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豐雜312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1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雜312”,屬中熟陸地棉雜交一代種,由大豐市金禾良種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蘇棉12號選系1021為母本,泗棉3號與蘇A218雜交后代23系為父本配組,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枯萎病輕病區(qū)、非黃萎病區(qū)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55.4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5.1%,皮棉畝產101.2公斤,較對照增產12.2%,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44.9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7.1%,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7.3%,皮棉畝產98.0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2.1%,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3.4%。
出苗較好,子葉中等偏大,葉色綠,全生育期長勢強。株形塔形,植株較高,莖桿粗壯。葉片較大,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8天,株高113.8厘米,果枝18.2臺,單株成鈴24.9個,單鈴子棉重5.9克,大樣衣分39.7%,小樣衣分40.7%,子指10.6克,霜前花率89.3%。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3毫米,馬克隆值5.1,斷裂比強度30.7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5。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11.9,黃萎病指42.9,耐枯萎病,感黃萎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一般在3月底到清明前后搶晴播種。
2、合理密度。移栽密度高肥力田塊1500株/畝左右,中等肥力田塊1800株/畝左右,低肥力田塊2000株/畝左右。
3、科學施肥。全生育期畝用純氮25公斤左右、氯化鉀25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0公斤左右?;室杂袡C肥或復合肥為主,花鈴肥以氮肥為主,配施磷、鉀、微肥,適當增加鉀肥比例。
4、適當化控。遵循少量多次輕控的原則。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
2、德棉800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2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德抗雜一號”,屬中熟陸地棉雜交一代種,由合肥同富種子開發(fā)有限公司和德農正成種業(yè)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以蘇棉6號選系蘇6×泗棉4號選系皖04配組,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枯萎病輕病區(qū)、非黃萎病區(qū)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42.8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9.4%,皮棉畝產100.7公斤,較對照增產11.6%,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37.0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3.6%,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3.5%,皮棉畝產96.9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1.0%,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2.2%。
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較強。株形塔形,植株較高,莖桿粗壯。葉片較大,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較小,卵圓形,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8天,株高113.8厘米,果枝18.6臺,單株成鈴26.7個,單鈴子棉重5.4克,大樣衣分41.5%,小樣衣分42.7%,子指9.6克,霜前花率84.7%。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0毫米,馬克隆值4.8,斷裂比強度30.2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3。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10.9,黃萎病指39.4,耐枯萎病,感黃萎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要求在4月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移栽。
2、合理密度。大田移栽密度1600-2000株/畝,提倡單壟栽培,放大行距。
3、科學施肥。平衡施肥,底肥施足有機肥,重施花鈴肥,氮、磷、鉀配合施用。
4、適當化控。一般田塊化控2-3次,分別在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頂后各化控一次。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
3、蘇雜棉66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3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ZJ0466”,屬中熟陸地棉雜交一代種,由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太8033×冀308配組,于2003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枯、黃萎病輕病區(qū)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41.1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5.5%,皮棉畝產96.7公斤,較對照增產3.5%,2004年增產極顯著,2005年減產顯著;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34.9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1.2%,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1.9%,皮棉畝產96.0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減產0.1%,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1.8%。
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穩(wěn)健。株形塔形,植株高大,莖桿粗壯。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8天,株高118.8厘米,果枝18.1臺,單株成鈴25.4個,單鈴子棉重6.0克,大樣衣分40.1%,小樣衣分40.9%,子指10.7克,霜前花率89.8%。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7毫米,馬克隆值4.8,斷裂比強度30.6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8。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16.8,黃萎病指33.1,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3月底至4月上旬干籽播種。
2、合理密度。移栽密度1800-2000株/畝,肥水條件好的田塊可降至1500-1700株/畝。
3、科學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重施花鈴肥(分兩次施,前輕后重),打頂后補施長桃肥。花鈴期結合化控噴葉面肥(0.2%磷酸二氫鉀)1-2次,以防早衰。
4、適當化控。全生育期化控3-4次,縮節(jié)胺用量一般蕾期0.8-1.0克,花鈴期1.5-2.0克,打頂后2.0-3.0克。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
4、寧雜棉3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4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MR3”,屬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由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創(chuàng)世紀轉基因技術有限公司以蘇棉12號與抗病材料R2018雜交后代1016為母本,以GK19為父本配組,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黃萎病輕病區(qū)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45.0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7.2%,皮棉畝產97.8公斤,較對照增產4.7%,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51.7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8.5%,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9.9%,皮棉畝產100.9公斤,較對照泗雜3號增產5.1%,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7.5%。
