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泰10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01號)
系山東省平邑縣種子有限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PC57/PCH42,母本PC57為美國雜交種自交選育,父本PCH42以國外商品玉米為基礎材料,連續(xù)自交5代選育。該雜交種參加了2003-2004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7處試點26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609.1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14.4%;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9.5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15.0%。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83厘米,穗位平均117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1.8%、倒折率2.2%。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綠色,花藥紫色。果穗柱形,穗長18.5厘米,穗粗5.1厘米,禿頂1.1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5.3行,穗粒數(shù)584粒,白軸,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5.6%,千粒重332.7克,容重723.5克/升。2003-2004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7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7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青枯病40.0%,粗縮病8.8%,黑粉病1.9%,銹病3級。2003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高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06%,粗脂肪含量4.29%,賴氨酸含量0.28%,粗淀粉含量74.07%。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以每畝3500株左右為宜,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為1:4,母本每畝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1200株左右,夏播制種父本適當晚播6-8天。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2.魯單6018(魯農(nóng)審字[2005]002號)
原代號LD6018,系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中國農(nóng)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118/P138,母本118選自美國雜交種,父本P138為外引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3-2004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22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94.8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14.5%;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3.6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6%。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99天,株高平均280厘米,穗位平均126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11.2%、倒折率7.6%。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紅色,花藥淺紫色。果穗中間形,穗長16.5厘米,穗粗5.4厘米,禿頂1.0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3.9行,穗粒數(shù)497粒,紅軸,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6.9%,千粒重326.2克,容重755.5克/升。2003-2004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5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青枯病11.1%,粗縮病1.2%,黑粉病4.0%,銹病5級。2003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青枯病、玉米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96%,粗脂肪含量3.41%,賴氨酸含量0.32%,粗淀粉含量70.8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種植密度每畝4500株左右,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父本每畝1000株,正交制種父母本可同期播種;反交制種父本比母本晚播3-5天。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3.聊玉20(魯農(nóng)審字[2005]003號)
原代號聊玉97-19,系聊城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L113/聊308,母本L113選自美國雜交種與聊120的雜交后代自交選系,父本為自選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3-2004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22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84.9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12.6%;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9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6.2%。 該雜交種株型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1天,株高平均253厘米,穗位平均104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5.0%、倒折率0.7%。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黃綠色,花藥黃帶紫色。果穗筒形,穗長18.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1.0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4.2行,穗粒數(shù)484粒,白軸,黃白粒、半馬齒型,出籽率88.3%,千粒重328.7克,容重744.9克/升。2003-2004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5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7級,青枯病12.2%,粗縮病6.0%,黑粉病11.0%,銹病5級。2003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抗青枯病,抗玉米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9.71%,粗脂肪含量3.91%,賴氨酸含量0.25%,粗淀粉含量74.16%。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比父本早播1天或母本浸種與父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800株左右,父本每畝留苗1200株。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4.金海601(魯農(nóng)審字[2005]004號)
系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山東省種子總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JH2631/武314-8,母本JH2631選自5003/4896的二環(huán)系,父本武314-8選自(黃早四/美國爆裂玉米)/黃早四。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20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83.4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10.0%;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9.8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4.4%。 該雜交種株型緊湊,幼苗葉鞘紫紅色,生育期平均99天,株高平均247厘米,穗位平均98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1.6%、倒折率2.1%。全株葉片數(shù)19-20片,花絲淺紅色,花藥黃色。果穗長筒形,穗長17.3厘米,穗粗4.8厘米,禿頂1.2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5.5行,穗粒數(shù)517粒,白軸,籽粒黃色、硬粒型,出籽率85.2%,千粒重304.2克,容重760.5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7級,小斑病 3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青枯病13.3%,粗縮病1.7%,黑粉病4.6%,銹病3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22%,粗脂肪含量3.67%,賴氨酸含量0.27%,粗淀粉含量72.3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每畝留苗13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5.先行3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05號)
