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晉春17號
申請者: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育種者: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春小麥3284/冬小麥航5697。試驗名稱為“太1407”。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 99天,比對照品種晉春15號早熟2~3天。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平均株高83.9厘米,株型半緊湊,莖稈彈性好。莖葉無蠟質,旗葉窄長下披,穗層整齊,灌漿速度快,熟相好。穗紡錘形,平均穗長9.8厘米,無芒。籽粒長圓形、白殼、白粒、半硬質、飽滿度好。一般畝穗數(shù) 35萬~40萬,平均穗粒數(shù)36.7粒,千粒重41.3克。
2016年、2017年山西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菌鑒定,輕感葉銹病、條銹病,中感白粉病。2015年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哈爾濱)檢測,籽粒容重822克/升,籽粒粗蛋白(干基)13.79%,面粉濕面筋(以14%水分計)28.4%,面團穩(wěn)定時間2.2分鐘。
產量表現(xiàn):2015年參加山西省春小麥中北部水地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411.9千克,比對照晉春15號增產5.9%;2016年續(xù)試,平均畝產415.1千克,比晉春15號增產8.8%;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413.5千克,比晉春15號增產7.8%。2017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7.6千克,比晉春15號增產6.3%。
栽培技術要點:5厘米地溫穩(wěn)定通過1℃即可播種﹙頂凌播種﹚,大同、朔州、忻州地區(qū)為3月中下旬播種,晉中、太原地區(qū)2月下旬播種;每畝基本苗35萬~40萬;用有機肥、磷肥作種肥;澆好三葉、拔節(jié)水和孕穗水,在三葉期和拔節(jié)期隨水畝施尿素各15.0千克~12.5千克;臘熟期適時收獲;注意防治蚜蟲、粘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山西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山西晉中以北春麥區(qū)中高水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