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紫菀
品種名稱:渝紫菀1號
申 請 者:重慶市農業(yè)科學院
育 種 者:柯劍鴻、宋寧寧、杜倫靜、陳加倫、李筱姣、焦大春、王長生、周見、彭艷、唐鑫
品種來源: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大楊鎮(zhèn)野生居群
特征特性:莖葉互生,無柄,葉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花為頭狀花序,傘房狀排列,有長梗,梗上密生短剛毛,舌片藍紫色,先端3淺列,基部呈管狀,管狀花黃色,先端5齒裂;瘦果,呈三角狀倒卵形,扁平,紫褐色;渝紫菀1號,株高約26.8cm,基部漸窄成長柄,連柄長約13.3cm、葉長約14.4cm、葉寬約4.9cm,中部葉橢圓狀匙形,基部漸窄成長柄,中部葉的連柄長約22.7cm、葉長約26.0cm、葉寬約9.0cm、側葉脈對數約6.9對,全緣有淺齒;根呈紫紅色,最長根約26.4cm,根最粗直徑約2.5mm、根中部直徑約2.5mm、基部根莖數約6.4個。
產量表現:2021~2022年重慶市兩年區(qū)試,渝紫菀1號鮮重產量為744.6kg/667m2,較對照628.5kg/667m2提高18.5%;浸出物含量為57.4%,紫菀酮含量為0.19%,對照分別為56.6%與0.17%,浸出物含量較對照提高1.4%,紫菀酮含量較對照提高11.8%。以地上部分干枯倒苗為采收標準,從種植到采收約275d。
栽培要點:宜選擇土層深厚、地勢平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腐殖質含量高的壤土或沙壤土。施腐熟有機肥500kg~1000kg/667m2、復合肥50kg/667m2為基肥。2月下旬3月上中旬在土地化凍后栽種,種苗切成 6cm~10cm的小段,每段有2個~3個芽眼,采用條播或穴播,覆土栽培,種植密度為7408株/667m2。栽植后應及時補苗,發(fā)現缺株,應及時補栽同齡苗,保證苗全苗齊,中耕除草2-3次,追肥應在一個生長期內進行2次,每次施復合肥20kg~30kg/667m2。病蟲害較少,防治可噴施1~3次甲基硫菌靈與高效氯氟氰菊酯;當年10下旬至12月采收,陰干、烘干(不超過50℃)均可。
適宜在重慶海拔500m~1500m的陰坡濕地區(qū)域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