系濟南先行種業(yè)有限公司、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X9601-2/LX9801,母本X9601-2選自國外材料W9601。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11點增產(chǎn)2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84.9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9.6%; 2003年13處試點均增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80.6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6%; 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7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6.2%。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3天,株高平均270厘米,穗位平均101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1.1%、倒折率1.9%。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紅色,花藥紫色。果穗長筒形,穗長19.4厘米,穗粗4.7厘米,禿頂0.9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3.9行,穗粒數(shù)537粒,白軸,黃白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5.4%,千粒重337.8克,容重744.6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青枯病15.7%,粗縮病33.7%,黑粉病2.9%,銹病7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青枯病和玉米黑粉病,感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1.40%,粗脂肪含量5.05%,賴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2.36%。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8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每畝留苗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6.金海604(魯農(nóng)審字[2005]006號)
系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山東省種子總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P138/JH3372,父本JH3372選自沈5003/自330的二環(huán)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10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97.8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11.5%; 2003年13處試點11點增產(chǎn)2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68.4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6.3%;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41.5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13.2%。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紅色,生育期平均108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平均96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0.4%、倒折率0.4%。全株葉片數(shù)19-20片,花絲淺紅色,花藥黃色。果穗柱形,穗長18.9厘米,穗粗4.9厘米,禿頂1.6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4.8行,穗粒數(shù)542粒,紅軸,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5.7%,千粒重325.5克,容重734.5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1級,青枯病19.6%,粗縮病9.5%,黑粉病3.3%,銹病1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和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1.68%,粗脂肪含量4.05%,賴氨酸含量0.34%,粗淀粉含量70.32%。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3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7.魯單8009(魯農(nóng)審字[2005]007號)
原代號LD8009,系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中國農(nóng)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沈137/LX9801。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12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94.6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11.4%; 2003年13處試點10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5.8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7.0%;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3.2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2%。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78厘米,穗位平均125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4.6%、倒折率9.2%。全株葉片數(shù)20片,花絲紅色,花藥紫色。果穗柱形,穗長18.8厘米,穗粗5.2厘米,禿頂0.8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3.8行,穗粒數(shù)502.5粒,白軸,黃白粒、半馬齒型,出籽率84.3%,千粒重360.6克,容重732.6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1級,青枯病20.0%,粗縮病22.2%,黑粉病1.8%,銹病5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38%,粗脂肪含量4.22%,賴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2.53%。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500株/畝,苗期適當蹲苗,水肥條件好時可適當增加密度,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或1:5,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8.魯種99118(魯農(nóng)審字[2005]008號)
系山東省種子總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PL95/LZ01,母本PL95選自美國雜交種W0196,父本LZ01選自(5237/武314)/昌7-2。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10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95.9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11.1%; 2003年13處試點12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0.5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6.7%;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8.9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7.5%。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平均112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4.1%、倒折率1.5%。全株葉片數(shù)19-20片,花絲紫色,花藥淡紫色。果穗中間形,穗長17.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0.5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4.8行,穗粒數(shù)583粒,白軸,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6.9%,千粒重361.4克,容重744.7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1級,青枯病6.5%,粗縮病12.5%,黑粉病30%,銹病0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32%,粗脂肪含量4.57%,賴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1.13%。
