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種類:淮山
審定編號:桂審薯2016015號
品種名稱:桂淮12號
選育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是從欽州收集的腳板薯型淮山種質(zhì)資源中,經(jīng)系統(tǒng)選育而成,編號為GY113。
特征特性: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作物,桂南地區(qū)生育期為180天,桂中地區(qū)為190天。莖右旋,無毛,有4條狹翅。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片綠色,紙質(zhì),卵形至卵圓形,長6-15厘米,寬3-12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箭,兩面無毛;葉柄綠色,兩頭帶紫色,長5-13厘米。塊莖不規(guī)則扁圓而重疊形成塊狀,部分形如腳掌,塊莖肥大,連接地上部的莖端很窄,下端漸寬,最下邊多出生長生長指狀腳板形的縱向褶,塊莖外皮為紫紅色,斷面白色帶紫色;每株產(chǎn)1-2塊不等,薯長15-30厘米,薯寬15-25厘米,塊莖形狀不規(guī)。鮮薯淀粉含量25.3%,蛋白質(zhì)含量3.11%,總糖含量0.82%,氨基酸含量2.01%,脂肪含量為0.01%,總皂甙含量0.08%,鐵(Fe)鋅(Zn)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別為4.89 毫克/公斤、3.98 毫克/公斤,鮮薯水分含量為69.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1年在農(nóng)科院所資源圃、南寧市武鳴縣、隆安縣等試驗,平均單株薯重2.5公斤,平均畝產(chǎn)3200.0公斤。2012-2013年進行品比試驗,兩年平均畝產(chǎn)為2581.7公斤,增產(chǎn)44.0%。2014年在南寧市隆安縣、武鳴縣以及玉林市、欽州市等進行生產(chǎn)試驗,畝產(chǎn)分別為2323.9--2608.0公斤。2015年在隆安縣進行田間查定,畝產(chǎn)3206.3公斤。
栽培要點:1、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種植。2、將種薯均勻縱切成5-10厘米、重約150-175克的塊狀,注意不損傷表皮,切口進行消毒處理后播種。3、可采用粉壟(打溝)種植,按1.4米行距進行粉壟,溝寬30厘米,深30-40厘米,在每畦上開一條8厘米的種植溝,然后在種植溝內(nèi)撒入石灰以防治地下害蟲,按株距35-40厘米擺好種薯,然后覆土起壟,壟高10厘米左右。4、前期搭架引蔓,也可讓其匍匐生長,但每株只留強健苗1-2條,其余全部摘除。5、重施基肥,每畝施腐熟農(nóng)家肥750 公斤左右,或復合肥50公斤-60公斤,生長期間結合噴灌或滴灌施肥共追肥3-4次。提苗肥:每畝施尿素5-10公斤。壯苗肥:每畝施鈣鎂磷肥10-20公斤;塊莖膨大中期施一次重肥,每畝施人尿500-1000公斤。6、注意防治炭疽病、銹病,鋸葉蜂、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
審定意見:經(jīng)審核,該品種符合廣西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通則,通過審定,可在廣西淮山產(chǎn)區(qū)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