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第四十二批農(nóng)作物審定品種介紹
(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
小麥(6個)
1. 汶農(nóng)14號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68號
育種者:泰安市汶農(nóng)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品種來源:常規(guī)品種。系84139//9215/876161雜交后系統(tǒng)選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9天,與濟麥19相當;株高80.8厘米,葉色深綠,旗葉上沖,株型緊湊,較抗倒伏,熟相較好;畝最大分蘗95.4萬,畝有效穗41.6萬,分蘗成穗率43.5%;穗型紡錘,穗粒數(shù)34.7粒,千粒重42.1克,容重793.3克/升;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硬質??共⌒澡b定結果:慢條銹病,高抗葉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和紋枯病。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2.9%、濕面筋37.2%、沉淀值32.3ml、吸水率62.3ml/100g、穩(wěn)定時間2.6min,面粉白度75.8。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山東省小麥品種高肥組區(qū)域試驗中,2007~2008年平均畝產(chǎn)584.94公斤,比對照品種濰麥8號增產(chǎn)7.67%,2008~2009年平均畝產(chǎn)563.70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19增產(chǎn)8.21%;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7.26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chǎn)9.7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5日左右,每畝基本苗15萬。注意防治赤霉病、紋枯病。
審定意見:在全省高肥水地塊種植利用。
2.良星77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69號
育種者:山東良星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常規(guī)品種。系濟991102與濟935031雜交后系統(tǒng)選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8天,與濟麥19相當;株高74.0厘米,葉色深綠,旗葉上沖,株型緊湊,抗倒伏,熟相較好;畝最大分蘗107.3萬,有效穗42.3萬,分蘗成穗率39.6%;穗型紡錘,穗粒數(shù)33.3粒,千粒重44.1克,容重789.9克/升;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硬質??共⌒澡b定結果:中抗條銹病,葉銹病近免疫,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高感赤霉病。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2.9%、濕面筋38.1%、沉淀值34.5ml、吸水率63.0ml/100g、穩(wěn)定時間3.3min,面粉白度76.7。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山東省小麥品種高肥組區(qū)域試驗中,2007~2008年平均畝產(chǎn)570.15公斤,比對照品種濰麥8號增產(chǎn)4.95%,2008~2009年平均畝產(chǎn)589.18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19增產(chǎn)6.50%;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4.94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chǎn)7.4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5~10日,每畝基本苗15~18萬。注意防治赤霉病。
審定意見:在全省高肥水地塊種植利用。
3. 青農(nóng)2號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0號
育種者:山東省青豐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常規(guī)品種。系魯麥14號/煙農(nóng)15//矮桿麥雜交后系統(tǒng)選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8天,與濟麥19相當;株高77.8厘米,葉片略窄,葉色深綠,莖稈蠟質多,株型稍松散,抗倒性中等,熟相較好;畝最大分蘗95.9萬,有效穗42.0萬,分蘗成穗率43.9%;穗型紡錘,穗粒數(shù)36.7粒,千粒重41.1克,容重788.0克/升;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硬質。抗病性鑒定結果:中抗條銹病,中感葉銹病和白粉病,高感赤霉病和紋枯病。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0.7%、濕面筋32.0%、沉淀值32.8ml、吸水率59.4ml/100g、穩(wěn)定時間3.9min,面粉白度75.1。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山東省小麥品種高肥組區(qū)域試驗中,2007~2008年平均畝產(chǎn)571.42公斤,比對照品種濰麥8號增產(chǎn)5.18%,2008~2009年平均畝產(chǎn)562.42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19增產(chǎn)5.97%;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71.07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chǎn)8.61%。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1~10日,每畝基本苗15萬。注意防治赤霉病、紋枯病。
審定意見:在全省高肥水地塊種植利用。
4.山農(nóng)21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1號
育種者: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泰安市泰山區(qū)瑞豐作物育種研究所。