栽培技術要點:種植密度3500-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或1:5,第一期父母本同期播種,3天后播第二期父本,母本每畝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9.威玉17(魯農(nóng)審字[2005]009號)
原代號W9917,系威海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齊319/H564, H564選自5003組合的二環(huán)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8點增產(chǎn)5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87.9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9.0%; 2003年13處試點11點增產(chǎn)2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61.8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0%;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3.7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6%。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61厘米,穗位平均112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1.8%、倒折率2.3%。全株葉片數(shù)17-18片,花絲紅色,花藥紅色。果穗粗筒形,穗長17.9厘米,穗粗5.4厘米,禿頂1.9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6.7行,穗粒數(shù)537粒,紅白軸,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4.5%,千粒重350.8克,容重705.8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1級,青枯病20.0%,粗縮病31.8%,黑粉病1.1%,銹病0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中抗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45%,粗脂肪含量3.62%,賴氨酸含量0.36%,粗淀粉含量70.6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300-37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畝留苗4500株左右,父本1100株左右。在威海春播制種時,在母本播后第6天播第一期父本,第10天播第二期父本。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0.先行5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10號)
系濟南市先行種業(yè)有限公司、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X1902/LX9801,母本X1902選自齊319/齊302的二環(huán)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3-2004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7處試點24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86.7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5%;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4.0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4.8%。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1天,株高平均267厘米,穗位平均101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2.5%、倒折率2.8%。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紅色,花藥黃色。果穗長筒形,穗長19.7厘米,穗粗5.0厘米,禿頂0.7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4.0行,穗粒數(shù)525粒,白軸,黃白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6.3%,千粒重365.7克,容重742.4克/升。2003-2004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7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5級,小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青枯病37.3%,粗縮病13.1%,黑粉病1.2%,銹病7級。2003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08%,粗脂肪含量3.89%,賴氨酸含量0.25%,粗淀粉含量74.96%。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3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或1:5,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1.登海6102(魯農(nóng)審字[2005]011號)
原代號DH6102,系萊州市農(nóng)科院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DH4866/DH62,母本DH4866是以7922/478組成基本材料經(jīng)多代自交選育,父本DH62是以丹340/4221組成基本材料經(jīng)多代自交選育。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17點增產(chǎn)6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3.2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8.1%;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5.5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5.1%。
該雜交種株型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2天,株高平均271厘米,穗位平均119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1.2%、倒折率1.9%。全株葉片數(shù)20-21片,花絲淺紫色,花藥淺紫色。果穗筒形,穗長16.0厘米,穗粗5.1厘米,禿頂0.8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6.7行,穗粒數(shù)541粒,白軸,籽粒黃色、半硬粒型,出籽率84.7%,千粒重301.9克,容重749.7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1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青枯病5.6%,粗縮病1.9%,黑粉病5.6%,銹病5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中抗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27%,粗脂肪含量4.28%,賴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2.6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500-40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或2:5,在母本出齊苗后播第一期父本,第二期父本比第一期父本晚播5天,母本每畝留苗4000-4500株左右,父本1200-15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2.33B75(魯農(nóng)審字[2005]012號)
原代號X1150T,系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PH224/PH2P8,均為自有自交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19點增產(chǎn)4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5.7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7.9%;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6.5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8.8%。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粉紅色,生育期平均101天,株高平均298厘米,穗位平均123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3.1%、倒折率2.0%。全株葉片數(shù)20片,花絲綠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形,穗長17.2厘米,穗粗4.6厘米,禿頂1.1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4.7行,穗粒數(shù)461粒,紅軸,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5.9%,千粒重343.0克,容重747.3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5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青枯病1.1%,粗縮病0.5%,黑粉病0.6%,銹病3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感小斑病、大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感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9.58%,粗脂肪含量3.90%,賴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3.06%。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500-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或2:6,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3.M9(魯農(nóng)審字[2005]013號)
