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種單位:涼山州西昌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合作88(I-1085×BLK2)于1990年由云南會澤縣農(nóng)技中心和云南師大薯類作物研究所單株選育而成。2001年通過云南省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滇馬鈴薯5號。涼山州西昌農(nóng)科所2001年從云南會澤引進。
(3)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118天,較對照米拉長2天。平均株高83.7厘米,株型直立,莖稈淺紫色,主莖3~6個,莖粗1.1~1.3厘米。葉綠色,復葉較大,側小葉3~4對,排列緊密,茸毛中等?;?微香。花序總梗較長、硬,分枝3個,每個分枝著生6~9朵小花,花柄節(jié)紫色;花萼5瓣,較尖;花冠紫色,大小中等;雄蕊橙黃色,柱頭較長,天然結實性較弱。薯形長橢圓,紅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少,結薯集中,薯塊商品率高,平均大中薯率為78.3%,休眠期長,耐貯藏。該品種抗卷葉病毒、輕花葉病毒及晚疫病。薯塊干物質含量26.4%、粗蛋白2.2%。
(4)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5年涼山州區(qū)試,四點平均畝產(chǎn)2252.1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chǎn)20.3%,增產(chǎn)點率100%;2006年區(qū)試,五點平均畝產(chǎn)2294.0公斤,比對照“米拉”增產(chǎn)5.5%,增產(chǎn)點率60%;兩年平均畝產(chǎn)2273.1公斤,比對照增產(chǎn)12.3%,增產(chǎn)點率77.8%。2007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575.6公斤,比對照“米拉”增1.7%,與區(qū)試結果基本一致。
(5)栽培要點:該品種需肥量較大,宜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壟作栽培種植。提倡整薯播種,畝植4000~5000(窩)株。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底肥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15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硫酸鉀15公斤或馬鈴薯專用復合肥80 公斤。出苗后25天(苗高10厘米左右),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畝施尿素5~7.5公斤提苗,現(xiàn)蕾至盛花期畝用磷酸二氫鉀0.2公斤、尿素1公斤兌水60公斤根外追肥。及時中耕、除草、培土,防病治蟲,適時收獲。
6、適宜種植地區(qū):涼山州海拔2000米以上的適宜種植區(qū)春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