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糜16號(固97S143 )
品種審定編號 寧審糜2007001
品種來源 系固原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從固糜5號變異材料中,經過多年系統(tǒng)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 幼苗莖桿、葉鞘、葉片、穎殼均為綠色,成熟后莖桿、葉鞘、葉片、穎殼均為紫色,主莖高115.1 cm,主莖直徑0.6 cm,主莖節(jié)7.1節(jié),次生根24條。籽草比0.81,葉下披、茸毛較多。側穗型,穗長42 cm,穗莖長17 cm,穗粒數(shù)750粒,穗粒重5.6g,單株粒重5.4g。籽粒小,紅粒,千粒重7.4g,米色淡黃,出米率82%,米質粳性。經品質測定:籽粒含粗蛋白15%,粗脂肪4.97%,粗淀粉3.41%。
生育期104天,屬中早熟品種。幼苗階段耐旱能力較強,抗倒伏,豐產性較好,穩(wěn)產性好。
適宜地區(qū)及產量水平 適宜寧南山區(qū)旱地種植。
2003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154.2kg,較對照寧糜9號減產1.28%;2004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229.2 kg,較對照寧糜9號增產13.24%;2005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242.1kg,較對照寧糜9號增產12.66%;三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208.5kg,較對照寧糜9號增產9.11%;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46.8kg,較對照寧糜9號增產23.15%。
栽培技術要點 (1)施肥:以底肥為主,一般畝施農家肥2000kg,磷酸二銨7kg -10 kg/畝。種肥尿素2.5kg/畝,先播種肥,后播種子,以防止燒苗。(2)播種:年均溫6-7℃半干旱區(qū)5月中旬至6月中旬等雨搶墑播種,年均溫≥7℃地區(qū)5月中旬至7月上旬有雨均可播種。畝播量1.5kg,畝保苗8萬株-10萬株。(3)合理輪作:輪作周期應控制在2-3年以上為宜。(4)田間管理:及時破除土壤表層板結,確保全苗。松土除草,防治麻雀危害。(5)及時收獲:注意把握成熟期,早霜來臨前及時收獲,以防落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