品種來源:常規(guī)品種。系萊州137/煙輻188雜交后系統(tǒng)選育。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直立。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9天,比濟麥19晚熟1天;株高82.3厘米,株型中間偏緊湊,抗倒伏,熟相好;畝最大分蘗104.7萬,有效穗33.4萬,分蘗成穗率31.9%;穗型長方,穗粒數(shù)41.8粒,千粒重42.3克,容重794.3克/升;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較飽滿、硬質??共⌒澡b定結果:中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葉銹病、赤霉病和紋枯病。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2.5%、濕面筋34.0%、沉淀值45.8ml、吸水率56.5ml/100g、穩(wěn)定時間8.6min,面粉白度80.0。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山東省小麥品種高肥組區(qū)域試驗中,2007~2008年平均畝產(chǎn)561.57公斤,比對照品種濰麥8號增產(chǎn)3.30%,2008~2009年585.18公斤,比濟麥對照品種19增產(chǎn)5.78%;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5.97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22增產(chǎn)3.8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5~10日,每畝基本苗15~18萬。注意防治葉銹病、赤霉病、紋枯病。
審定意見:在全省高肥水地塊種植利用。
5.山農(nóng)紫麥1號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2號
育種者: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品種來源:常規(guī)品種。紅高粱農(nóng)家品種總DNA通過花粉管通道導入濟核916,系統(tǒng)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芽鞘紫。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8天,比濟麥19早熟1天;株高86.0厘米,株型中間偏松散,抗倒性一般,熟相中等;畝最大分蘗100.0萬,有效穗43.0萬,分蘗成穗率43.0%;穗型紡錘,穗粒數(shù)37.1粒,千粒重36.5克,容重777.0克/升;長芒、白殼、種皮紫色,籽粒較飽滿、硬質。抗病性鑒定結果:慢條銹病,高感葉銹病和赤霉病,中感白粉病和紋枯病。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2.2%、濕面筋38.8%、沉淀值35.2ml、吸水率61.5ml/100g、穩(wěn)定時間2.5min,面粉白度74.5。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2007~2008年山東省小麥品種中高肥組和2008~2009年高肥組區(qū)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chǎn)508.21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19減產(chǎn)3.68%;2009~2010年高肥組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9.15公斤,比對照品種濟麥22減產(chǎn)3.17%。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1~10日,每畝基本苗15萬。注意防治葉銹病、赤霉病。
審定意見:在全省中高肥水地塊訂單種植利用。
6.煙農(nóng)836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3號
育種者:山東省煙臺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常規(guī)品種。煙9292衛(wèi)星搭載處理后系統(tǒng)選育。
特征特性:偏冬性,幼苗半直立。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生育期237天,與對照品種魯麥21號相當;株高79.0厘米,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抗倒性中等,熟相中等;畝最大分蘗91.2萬,有效穗38.7萬,分蘗成穗率42.4%;穗型紡錘,穗粒數(shù)34.7粒,千粒重43.5克,容重792.0克/升;長芒、白殼、白粒,籽粒飽滿、硬質??共⌒澡b定結果:慢條銹病,高感葉銹病、赤霉病和紋枯病,中感白粉病。經(jīng)鑒定抗旱性中等。2009~2010年生產(chǎn)試驗統(tǒng)一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谷物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泰安)測試:籽粒蛋白質含量10.8%、濕面筋32.2%、沉淀值29.4ml、吸水率58.9ml/100g、穩(wěn)定時間4.0min,面粉白度76.1。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2007~2009年山東省小麥品種旱地組區(qū)域試驗中,兩年平均畝產(chǎn)476.89公斤,比對照品種魯麥21號增產(chǎn)5.17%;2009~2010年旱地組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47.00公斤,比對照品種魯麥21號增產(chǎn)9.7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10月1~10日,每畝基本苗13~18萬。注意防治葉銹病、赤霉病、紋枯病。
審定意見:在全省旱肥地塊種植利用。
附件2
山東省第四十二批農(nóng)作物審定品種介紹
(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
一、蘋果(2個)
1.泰山嘎拉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4號
育種者: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皇家嘎拉的芽變,2006年育成。