原代號孟9731,系孟山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F229/昌7-2,母本選自FB7/ML346, FB7和ML346均為孟山都自交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10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91.9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9.8%; 2003年13處試點9點增產(chǎn)4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0.5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6.0%;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8.2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5.6%。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6天,株高平均268厘米,穗位平均123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3.4%、倒折率2.4%。全株葉片數(shù)19片,花絲粉色,花藥紫色。果穗筒形,穗長17.0厘米,穗粗5.1厘米,禿頂0.6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6.5行,穗粒數(shù)588粒,穗軸紫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7.2%,千粒重317.7克,容重762.3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5級,小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1級,青枯病50.0%,粗縮病43.5%,黑粉病12.9%,銹病1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抗青枯病,中抗玉米黑粉病,高感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00%,粗脂肪含量3.55%,賴氨酸含量0.29%,粗淀粉含量73.82%。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500-40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種,西北制種母本每畝留苗5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4.LN1(魯農(nóng)審字[2005]014號)
系萊陽市種子公司、萊陽農(nóng)學院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L496/L172,母本L496為XL80選育出的1032、1029、1137等輪回選擇育成,父本L172是利用H21/W153回交2代作為基本材料自交選育。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均增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6.2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7.5%;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04.4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6.7%。
該雜交種株型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0天,株高平均284厘米,穗位平均114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0.9%、倒折率3.9%。全株葉片數(shù)20片,花絲紅色,花藥紅色。果穗錐形,穗長16.3厘米,穗粗4.8厘米,禿頂0.2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5.1行,穗粒數(shù)517粒,白軸,籽粒黃色、硬粒型,出籽率84.3%,千粒重303.0克,容重765.0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5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青枯病15.6%,粗縮病0.6%,黑粉病3.6%,銹病5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中抗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感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2.35%,粗脂肪含量4.21%,賴氨酸含量0.30%,粗淀粉含量71.2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春制種母本早播11-12天,母本出苗后播父本,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5.泉星2101(魯農(nóng)審字[2005]015號)
原代號Q2101,系濟南市種子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HE9643-4311/招295,母本HE9643-4311為法國雜交種HE9643 F2代自交選育,父本招295引自招遠市種子公司,選自丹340/515。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18點增產(chǎn)5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68.3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7.2%;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7.4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9.3%。
該雜交種株型緊湊,幼苗葉鞘淡紫色,生育期平均103天,株高平均280厘米,穗位平均127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2.1%、倒折率6.9%。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粉色,花藥淺紫色。果穗長錐形,穗長16.2厘米,穗粗4.8厘米,禿頂1.0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5.7行,穗粒數(shù)522粒,白軸,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6.7%,千粒重294.5克,容重721.5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7級,小斑病5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青枯病12.2%,粗縮病0.4%,黑粉病1.1%,銹病3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大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感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16%,粗脂肪含量4.21%,賴氨酸含量0.32%,粗淀粉含量69.58%。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父母本同期播種,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6.先行2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16號)
系濟南市先行種業(yè)有限公司、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X9508-1/LX9801,母本X9508-1是從5003/齊319連續(xù)套袋自交選育。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2002年 13處試點11點增產(chǎn)2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76.5公斤,比同組對照魯單50增產(chǎn)7.5%; 2003年13處試點11點增產(chǎn)2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63.8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4.8%;2004年參加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27.1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10.7%。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4天,株高平均260厘米,穗位平均96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5.9%、倒折率1.5%。全株葉片數(shù)21片,花絲紅色,花藥紫紅色。果穗長筒形,穗長18.6厘米,穗粗5.2厘米,禿頂1.0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5.3行,穗粒數(shù)528粒,紅軸,黃白粒、半馬齒型,出籽率83.4%,千粒重349.7克,容重727.5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6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1級,彎孢菌葉斑病1級,青枯病6.7%,粗縮病54.4%,黑粉病3.3%,銹病1級。2002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高抗青枯病、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2.98%,粗脂肪含量3.77%,賴氨酸含量0.33%,粗淀粉含量70.06%。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0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或1:5,夏播制種母本播種5天后播種父本,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7.淄玉2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17號)
