有枯萎病發(fā)生。2008年農(nóng)業(yè)部棉花品質(zhì)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纖維品質(zhì)檢測結(jié)果:上半部絨長29.57毫米,斷裂比強度29.1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4.71,整齊度指數(shù)84.00%,伸長率6.70%,反射率78.00%,黃度7.00,紡紗均勻指數(shù)140.00。屬于Ⅲ型棉花品種。2007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qū)域試驗B組田間表現(xiàn):武清黃萎病病指1.14%,市原種場黃萎病病指5%。2008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qū)域試驗A組田間表現(xiàn):武清黃萎病病指1.36%,市原種場黃萎病病指28.8%。2008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chǎn)試驗田間表現(xiàn):武清黃萎病病指4.61%,市原種場黃萎病病指11.3%。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qū)域試驗B組,五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chǎn)328.72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321.76公斤/畝)增產(chǎn)2.16%,五個試點全部增產(chǎn),增產(chǎn)不顯著,居12個參試品種第二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chǎn)124.06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109.32公斤/畝)增產(chǎn)7.77%,五個試點全部增產(chǎn),居12個參試品種第一位。2008年參加天津市春棉區(qū)域試驗A組,五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chǎn)251.97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232.91公斤/畝)增產(chǎn)8.18%,五個試點全部增產(chǎn),增產(chǎn)極顯著,居11個參試品種第三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chǎn)88.06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80.72公斤/畝)增產(chǎn)9.09%,五個點全部增產(chǎn),居11個參試品種第三位。2008年參加天津市春棉生產(chǎn)試驗,五個試點籽棉平均畝產(chǎn)235.00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221.63公斤/畝)增產(chǎn)6.03%,五個試點全部增產(chǎn),居11個參試品種第二位;五個試點霜前皮棉平均畝產(chǎn)83.34公斤,比對照魯棉研21號(80.42公斤/畝)增產(chǎn)3.63%,五個試點四點增產(chǎn),一點減產(chǎn),居11個參試品種第三位。
栽培技術(shù)要點:
1.適時播種期:4月20日-30日。地膜覆蓋可適當(dāng)提早到4月15日。2.合理密植:以地力水平而定,高則稀,低則密。高水肥地2500株/畝,水肥中等地3000株/畝,旱薄地4000株/畝。3.肥水運籌:施足底肥,初花期及時追肥澆水,重施花鈴肥,補施鉀肥,視情噴施蓋頂肥。4.合理化調(diào):根據(jù)棉田長勢長相,適時、適量噴施縮節(jié)胺。不整枝田塊,要適當(dāng)加大縮節(jié)胺的用量和增加次數(shù)。
適宜種植地區(qū):適宜天津市做一季春棉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