特征特性:早中熟品種。中型果,單果重212.8克,比對照皇家嘎拉重18克左右;果實圓錐形,果形指數(shù)0.84,果面著色鮮紅,著色度75%以上;果肉細脆,汁多味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比皇家嘎拉高1.2個百分點。果實發(fā)育期120天左右,在泰安地區(qū)8月10日前后成熟。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3年平均畝產(chǎn)520公斤,第4年1325.6公斤,與皇家嘎拉相當。
栽培技術要點:選用矮砧大苗建園,株行距2~3 米×4 米,采用紡錘形樹形,選用海棠類、富士系或藤牧一號為授粉品種;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皇家嘎拉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蘋果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2.紅珊夏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5號
育種者:煙臺市果樹工作站。
品種來源:珊夏的芽變,2004年育成。
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種。中型果,單果重185克,比對照珊夏重25克左右;果實圓錐形,果形指數(shù)0.85,果面光滑,蠟質多,著色鮮紅;果肉乳白色,肉質細脆,酸甜適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果實發(fā)育期95天左右,在煙臺地區(qū)8月上旬成熟,比珊夏早約5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3年結果,第4年平均畝產(chǎn)1035.8公斤,比珊夏高22.5%。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3米×4~5米,采用紡錘形樹形,選用富士系、津輕等為授粉品種;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主栽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蘋果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二、棗(1個)
1.魯棗3號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6號
育種者: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金絲小棗自然實生選種,2007年育成。
特征特性:早熟鮮食品種。果實短橢圓或卵圓形,平均單果重10.3克;果皮鮮紅色,富光澤;果肉質細,味酸甜;Vc含量427.3毫克/100克鮮果肉,比對照六月鮮高2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5%,可滴定酸含量0.45%;可食率97.1%。果實發(fā)育期80~85天,在泰安地區(qū)8月底成熟,比六月鮮早5~10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2年平均畝產(chǎn)340.2公斤,第3年589.7公斤,分別是六月鮮的5倍和2.2倍。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米×3~4米,采用自然圓頭形或主干疏層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六月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棗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三、山楂(3個)
1.五星紅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7號
育種者:聊城大學。
品種來源:雜交育種,親本為大紅子×亮紅子,2001年育成。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大型果,單果重20.7克,比對照大金星重7.0克;果面深紅色;果肉橙黃色;Vc含量89.8毫克/100克鮮果肉,可溶性糖含量11.3%,是大金星的1.6倍,可滴定酸含量2.05%,比大金星低1.2個百分點;可食率93.7%。自花結實;果實發(fā)育期150天左右,臨沂地區(qū)10月中旬成熟,比大金星晚約10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3年結果,第5年平均畝產(chǎn)1652公斤,第9年2873.5公斤,分別比大金星高57.3%和12.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3米×3~5米,采用小冠形或自然圓頭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大金星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山楂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2.蒙山紅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8號
育種者:聊城大學。
品種來源:甜紅子的芽變,2000年育成。
特征特性:中熟品種。大型果,單果重14.2克,比甜紅子重4.1克;果實扁圓形,果皮桔紅色,有光澤;果肉厚,乳黃色,質細;Vc 含量71.6毫克/100克鮮果肉,可溶性糖含量12.5%,是大金星的1.7倍,可滴定酸含量1.58%,比大金星低1.67個百分點;可食率90.5%。自花結實;果實發(fā)育期135~140天,臨沂地區(qū)9月下旬成熟,比大金星早10~15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 定植(株行距2米×3米)后第3年平均畝產(chǎn)594.2公斤,第5年2017.9公斤,比大金星高90%;第9年平均畝產(chǎn)2548.0公斤,與大金星相當。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3米×3~5米,采用小冠形或自然圓頭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大金星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山楂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3.輻泉紅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79號
育種者:聊城大學。