原代號淄博2號,系淄博魯中農(nóng)作物研究所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3178/黃801,母本3178是從5003/齊319測交種中連續(xù)套袋自交選育,父本黃801為LX9801改良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2-2003年全省雜交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23處試點18點增產(chǎn)5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565.2公斤,比同組對照掖單4號增產(chǎn)6.0%;2004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619.6公斤,比同組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9.4%。
該雜交種株型緊湊,幼苗葉鞘淺綠色,生育期平均97天,株高平均256厘米,穗位平均95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0.1%、倒折率4.9%。全株葉片數(shù)18-19片,花絲綠色,花藥黃色。果穗長筒形,穗長17.3厘米,穗粗4.8厘米,禿頂0.7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4.9行,穗粒數(shù)515粒,白軸,黃白粒、半馬齒型,出籽率87.8%,千粒重298.9克,容重722.5克/升。2002-2003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23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1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青枯病55.1%,粗縮病4.6%,黑粉病1.7%,銹病5級。2002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感大斑病,中抗彎孢菌葉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9.85%,粗脂肪含量4.31%,賴氨酸含量0.31%,粗淀粉含量70.83%。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4000-45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先播父本,3天后再播母本,母本每畝留苗5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8. 皖玉7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18號)
系濟南永豐種業(yè)有限公司引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A26/沈137,母本A26選自308/112二環(huán)系。該雜交種2000年通過安徽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4年參加山東省雜交玉米引種試驗,8處試點均增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646.1公斤,比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12.1%。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2天,株高平均277厘米,穗位平均109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3.6%、無倒折。全株葉片數(shù)20片,花絲紅色,花藥紫色。果穗筒形,穗長20.4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6.3行,穗粒數(shù)609粒,紅軸,籽粒黃色、半馬齒型,出籽率86.2%,千粒重363.1克,容重755.9克/升。2004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一年8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青枯病1.0%,粗縮病1.0%。2004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分析,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3.20%,賴氨酸含量0.37%,粗淀粉含量70.10%。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2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比父本早播3天,母本每畝留苗4000株左右,父本10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中上肥水地塊上推廣利用。
19.東單60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19號)
系遼寧東亞種業(yè)有限公司選育的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A801/丹598,母本A801為丹9042/(丹9046/墨黃9)選系,父本丹598為外引系。該雜交種2004年通過安徽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4年參加山東省雜交玉米引種試驗,8處試點7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604.1公斤,比對照農(nóng)大108增產(chǎn)4.8%。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108天,株高平均285厘米,穗位平均116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0.1%、無倒折。全株葉片數(shù)20-21片,花絲紅色,花藥黃色。果穗紡錘形,穗長18.1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8.1行,穗粒數(shù)682.4粒,紅軸,籽粒黃色、馬齒型,出籽率86.5%,千粒重286.9克,容重674.0克/升。2004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一年8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青枯病2.0%,粗縮病1.0%。2004年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高抗大斑病,抗彎孢菌葉斑病和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分析,粗蛋白含量10.50%,粗脂肪含量3.70%,賴氨酸含量0.35%,粗淀粉含量69.40%。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密度3000株/畝,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5,第一期父本(2/3)與母本同期播種,在第一期父本萌動(約3-4天)播第二期父本,母本每畝留苗3750株左右,父本750株左右。 在魯南、魯西南、魯中、魯北、魯西北地區(qū)作為麥田套種品種推廣利用。
20.西星黃糯6號(魯農(nóng)審字[2005]020號)
系山東登海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種子分公司選育的糯玉米一代雜交種。組合為HN8972-2-2/HN196-3, 母本HN8972-2-2是用BN12-2(親緣為東北糯玉米×4021后代的白粒糯質自交系)作母本,用常規(guī)黃粒自交系8972-12-1(親緣為3189×陜8972(K11)二環(huán)系)作父本組成基本材料選育的黃粒糯質型自交系;父本HN196-3是用196作母本,用早黃糯優(yōu)良單株作父本組成基本材料選育的黃改類型糯質自交系。該雜交種參加了2001-2002年全省特種玉米區(qū)域試驗,兩年11處試點6點增產(chǎn)5點減產(chǎn),籽粒平均畝產(chǎn)551.6公斤,比對照魯糯6號增產(chǎn)1.1%;2004年生產(chǎn)試驗,4處試點3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籽粒平均畝產(chǎn)563.4公斤,比對照魯糯6號增產(chǎn)3.6%。
該雜交種株型半緊湊,幼苗葉鞘紫色,生育期平均99天,株高平均241厘米,穗位平均101厘米,試點調(diào)查:平均倒伏率0.1%、無倒折。全株葉片數(shù)20片,花絲紅色,花藥淡紫色。果穗中間形,穗長17.4厘米,穗粗4.6厘米,禿頂1.1厘米,穗行數(shù)平均15.8行,穗粒數(shù)563粒,紅軸,黃粒、硬粒型,出籽率83.5%,千粒重302.8克。2001-2002年試點田間自然發(fā)病調(diào)查結果(兩年11處試點)最大值為:大斑病1級,小斑病3級,彎孢菌葉斑病3級,青枯病1.5%,粗縮病3.1%,黑粉病2.1%,銹病0級。2002委托河北省農(nóng)科院植保所(國家黃淮海夏玉米區(qū)試抗病性指定鑒定單位)進行抗病性鑒定,結果為: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彎孢菌葉斑病,高感青枯病,高抗玉米黑粉病和矮花葉病。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粗蛋白含量10.9%,粗脂肪含量5.07%,賴氨酸含量0.33%,粗淀粉含量70.62%,直鏈淀粉/總淀粉為0。
栽培技術要點:為保證產(chǎn)品的糯性和商品性,應與其他類型玉米品種隔離種植;適宜密度 3500-5000株/畝,生產(chǎn)力水平越高,種植密度相應增大;其它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措施。 制種技術要點:父母本行比1:4,第一期父本與母本同期播種,春播制種時在母本播種7天后再播第二期父本,夏播制種時在母本播種3-4天后再播第二期父本,母本每畝留苗5000株左右,父本1200株左右。 在全省適宜地區(qū)作為支鏈淀粉專用黃糯玉米品種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