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黔蔗8號(區(qū)試名稱:黔蔗08/558)
審定編號:黔審糖2016003號
品種來源:貴州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用內(nèi)江00/118×桂糖94/119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晚熟。蔗莖直立、高大粗壯,莖色黃綠,露光部分淺灰色,株高299.1厘米,莖徑3.05厘米,有效莖5151.0條/畝,莖上無蠟粉,莖基無須根;節(jié)間14厘米左右,圓筒形,蔗溝不明顯,無裂縫,莖節(jié)平整,生長帶明顯,黃綠色,根點4行,葉痕光滑無毛;芽倒卵形,黃色,芽翼較寬且整齊,發(fā)芽孔在芽頂;葉鞘青綠色,無蠟質(zhì),剛毛少,脫葉性一般;葉片黃綠色,中寬5.0厘米,葉較厚,半披散,葉緣有淺鋸齒,無長毛。一種可用3~4年,宿根性好且性狀穩(wěn)定,蔗糖分13.7%,比對照ROC22(13.5%)增糖0.20個百分點??共∠x性強,抗旱抗寒、較抗倒伏。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14~2015年2年區(qū)試,甘蔗平均畝產(chǎn)9819.2公斤,較對照ROC22增產(chǎn)36.33%;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10774.3公斤,較對照增產(chǎn)53.8%。
栽培技術(shù)要點: 1、年均溫≤17℃的蔗區(qū)栽培,必須做好防寒防凍工作。2、適度密植,田壩地下種量9000個壯芽/畝,旱坡地下種量10000個壯芽/畝,播種前蔗種進行溫水或藥劑浸種消毒。3、田壩地采用“1米溝距條植”,溝長700厘米×溝寬30厘米×溝深35厘米;旱坡地采用“等高、帶狀、寬幅、深溝、少耕、宿根”栽培,溝長不限。4、施足基肥,拔節(jié)期重施肥。5、及時防治病蟲害,次年2~3月砍收壓榨。6、建立健康種苗基地。
適宜種植區(qū)域:貴州省南北盤江及紅水河海拔900米以下,赤水河500米以下,烏江、樟江、都柳江中下游450米以下地區(qū)及相似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