出苗一般,全生育期長勢強。株形塔形,植株較高,莖桿較粗壯。葉片中等大小,缺刻明顯,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卵圓形,中等大小,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6天,株高116.6厘米,果枝18.1臺,單株成鈴26.6個,單鈴子棉重5.7克,大樣衣分40.0%,小樣衣分41.0%,子指10.0克,霜前花率90.3%。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1毫米,馬克隆值4.7,斷裂比強度28.8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0。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5.7,黃萎病指24.4,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接近高抗棉鈴蟲。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3月底至4月上旬干籽播種。
2、合理密度。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的田塊,移栽密度1600-2000株/畝,肥力較差田塊適當增加密度。
3、科學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早施重施花鈴肥,補施蓋頂肥。一般皮棉產量在100公斤/畝以上,施肥總量為純氮18-20公斤/畝,五氧化二磷10-13公斤/畝,氧化鉀15公斤/畝。
4、適當化控。一般可在蕾期、初花期、盛花結鈴期及打頂后分別進行化控,具體次數和劑量要根據棉花的長勢長相和天氣而定。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
5、徐雜3號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5
二、來源與類型 屬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由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徐412×GK19配組,于2000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枯、黃萎病輕病區(qū)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范圍推廣。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1-2002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73.4公斤,較對照泗棉3號增產16.2%,皮棉畝產109.0公斤,較對照增產3.8%,兩年增產均達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83.6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7.7%,皮棉畝產110.7公斤,較對照增產0.7%。
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強。株形塔形,較松散,植株較高,莖桿粗壯。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45天,株高111.2厘米,果枝17.5臺,單株成鈴26.4個,單鈴子棉重5.9克,大樣衣分39.9%,小樣衣分40.7%,子指10.8克,霜前花率83.8%。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8毫米,馬克隆值4.8,斷裂比強度29.8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1。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11.5,黃萎病指26.9,耐枯萎病,耐黃萎病。接近高抗棉鈴蟲。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3月底至4月上旬干籽播種,5月上旬移栽。地膜直播4月中旬播種。
2、合理密度。以1800-2200株/畝為最適密度。
3、科學施肥。施肥種類要氮、磷、鉀相配合,每畝施純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8-10公斤。施用方法上氮肥基追比例4:6,重施花鈴肥。
4、適當化控。每畝用縮節(jié)胺純品7-9克,分別于盛蕾期1-1.2克,初花期1.5-2克,盛花結鈴期和封頂期各2克,進行化學調控。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
6、蘇棉2186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6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ZJ2186”,屬中熟陸地棉常規(guī)品種,由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以蘇棉12/海島棉7124//9604雜交,于2003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枯萎病輕病區(qū)、非黃萎病區(qū)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35.3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7.9%,皮棉畝產89.8公斤,較對照增產1.0%,2004年減產不顯著,2005年增產極顯著;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56.6公斤,較對照泗抗1號增產15.3%,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6.0%,皮棉畝產101.4公斤,較對照泗抗1號增產12.6%,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1.1%。
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穩(wěn)健。株形塔形,株高中等。葉片較大,葉色較深。結鈴性較強,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1天,株高108.0厘米,果枝17.3臺,單株成鈴23.3個,單鈴子棉重5.8克,大樣衣分38.2%,小樣衣分38.8%,子指10.9克,霜前花率89.0%。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3毫米,馬克隆值4.8,斷裂比強度32.2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7。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18.3,黃萎病指37.2,耐枯萎病,感黃萎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3月底至4月上旬選晴好天氣干籽播種。
2、合理密度。中等肥力的田塊2000-2200株/畝,高肥力田塊1800-2000株/畝,低肥力田塊2200-2500株/畝。
3、科學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輕施苗肥,穩(wěn)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長桃肥。有機肥與無機肥合理搭配,氮、磷、鉀合理搭配,氮鉀比1∶1。
4、適當化控。一般在蕾期、花鈴期和打頂后各用一次縮節(jié)胺,縮節(jié)胺畝總用量7-8克。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
7、大豐18
一、審定編號 蘇審棉200707
二、來源與類型 原名“1038”,屬中熟陸地棉常規(guī)品種,由大豐市棉花原種場以渝棉1號/泗棉3號選系303雜交,于2002年育成。
三、適應范圍 適宜江蘇省非黃萎病區(qū)種植。
四、產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參加江蘇省區(qū)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46.7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3.1%,皮棉畝產99.2公斤,較對照增產11.6%,兩年增產均達極顯著水平;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48.0公斤,較對照泗抗1號增產11.4%,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12.1%,皮棉畝產98.8公斤,較對照泗抗1號增產9.7%,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8.2%。
出苗一般,全生育期長勢較強。株形塔形,植株較高。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省區(qū)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31天,株高114.1厘米,果枝16.4臺,單株成鈴24.6個,單鈴子棉重5.8克,大樣衣分40.2%,小樣衣分41.3%,子指10.3克,霜前花率88.2%。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4毫米,馬克隆值4.9,斷裂比強度28.6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34。病圃鑒定結果:枯萎病指8.8,黃萎病指39.2,抗枯萎病,感黃萎病。
五、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清明節(jié)前后選晴好天氣干籽播種。
2、合理密度。高肥力田塊1500-1800株/畝,中等肥力田塊2000株/畝左右,低肥力田塊適當增加密度。簡化栽培1500株/畝左右,每株留與行向相交的公枝2臺,公枝先于主莖10-15天打頂(一般7月20日左右)。
3、科學施肥。施足有機底肥,配施氮、磷、鉀肥和微肥,重施花鈴肥,看苗補施蓋頂肥。全生育期畝用純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5-8公斤,氧化鉀20-25公斤,
4、適當化控。看天時,靈活應用調節(jié)劑。一般苗期以促進生長為主,中后期以控制生長為主。化控用量,打頂前輕控為宜,打頂后重控。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并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