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6優(yōu)53
審定編號:豫審稻2012006
選育單位:信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1586S×信粳5003
特征特性:屬兩系雜交粳稻品種,全生育期平均167.6天,比對照豫粳6號晚熟9.8天,比9優(yōu)418晚熟1.1天。株型緊湊,株高120.7cm,莖稈粗壯;畝基本苗6.2萬株,最高分蘗26.1萬株,有效穗17.8萬頭;穗長23.8cm,平均每穗總粒數(shù)183.6粒,實粒數(shù)124.8粒,結(jié)實率69.5%,千粒重26.5g。
抗病鑒定:2010年經(jīng)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對稻瘟代表菌株的6個小種ZB15、ZC15、ZD1、ZF1 、ZE1和ZG1表現(xiàn)為抗?。?級),抗穗頸瘟(1級);中抗紋枯?。∕R);中抗白葉枯病代表菌株浙173、 PX079(3級),對白葉枯病代表菌株KS-6-6 表現(xiàn)中感(5級),JS-49-6(7級)表現(xiàn)感。
品質(zhì)分析:2009年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食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1.4%,精米率70.8%,整精米率57.6%,粒長7.0mm,粒型長寬比3.2,堊白粒率43%,堊白度7.3%,膠稠度81mm,透明度1級,堿消值6.0級,直鏈淀粉14.6%;2010年測試:出糙率79.2%,精米率69.2%,整精米率53.8%,粒長6.0mm,粒型長寬比2.4,堊白粒率58%,堊白度8.1%,膠稠度72mm,透明度2級,堿消值4.0級,直鏈淀粉20.3%,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年省粳稻品種區(qū)域試驗,12點匯總,11點增產(chǎn)1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稻谷578.4kg,較對照豫粳6號增產(chǎn)9.4%,達極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第4位;2009年續(xù)試,14點匯總,11點增產(chǎn)3點減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稻谷575.9kg,較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7.1%,達極顯著,居15個參試品種第7位。
2011年省生產(chǎn)試驗,7點匯總,7點增產(chǎn),平均畝產(chǎn)稻谷526.3kg,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4.2%;南部稻區(qū)4個點平均畝產(chǎn)610.2kg,比對照9優(yōu)418增產(chǎn)5.1%。
適宜地區(qū):河南南部稻區(qū)種植。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在豫南一季中稻區(qū)適播期為5月上中旬,畝用種量1.5kg;采用旱育秧或兩段育秧技術,培育壯秧;旱育秧秧齡30天左右或兩段育秧秧齡達35天左右進行本田移栽。
(2)栽插方式:移栽密度為每畝1.5-1.7萬穴,株行距16.7×26.7cm或16.7×23.3cm,每穴1-2苗。
(3)田間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早施、重施分蘗肥,促蘗早生快發(fā),提高穗數(shù);及時曬田,控高防倒;適期收獲,減少產(chǎn)量損失;做好三化螟、稻縱卷葉螟以及紋枯病等的防治。