品種來源:用‘秤星紅’一年生枝條經(jīng)60Coγ輻射,2001年育成。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單果重11.4克;果實扁圓形,果皮紫紅色有光澤;肉厚、紫紅色、質細香濃,風味極佳;Vc含量94.8毫克/100克鮮果肉,可溶性糖含量11.85%,是對照大金星的1.6倍,可滴定酸含量2.1%,比大金星低1.1個百分點。自花結實;果實發(fā)育期165天左右,臨沂地區(qū)10月下旬左右成熟,比大金星晚約20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株行距2米×3米)后第3年結果,第5年平均畝產(chǎn)1522.9公斤,第9年2503公斤,與大金星相當。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3米×3~5米,采用小冠形或自然圓頭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大金星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山楂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四、桃(3個)
1.沂蒙霜紅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0號
育種者: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品種來源:雜交育種,母本為寒香蜜,用中華壽桃和冬雪蜜混合花粉授粉。2004年育成。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大型果,單果重375克;果實近圓形,果頂圓平,略凹陷,果面紅色,著色面50%~75%;果肉乳白色,肉質細,粘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自花結實;果實發(fā)育期200天左右,在臨沂地區(qū)10月下旬至11月初成熟,比對照中華壽桃晚約30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2年結果,第3年豐產(chǎn),第4年平均畝產(chǎn)達到3480公斤,與中華壽桃相當。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3~4米×4~5米,宜采用自然開心形樹形,果實套袋防裂果;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中華壽桃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桃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2、龍峰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1號
育種者:臨朐縣龍崗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品種來源:中油4號的芽變,2006年育成。
特征特性:早熟油桃品種。單果重180.3克,比對照中油4號重30克;果實近圓形,果面全部著鮮紅色;果肉硬,肉質細,半離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8%,硬度10.6 公斤/厘米2,分別比中油4號高21.3%和16.7%。自花結實;果實發(fā)育期70天左右,濰坊地區(qū)6月中下旬成熟,比中油4號早約7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2年平均畝產(chǎn)588.5公斤,第4年2560公斤,比中油4號高15%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3米×4米,采用自然開心形或“V”字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主栽油桃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桃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3、夏紅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2號
育種者: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Snow Prince的芽變,2002年育成。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單果重192.3克,比對照春雪重42克;果實圓形,果面全部著深紅色;果肉白色,脆甜,香味濃,不溶質,離核,硬度11.0公斤/厘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果實發(fā)育期約80天,在濰坊地區(qū)7月初成熟,比春雪晚10~15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3年平均畝產(chǎn)539.5公斤,第6年2531.5 公斤,比春雪高32.4%。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平原地3米×4米,丘陵山地2米×3~4米,采用自然開心形或“V”字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春雪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桃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五、草莓(1個)
1.豐香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3號
引種者: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
品種來源:1989年從日本引進。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平均單果重20克左右;果實圓錐形,著鮮紅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香氣濃郁,風味極佳。果實發(fā)育期30天左右,煙臺地區(qū)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熟。休眠期短,需冷量50~100小時。
產(chǎn)量表現(xiàn): 促成栽培條件下,一般畝產(chǎn)2500~3000公斤,比寶交早生高5%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采用寬壟雙行栽培,栽植密度9000~10000株/畝,宜于9月中旬定植,促成栽培10月中旬扣棚升溫,半促成栽培12月上旬升溫;注意防控白粉??;育苗、栽植以及溫濕度調控、花果和肥水管理等技術與主栽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草莓產(chǎn)區(qū)保護地促成或半促成栽培利用。
六、杏(1個)
1.金凱特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4號
