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審定編號:陜審稻2017007號
2、育種單位:陜西省漢中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3、主要育種人:張選明、葛紅心、沙志鴻、趙勝利、李文生
4、品種來源:陜農(nóng)1A×陜恢206。
5、特征特性:屬三系秈型雜交水稻品種。分蘗力較強,葉鞘、葉緣白色,葉片挺直,株型適中,株高平均116.8厘米,主莖葉平均17片,畝有效穗數(shù)平均16.8萬,彎垂穗型,穗長平均25.4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shù)166.6粒,平均實粒數(shù)140.4粒,結實率平均84.8%,千粒重平均31.0克,谷粒頂芒。全生育期平均153.5天,播種至齊穗平均122天。
經(jīng)抗病性鑒定:中抗稻曲病,感稻瘟病,感紋枯病,中感白葉枯病。
經(jīng)品質檢測:糙米率80.2%,整精米率55.0%、堊白粒率19%、堊白度3.1%,直鏈淀粉含量14.4%,膠稠度84毫米,粒長寬比3.5,蛋白質含量8.3%。
6、栽培技術要點:
(1)育秧:在陜南適宜生態(tài)區(qū)內,可于4月5~15日采用兩段育秧、露地育秧或薄膜育秧,秧田應注意做好肥水管理,培育帶蘗壯秧。
(2)移栽時期及密度:最適秧齡40~45天,大田插植密度以每畝1.1~1.3萬穴,畝插基本苗9萬左右為宜。
(3)施肥:適宜于中上肥力水平栽培。畝施純氮10公斤左右,氮、磷、鉀配合施用有利高產(chǎn),注意增施有機肥。
(4)病蟲害防治:前期注意防治稻薊馬,二化螟,分蘗盛期重點用“井崗霉素”防治紋枯病,后期注意防治稻縱卷葉螟,稻苞蟲。
7、適宜地區(qū)及產(chǎn)量水平:適宜陜南漢中、安康海拔650米以下的丘陵、平川稻區(qū)種植。兩年平均畝產(chǎn)661.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