育種者: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品種來源:凱特杏自然實生選種,2004年育成。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大型果,單果重119克,比對照凱特重14克;果實卵圓形,果面光潔,金黃色,完全成熟時陽面有紅霞;肉質細脆,香氣濃郁,品質佳;離核,可食率9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可滴定酸含量1.3%。自花結實;果實發(fā)育期70天左右,在泰安地區(qū)6月初成熟,比凱特早5~7天。雌蕊敗育率低,抗花期霜凍能力較強。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4年平均畝產(chǎn)3019.2公斤,第6年3611.2公斤,分別比凱特高3.5%和4.9%。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2~3米×4~5米,采用小冠疏層形、自然圓頭形或“V”字形樹形;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主栽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杏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七、甜櫻桃(3個)
1.紫莫里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5號
育種者:煙臺市牟平區(qū)果業(yè)開發(fā)中心。
品種來源:莫里烏的芽變,2004年育成。
特征特性:早熟品種。單果重8.3克,比對照莫里烏重1.2克;果實雞心形,果面鮮紅色,完熟時紫紅色,光亮艷麗;肉厚質細,味甜多汁,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7%,比莫里烏高1.3個百分點。果實發(fā)育期40天左右,在煙臺地區(qū)5月下旬成熟。裂果輕。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3年結果,第4年平均畝產(chǎn)567公斤,第5年達到1160公斤,比莫里烏高20%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3~4米×4~5米,采用小冠形、紡錘形或直立主干形樹形,選用拉賓斯、薩米脫、美早等為授粉品種;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主栽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甜櫻桃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2.蘭伯特(lambert)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6號
引種者:煙臺市果樹工作站。
品種來源:1993年從美國引進。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大型果,單果重10.6克;果實心臟形,果皮紫紅色;果肉脆硬,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果實發(fā)育期60天左右,煙臺地區(qū)6月下旬成熟,比對照先鋒晚10~15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5年平均畝產(chǎn)492公斤,第8年1440公斤,比先鋒高10%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3米×4米,采用小冠形或紡錘形樹形,選用那翁、拉賓斯等為授粉品種;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主栽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甜櫻桃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3.黑珍珠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7號
育種者:山東省煙臺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
品種來源:薩姆的芽變,2003年育成。
特征特性:晚熟品種。大型果,單果重11克,比對照紅燈重2.8克;果實腎形,果皮有光澤,紫紅色;果肉深紅色,脆硬,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比對照紅燈高2.1個百分點。果實發(fā)育期60天左右,煙臺地區(qū)6月中下旬成熟,比紅燈晚約10天。
產(chǎn)量表現(xiàn):定植后第3年結果,第4年平均畝產(chǎn)489公斤,第6年1677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株行距3米×4~5米,采用紡錘形樹形,選用美早、先鋒、斯太拉等為授粉品種;花果及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與主栽品種相同。
審定意見:在全省甜櫻桃產(chǎn)區(qū)種植利用。
八、雙孢菇(1個)
1.褐蘑菇SD-1
審定編號:魯農(nóng)審2010088號
育種者:山東省食用菌工作站。
品種來源:引進棕色蘑菇經(jīng)系統(tǒng)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菌絲體灰白,氣生型菌絲。子實體散生,少有叢生;個體中型,單菇平均重37.4克;菇蓋近半球形,直徑3.15~8.35 厘米,厚度1.1~3.7 厘米,棕褐色,內部菌肉白色,肉質緊密,口感脆;菇柄白色,長度為2.3~7.0 厘米,肉質厚,有韌性;菇蓋與菇柄的直徑比1.6~2.72;菌褶褐色,孢子褐色。菌絲體最適生長溫度為25℃,子實體適宜生長溫度為12~18℃,孢子散發(fā)溫度為25℃左右。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2008~2009年兩季全省雙孢菇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平均生物轉化率49.37%,比對照As2796提高9.3%;2010年春季生產(chǎn)試驗平均生物轉化率為52.67%,較As2796提高10.3%。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秋、春季栽培,智能化菇房可周年生產(chǎn)。培養(yǎng)料發(fā)酵前碳氮比控制在30~33:1,發(fā)酵后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50%~55%,pH值7.2~7.5。播種時料溫在28℃以下,菌絲體長至料厚一半時,松料通氣,覆土3~3.5厘米;出菇期間,避光,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補水時避免噴在菇體上。
審定意見:在全省雙孢菇產(chǎn)區(qū)尤其是工廠化生產(chǎn)企業(yè)種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